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张宁的规划(1 / 2)

傍晚,张宁把来到此地后的遭遇想了一遍,眼见着自己回家的机会渺茫,觉得是时候做个计划了,不能再像之前走一步看一步。

匆忙而做的决断往往只能应付一时,这对他以后在此生存、生活不利。

坐在车前的土坎上,一边喝着热水、吃着鲍鱼肉,张宁一边对着夕阳“展望未来”。

他先把当前面临的问题罗列了一遍:

一是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在地球上的具体方位。这个问题需要尽快弄清楚,只有了解了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才能谋划其他的事。

二是不知道自己所处时间,所处的年代。若真如自己多想的,穿越到了历史中的某个时刻,是不是就可以大大地装一回X?不是,是可以阻止人类相互屠戮,引领文明和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过上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三是缺乏衣物、没有住所。这里冬天的气温如何?会不会像祖国东北,撒尿都要带根棍儿?果真如此的话,在那样的冬天里,没有住所和棉衣的自己还不得被冻成猴儿?

四是自己以后依靠什么生活下去?以后靠什么糊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都得依赖当初的资源环境,如导航卫星、全站测绘仪,以及CAD、ArcGIS等软件。此地没有这些软硬件,自己不就成了0基础的小白。

而对于像自己这样的蓝领,历史知识早就成为“历史”,不知丢弃在了哪块大脑皮层中,没办法依据历史知识提前抄底。

想到“蓝领”这个身份,张宁忽然又有了些许的自信:蓝领最大的优势就是动手能力强。自己还恰好喜欢动手动脚、歪想瞎搞。这些年在果壳、制造原理等等公众号上,他还是学到一些东西的。就如同之前烧制陶碗陶罐(虽然不很成功),他就是从一些公众号、短视频以及某某百科中学的(虽然有些不靠谱)!

问题摆出来了,下面就是想好计划,解决问题。

计划第一步就是弄明白现在所处的时空。当前时空的年代不好确定,空间位置的获取却是有法可循的。只要还在地球上,用时间差能推算出经度,由气候状况就能推断大致维度,如此空间坐标就有了。

大体步骤是先确定本地与手机上北京时间的时间差,再根据这个时间差算出经度差,最后用北京时间标准经度加上或者减去这个经度差,就算出本地所处经度来了。

至于维度,可以根据当地气温粗略估计一个大致维度范围。依据是从南北极到赤道,温度逐渐升高、维度逐渐降低。

有了经纬度坐标,再根据此地的地形地貌和手机上的地图影像,就能确定此地的具体位置了。

测定当前经纬度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每日观察正午12时对应的北京时间,记录下时间差值,累计多日后再取平均值。按照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即每4分钟太阳直射点掠过地表的距离是1经度。

之所以选择正午,也就是本地时间12点整,是因为正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利用这点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本地时刻。在一天中的其他时刻,就没办法利用自然天象获得准确时间了。

正午测时实际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找一块平坦(最好水平)的地面,上面竖直插上一根木棍。木棍的长度根据地面上选定的区域确定,以木棍影子全部在平坦地面内为宜。另外需要多准备一些细木条,用于标记某一时刻影子的远端。细木条一端削尖,方便插入地面。当然,还需要用手机作为计时工具。

准备好后,等临近正午时开始测算。

随便设定一个北京时间作为起始,记下这个时间,再用细木条标记这一刻木棍影子远端的位置。然后每隔一个固定时间(如20秒)标记一次。如此重复,直到木棍的影子明显比前一个标记长度更长时结束。这时只需要目测,就可以找到距离木棍最近(也就是影子最短)的那根细木条。

接下来就是数细木条(就是那些标记)的数量,从第一根开始一直数到距离最短的那根。这个数字减去1,再乘以间隔时间(如前面所说的20秒),得到的数值加上起始时间,如此就知道了本地正午对应的北京时间。用对应的北京时间与12相减,所得数值要求的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存在误差,最好多进行几次测算,最后取所有时间差的平均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