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村列传:周家和李家23(2 / 2)

母女俩,忙了这头,忙不了那头,苦难的日子,是他们时代的记忆。维持了一年,周幼玲四年级完,便停学回来干起了农活。

她们有时喊邻里好友周志云帮忙犁田,大家互相帮忙,你帮我插秧,我帮你犁田。

周幼玲只比姐姐小三岁,三弟又比老二小三岁,周老三在初中读完毕业后,也辍学回家了。这已经是来到1989年了。

1989年,周幼芝嫁于同村李健城,次年生“卓越人士”李思琪。又于1993年,外出广东打工。1994年生下女儿李思曼。中途于1996年秋回老家,挖窑烧砖。1997年下,建李家新房于公路旁,在家待一年。

而周幼玲1990年嫁于雾村上山村。周家的主要劳动力,仅剩周母一人承担,伴有两个女儿女婿帮助,勉强维持粮食问题。

随着周氏姐妹结婚生子,在五年时间,各生两胎,和女婿外出务工。周家的生活,勉强维持生活。

90年代,李思琪则外公外婆,爷爷家,同住周家坝,两地住,相距几百米。

春暖花开的1997年,李思琪他上学的第一天,他哭喊着不去上学,是在周正宇的背上被送去学校。

一日又一日的成长,学校喇叭播放着甄妮的《鲁冰花》,罗大佑的《童年》是他童年校园的乐趣。

1997年周老三结婚后,周老三前妻在婆家生活了两三年。期间,周家生产劳动力渐有好转。

李思琪在02年以前,一直在李家,和周家生活,眨眼功夫就到,几分钟的距离,是他成年后的这一辈子绝唱。

02年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在同一村庄,但分属三个家庭。两个周姓家庭和一个李姓家庭。

李思琪奶奶——赵本洁,和他的外婆皆来自同一个地方。由赵本洁先嫁到雾村周家坝周于南。而后介绍赵本洁于1967年来雾村周家周正宇。两个周家属同一血脉,堂兄弟关系。

1963年周于南因病去世后,留四子一女。老大周志忠和二妹周幼英(兄妹俩,同样患有耳疾),老三周三云(1997年因腰间盘突出去世),老四周四林被抱养他叔叔家,和老幺被抱养至李健城同父异母姐姐村。

1966年赵氏嫁于李振华,1967年先后又生两子:李健城,李健国(1970年,20岁时,陕西挖煤回来,喝水吃盐巴撑死。)。

而老李家,李振华1935年生,1954结婚。前妻生两女,其中老大,1982年前,夫妇二人相继离世,留下两个幼年。

在常人看来,这逻辑跟李健城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对于有些性格的人来说,周围没他李家可亲近的人,从而成了孤独的开始。孤独也就是抑郁症的启示录。

这李健城的复杂背景,和周幼芝谨小慎微的局限性思想,李健城和周幼芝的婚姻质量,灵魂有了走不到一块沟通的障碍,成了个李健城以为孤立无援的又一个思想包袱,以致成了抑郁症患者。同时也给了李思琪独立思考的空间,他认为母亲用过去的概念,思考他现在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时代发展,他没什么特殊技能,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这也是形成李思琪不随意触碰没有质量的婚姻,以及贷款去买房。

对于李思琪,尾部总结,单独书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