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章 遭遇同行(1 / 2)

老潘很有领导范的掐灭了烟头,来了句总结陈词:“天南的话很有意义,当年中国多少高楼都是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改进。为什么我们穿越者的帝国大厦就不能边干边完善呢?我现在就招呼人干起来。”说罢,老潘站了起来。

杜勒斯坐在折叠凳上,瞪了他一眼,下意识质问他:“你干嘛去?现在谁是老大?”

老潘回了句:“现在谁是老大还重要吗?我们的事业需要重新洗牌,重新开始!我现在就下山抓舌头、搞调研。这两天我观察过了,我们的穿越地点正卡在日内瓦到法国的陆路交通线上,我得绑架几个过路客,了解下情况。麻风村那帮村民不过是社会边缘人,没什么有价值的情报”。

说罢,老潘去人群里招呼人、打劫去。果然还有人意犹未尽,有十来个小伙响应号召,下山去做剪径强人去了。

在17世纪,对大部分欧洲人来说,几乎所有地方的“道路”都是小径,没有路基,也没有排水渠,经常被车辙弄得坑坑洼洼。一下起雨就成了泥泞的沼泽,一出太阳,又成了尘土飞扬。正所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边成了路,这话是相当于历史依据的。对于阿尔卑斯山地区来说,山路与其说是路,还不如说是人类的足迹。一位英国旅行者者在18世纪初写道,“就连主干道也只相当于林间的羊肠小道罢了。”

剪径强人这活很难,因为眼下有很多“径”,十来个小伙牵着马在错综复杂的的林间小径转悠,寻找目标。

走到到傍晚,他们反倒是被拦路打劫了。

两个歹徒拿着明晃晃的长剑在前面跳了下来,堵住老潘一行,想要控制局面。老潘和朴昌虎(现在终于知道跳虎真正的名字,酒后吐真言)先稳住队伍,转头发现队伍屁股后面有10个人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全都穿着皮袄,应该不是刚才逃窜的士兵…

后面的歹徒疯狂叫喊着,端着短矛撞了过来。看动作还像是训练过,配合的还挺像那么回事。

M1894杠杆步枪终于响起,老潘麾下十来个人各自为战,疯狂射击。打劫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30秒。

当射击结束,意外的发现林中还有人在观望,应该是同伙。老潘大喊一声抓活的,和朴昌虎两人各带一组人马左右两路夹击逃窜者。靠着有对讲机,两组人马互相通报消息,在林中反复拉网,终于在一处荒草堆里抓住了那个逃犯。打劫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30秒。但是抓舌头用了半小时

把这个倒霉蛋困在树上当场审问,这人也不经打,三下两下就全招了。这帮人是日内瓦人,组团前往法国去贩盐,沿途看到这群东方人衣着华丽,就起了歹心。

老潘心里也是日了狗了。不过皮埃尔(幸存打劫人员)的说法确实言之有理,这个年代大部分法国农民而言,一辈子的生活半径只有六七法里,换言之,那就是包括他们所在家庭、每周去的市场、公证人和领主法庭在内的地方,农民在这一区域内步行来回。他们当然没遇见过穿的这么花哨的旅行人,还以为是逃难去日内瓦的富裕的新教徒呢。这到嘴边的肥肉焉能不尝一口。

夜里,杜勒斯被叫了起来,听完汇报,他愤怒的对着跳虎说:“遭遇打劫?闹呢?内容要真实,不要扯淡。”

说罢,杜勒斯转头睡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