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幸进(1 / 2)

“可是之远先生当面?”

一大早,刘祥便发现一位贵气十足的中年帅哥出现在自己面前,客客气气的,不免让他心生好感。他却不知道此人正是左将军袁术。

还以为他是袁术手下某位大臣,刘祥笑着问道:“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问话的同时,心中也终于松了口气,袁术的人总算来了,这下事情应该没跑了。

“某家袁术袁公路。”

刘祥大惊,袁术竟然亲自跑来了,这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在刘祥想来,袁术即便要用他,肯定也只是随便派个人来招揽,像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哪里犯的着他亲自出马。可他却偏偏来了,这就说明,自己对袁术的重要性,或许超乎自己的想象,对方所图甚大。

这也就是说,自己的起步只怕会比预想的更高。在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因为这也意味着,自己接下来所要面对的风险也将完全超过自己的预期。

但刘祥并不害怕,既然已经决定了该走的路,那就要一往无前。

不得不说,袁术历史上虽然存在感不强,但这长相、这气度当真非寻常人可比,甚至光从外貌上来看,甩了曹操一条街。

而且袁术待人接物颇有章法,让人忍不住心生亲近,或许袁术能够走到今天,并非只是靠着四世三公的光环。

如果杨弘知道他内心的想法,肯定会大叫一声愚不可及,一切都是表象,当年他就是被袁术的外在给迷惑了,才误上了贼船。

眼下,刘祥必须拿定主意,该以何种人设面对袁术,才能让袁术在关键时刻,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这个鱼饵,为自身的安全添上一道保障。

是一鸣惊人,还是别的方式呢?

一鸣惊人或许能唤起袁术的惜才之心,但也会让他心生警惕,这并不符合自己的长远利益,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自己又该从别的什么方面入手呢?

看着一旁恭恭敬敬的杨弘,刘祥有了主意。

既然不能表现出精明的一面,那不妨表现的谄媚一点,做个幸臣。据说袁术这人最好颜面,或许如此能助自己成事。

便见他先是做出一副激动莫名之状,随后却又突然面露悔恨之意,看起来好不怪异。

这般谜之操作,不要说是袁术,就连同行的杨弘也看不懂了,这个刘之远,到底在干什么?

当然刘祥的表演也成功的勾起了袁术的兴趣:“之远先生何故如此?”

见他上钩,刘祥心中微喜,他相信接下来的操作,一定会让袁术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下属的,最怕的便是领导对你没印象。

便见他轻叹一声:“实不相瞒,在下这是在深恨自己轻信传言,险些误会天下英雄。”

“什么传言?”袁术越发好奇了。

“我在谯县时,世人皆言袁氏一门,渤海最佳,广为传颂。今日得遇明公,方知世人大谬矣,明公胜袁本初远矣,我这是在悔自己不该听信传言,也是在恨世人不知明公,故才如此。”渤海便是袁绍袁本初,刘祥便是准备用袁绍来刺激袁术。

刘祥这招确实用对了,袁术心中最大的恨事,便是世人都认为他比不上袁绍,就连袁家的当家人袁隗也是如此,宁肯将家族最优的政治资源交予袁绍,也不让他受用,为此袁术心中始终憋着一口气,他要向所有人证明,他袁术才袁家最优秀的那一个,而不是那个小娘养的。

可惜的是,努力了大半辈子,却依旧无法改变世人心中的成见,就连自己的心腹下属,也是如此。刘祥这是第一个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他袁术比袁绍强的人,即便明知刘祥恭维成分居多,但依旧心情大好,脸上的笑意怎么也隐藏不住,看刘祥只觉无比顺眼。

“诶,之远过矣。”

表面谦虚,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袁术大有一副你会说话,便多说一点的架势。

刘祥自然心领神会,义愤填膺道:“我这人性子茹直,从不愿拐弯抹角,若不能直抒胸臆,便是比杀了我还难受。想当年天下群雄讨董,袁本初窃居盟主之位却毫无建树,反观明公所率之南路军,退胡珍、诛华雄,威逼洛阳,天下震动,逼的董贼只能望风西遁,何等英雄了得,岂袁本初可比。然世人无眼,竟不知明公之能,祥甚为不平,惜之,叹之!”

刘祥这段时间可是做足了功课,这件事情绝对是袁术整个职业生涯最拿得出手的事情,也是最得意的事情,即便这里面主要都是孙坚的功劳,但孙坚名义上可是他的部将,谁敢说这不是他的功劳。

如果说之前袁术还只是得意的话,这一刻就仿若找到了知音,只觉世间竟有人如此懂自己,老天爷何其迟也!

便见袁术激动的一把拉住刘祥,亢奋说道:“好!好!之远真乃天下至清至明之人,某相逢恨晚!且速速与我回府,我要与之远抵足相谈!”

“但所愿,不敢请尔!”刘祥也是十分激动,事情成了!

这伯牙遇子期的场景,看的在场众人是一阵恶寒,着实被两人恶心到了,有一位刚毅小将甚至想排众而出,当场便欲向袁术进言亲贤臣远小人,杨弘见势不妙,表准备以目示意,拦住了小将。杨弘最清楚袁术的性子,若是这小将敢在此时跳出来,扰了袁术雅兴,袁术肯定不会轻饶。小将素来对自己礼遇有加,这种时候,他还是要提携一二。可却陡然发现,袁术看似不经意的瞟了自己一眼,顿时心中一凛,不敢有丝毫异动。

这位小将不是别人,正是孙坚之子,孙策孙伯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