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戴鹤轩孤身赴武昌47(1 / 2)

“我爹也真是的,刚来就走了!”

唐世曜有些失落,自从唐臻被假诏书调到宿迁,他们父子就再也没有见面,如今刚刚见面,甚至还没有说上话,却又要匆匆告别。

“表弟勿忧,舅舅也是为国事计,而今正是千钧一发际,实在迫不得已。”

诸葛逸少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相比于自己,表弟还是幸运的。

洪泽湖上。

“唐将军去通知也有些时日了,如今还有一件大事,不知何人敢应?此事凶险万分,一着不慎就会丢掉性命。”

李厚卿十分担忧,如果这事没有人去干,那么即使自己突围出去,也一定是伤亡殆尽,甚至公主殿下也会有性命之危。

“请国丈大人明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将领们士气高昂,大概是因为之前帮忙击退了钱行铁的缘故,大多数人对于李国丈还是由衷的感激。

“眼下我等得军12万,但是突围之路必然是困难重重。按照苍水先生的方略,还需要鄂王出兵牵制。但是走水路应该是不可能了,长江沿线此时一定是重兵把守,即使是商船也过不去了。为今之计,只能快马走陆路,直奔武昌府。”

李厚卿说完又是深深叹息,执行此任务的人必须智勇双全,同时也得足够忠心,一旦半路反水,那么后续的计划都将无法实现。

“末将愿往!”

戴鹤轩从一众将领之中脱颖而出,显然是有了十足的把握。

“小戴啊!此行要经过安徽,而安徽又是伪朝的势力范围,故凶险万分,并非是我不让你去啊!如果遭遇不测,则是我大楚天大的损失啊!”

李厚卿不知如何是好,对于眼前的这个将领,他非常喜欢,是想重点培养的,不希望他冒这么大的风险。

“自古以来的将军,青史留名的又有几人?马革裹尸的又是何其的壮烈!今正值国朝危难之际,我若不挺身而出,又有谁人挺身而出。纵使一死,亦是慷慨赴国难。反之,如若成功,则大楚有望光复。国丈大人,请放心让我去吧!”

戴鹤轩毅然挺身而出,双手抱拳,单膝下跪。

“既然你如此说,想必是做好了打算。我且将我的手令交于你,务必于要交到鄂王手中,大楚的未来就在你的手中了,无论如何,都必须让鄂王出兵。”

李厚卿最后语重心长的交代着,眼中尽是不舍。

“事不宜迟,末将告退!国丈大人保重,来日再会!”

戴鹤轩说完后又行一礼,之后退出了营帐,在换了一身便装之后,孤身往鄂地走去。

满座众将无不落泪,诸葛临江有诗赞曰:“

秋风送远英雄影,战鼓惊杀壮士心。鄂地连绵千万里,王师哪日赴江滨?”

正在这时,帐外有小兵禀报。

“启禀国丈爷!苍水先生和唐臻将军来了!”

这个小兵当时正在湖面巡视,见东面来了几只小船,看到时自己人后,就火速前来禀报。

“这位就是苍水先生吧!幸会!幸会!先生真乃国之栋梁。唐将军也一路辛苦。我已准备好酒宴,请往舱中一谈。”

李厚卿挽着二人的手,亲自带领二人前往舱中,并坐了下来。桌上的饭菜也多为海鲜,因为李厚卿提前有探查张煌言的籍贯是明州府鄞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