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唐吉诃德”雏行37(2 / 2)

与此同时,李思琪发小———郭致斌在北方从事生活用品销售,在满大街人群中———挨个挨个的推销。

郭致斌在北方工作了四五年,从未回过雾村。郭说,身无分文不想回去,没脸回去。随后郭致斌又去西安、BJ,河南等地,期间只回了一次老家。直到调回重庆工作时,又回了趟雾村。

—————此时已是2018年了。

郭致斌也成了大龄剩男至今。

而李思琪2010年从北方回来后,由于是请假,在工资都没结完的情况下,又不没回北方。打电话,李思琪老板说,回来就发工资,没回来就没有,当自动离职。

同年李思琪又去了广东,半年后又去了成都。隔年又回了广东,带着有精神病“抑郁症”的父亲一起。

这次他去了广州“嘉禾望岗”附近上班,他想远离这个圈子。而在此时的李健城来了广东生活后,在同年周老三开的饭店打里杂、洗碗。在李健城一直没有工资发时,兄弟俩发生了点小插曲。当然没有吵架,两人的性格皆有相似:不爱大声说话,也不爱多说话。

半年后,随着周老三的第一次收监,饭店便落到郭振国手里,经营了两个月后,由于周幼玲舍不得淘金者工作,郭振国一个人也不好经营,他也不想经营,郭振国便又回了传统重工业——锅炉厂工作。

饭店关闭后,周氏姐妹及其老乡在一个月后,又去了广东清远乡下“淘金”。而李父也随周幼芝去了清远乡下。

李思琪在广州“嘉禾望岗”做平面设计工作期间,一到下班后或周末,在没有事时,就独自从楼下坐着852公交车,历经一个半小时就去天河北新华书店看书。在浮躁的内心深处下,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时常一个人独处时,闲来没事就坐着公交、地铁在车里游荡,或穿梭在城里的各个角落,在这里可以看见形形色色的人儿,这也是他感觉他人生里最幸福的事。

他没地方去!

下班有台球约就打,有聚会就去,没有约时,就只有公交车,景色,书店,是他的陪伴。

就是从走进新华书店起,李思琪已开始慢慢在改变着自己以往生涯的一切。

对的,他对一切的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也正是进天河北“新华书店”期间,和李健城独自外出不归,双重环境下,一步一步地改变着李思琪对周围的思维逻辑方式。

书本,父亲,母亲,周家,郭家,雾村,恋爱,婚姻,老家恶习,社会环境,他开始深入思考,这一步步吞噬着李思琪原有的憧憬和理想,也挑逗着他内心的敏感,慢慢地被投影出来———放大。

由此,新一代“唐吉诃德”雏行,在慢慢地培育、发酵,在一步一步的形成“怪异”的人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