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戴鹤轩孤身赴武昌47(2 / 2)

“李国丈,幸会!幸会!”

张煌言急忙回礼,一个国丈对自己如此客气,自己怎么好意思受此大礼。

“唐将军,公主那边情况如何了?”

李厚卿着急的询问着,自己作为前朝外戚,而公主殿下又是唯一与他有亲戚关系的人。倘若公主有所闪失,他这个国丈将来在朝中又可以倚靠谁?

“回国丈爷的话,公主安然无恙。那里有我儿唐世曜、亲卫李想念、前丞相之孙诸葛逸少。必然可以安然无恙。况且我前往之时,还送去一些粮食,想来支撑半月定然是没问题的。”

唐臻急忙和李厚卿解释着,生怕自己说晚了,李厚卿会担心。

“那就好,那就好。”

李厚卿长舒一口气,随后又向三位敬酒,以表示重视。

“李国丈,为何不见子瞻?”

张煌言对于苏轼还是比较担心的,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是否一切平安,他俩都是被召唤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子瞻的话!他如今正在督造攻城器械。按照你的方略,下一步应该是闪击江都了吧。”

李厚卿对于接下来的计划非常期待,他有预感,这场战役一定可以记录史册,自己一定可以青史留名,成为光复大楚的功臣,荣耀千秋。

“没错!此番我就是为了这件事而来。国丈大人,可否让我参观一下咱们的水师、武器和各种攻城器械。”

张煌言对于这件事十分重视,他对于这个时代的军械装备和士兵战力还不是很了解。

“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苍水先生有请。”

李厚卿随即起身,引领着张煌言走向陆地上的瞭望台。

在此登高远眺,所有战船的身影都清晰可见,湖面上插满了楚字大旗,甲士在船上执戟而立,威风堂堂。

此时此刻,张煌言联想到了前世三入长江,这样的开局可比之前好多了,想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

“先生何故流泪?”

李厚卿不解的问道,也不知道是哪里让他伤感了。

“无妨!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这水师虽然浩浩荡荡,只是装备一般,缺少火器。若有火炮、火铳相助,则水战可多分胜算。”

张煌言看着眼前的军队,认为士气可用,只是可惜装备还不够先进,不能和自己前世朝代的军队相提并论,到时候与杨宪决战可能要有些损失。

“敢问先生,何为火炮?何为火铳?”

李厚卿对于这两个名词充满不解,这触及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自己领兵多年还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东西。

“无妨,等到了武昌府,我让诸葛逸少想想办法,他应该能解决。至于火炮、火铳都是以火药为助力而出射出去的新式武器,可以起到威慑与击杀敌人的效果。”

张煌言缓缓解释,自己前世身为南明兵部尚书,这玩意肯定再熟悉不过,不过他只是知道有这些武器,但具体制造工序却不是很了解。

忽然,李厚卿的一句话,使张煌言感到非常无奈。

“先生,这东西现在造不出来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