第212章 机会总是等待给有准备的人(1 / 2)

  新型的织机如果能够问世,对于纺织事业的推动才真的应该是革命性的。此事十分重大,程灵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第212章 机会总是等待给有准备的人

  程灵本以为,那个合适的时机会需要等待许久。

  作为一个有准备的人,她也无惧等待。

  但实际上,那个时机却来得非常之快。

  一月底,二月初。

  春来万物复苏,好不容易在年节时休停了一段时间的府衙又重新陷入了忙碌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劝课农桑。

  这基本上也是所有地方官员的头等大事,即便雍州是有名的商业大都市,在农桑一事上也决不能轻忽。

  统计土地、人丁,计算劳力,规划种植的种类,预测可能会有的产量,查看各地水利设施现状等等,各种各样的琐事……

  说起来挺烦,做起来也确实是挺烦。

  而这些,一般都是主簿与其属官和吏员在做。说白了,就是程灵带人在做。

  主簿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程灵就在一月底的时候带人下了乡,先去雍州城直属的周边地带,再一点一点地向着西边推进。

  按照规划,程灵是打算一直走到西边的雍州边界以后,再从西向南,绕一个大圈子,将所有需要统计的地方都走一个遍。

  这是个繁琐的大工程,刚下乡的时候,程灵身边的人大多还都是精神勃勃的,三五日后,有两个书吏就开始蔫了,又过两三日,连衙役们都有些忍不住失了精神。

  程灵除了带这些人,还带了两个徒弟,杨林和宁循。

  其他人都留在雍州城,各有各的事情要忙碌,倒不必多说。

  宁循是程灵到雍州以后新收的徒弟,这个弟子是自己送上门来的。程灵在雍州本没有再开武馆收徒的打算,却看中了宁循身上的某些特质,最后还是同意了收这个徒弟。

  宁循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但他尤其能吃苦,这方面杨林也及不上他。

  下乡的一路上,一行七人要携带不少的行李,然而乡路难走,借助马车这是不现实的,所以程灵出行时,就从府衙的牲畜棚里牵了两头毛驴出来。

  这两头毛驴一头是程灵的坐骑,另一头则负责驮行李。

  当然,这只是原先的设想,实际上众人的行李最后根本就没给毛驴发挥余地,而是都叫宁循打包成担子挑在了自己身上。

  宁循跟程灵学桩功,其中一式桩法叫做挑担桩,讲的就是一个左右平衡,气息通达。

  一股劲力,自脚底而生,贯通筋骨而至五脏,动时生生不息,炼筋拔髓,静时内调养气,固如松柏。

  这门桩功很是厉害,程灵其实并不仅仅是教了宁循,杨林也跟着学了。

  但杨林挑了几回担子,却只是挑得腰酸背痛,根本掌握不到挑担行走时的韵律与平衡。时间长了,除了劳筋伤骨,并无锻炼作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