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穿越时刻(1 / 2)

2023年8月31日,那是美军离开阿富汗两周年的日子。也是菲律宾工程兵那批阿富汗二手军用物资装上帆船,准备开始新故事的日子。同时装上船的还有辉哥搞到一批菲律宾产的武器。本来,这些武器还是计划要拆散了混在其他废旧金属构件里面,分批次寄到欧洲去的。但是数量太多,辉哥被逮捕的概率很大。虽然法国那边可以借口买的废旧金属构件不知道里面有违禁品,而且法官在证据不完整的情况下也没法判你。但是看船底空荡荡的样子,辉哥顺势做了这番操作,反正船员们哪里知道木箱子里藏的什么。

换上一身美军夏日装备的船员们兴冲冲的登上了星矢号,他们正忙着抢占最好的仓位。当天晚上,趁着夜色,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踏上了环球远航的日子。

剩下的一百来人,则在船厂里,学习焊接一个真正的现代帆船。

月朗星稀、海浪滚滚。

渔船动力十足,很快就到了大洋之上。

正有人骂骂咧咧抱怨手机失去信号的时候,一个叫郑军的大副挨个敲响了卧室门,送给每人一本简易装订的书籍,书记的名字叫《他的奋斗》。

封面是一个身材高大、带着眼镜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坐在一个山石上,手里抱着枪,欲言又止的模样。山石后面,巍巍青山,远远望去是一个中世纪的修道院。也有细心的读者发现,这是一支阿尔巴尼亚的五六冲,但这个照片的主角似乎还不会拿枪,经过训练的人是不会把手抓弹匣上的,更不会把另一只手随便放在扳机圈里面。

打开封面,书籍的第一页是这么写的:

“同志们,这仅仅是一个故事。文中的故事如有冒犯,请多包涵。”

故事的开端在法国的汝拉省与瑞士日内瓦交界处,位于法国境内一处山区葡萄园里。这里是“欧洲屋脊”之称的阿尔卑斯山脉一部分,崇山峻岭曾经给当地人与外界的交往带来巨大困难,资源贫乏曾经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勤劳勇敢的山民用汗水和智慧,依靠不断发展自身,成功克服了不利的自然条件,发展出了全球最知名的葡萄园种植区。

2023年春天,这这座几千亩的葡萄园周边。封面主人公杜勒斯在正在骑马巡山,葡萄园接连下了几场秋雨,空气中弥漫着湿润和清凉。清晨的汝拉山仍未散去雨雾,看起来如画一般仙气缭绕。

山下的狗已经叫了三遍,杜勒斯终于巡视完了整个葡萄园,准备去吃早餐。杜勒斯中文名叫杜栓柱、外号杜蕾斯,听到这么富有生活化的名字大家也已经猜到,杜勒斯先生是一位出身传统农家的憨厚男子,靠着沂蒙山人特有的勤奋考上了山东某世界一流大学、硕博连读,又因为自己选修过法语,就被选送到到了日内瓦原子能中心交流。当然,像很多穷人家留学生一样,他还外出打了一份黑工,兼职附近某葡萄园物管和保安。

“麻绳专挑细处断,外财不发苦命人”,来公费留学才知道这根本不是好差事,那个直径二十七公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他来之前已经运行几十年了,故障连连。欧盟近几年越来越穷,财政都拿去喂了狗,维修经费杯水车薪,杜同学的博士课题也因此时断时续,无法按时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那位印度裔导师也忙着压榨更有研究价值的学生而放任他自生自灭,眼瞅着博士学位是要延期甚至泡汤了。

硕博连读很像在赌场鬼混,运气好呢,就是黄金大道,提前一年拿到博士学位,发个大paper,得不错的教职,迎娶白富美,进入人生巅峰。要是运气不好呢,那就要延期三四年毕业,熬不住连博士学位得不到。杜勒斯同学本科院校很一般的,本想读个博士刷新下血统,将来去某个三线城市当个大学老师,也算对得起父老的期望了。这下可好,眼下似乎多打几天零工,多赚几个欧元才是正经事。

杜勒斯对于未来的认知比较悲观,现在的他只想在剩下时间里多打下零工、练下法语,将来去法国在华企业混了。至于博士学位,只能佛系的眼光看待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