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柳塘县23(2 / 2)

“人保住了。”

李郎中的话响起,顿时让现场的众人惊叹。

跟前眼见着人不行了,几根针下去便吊住了性命。

听到此言,老者的心总算落到了肚子里。

之前出声的年轻后生还在,见此情形,也高声道:“真是神了,人给救活过来了。”

“神医啊。”

“这医生有两把刷子。”

“以后有点毛病啥的就找他了!”

话音未落,人群便炸开了,到处都在讨论李郎中的医术。

前面的人摩肩接踵的,留不出半分空隙?

后面的人看不见,只好撑着伞踮起腿,把脖子往前伸,希望能看到些许。

“哎,你干嘛呢,我脖子里进水了!”

“啊,对不起,对不起,我就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人圈里,李郎中缓缓收起了银针,吴池的呼吸已经平稳了,方才苍白的脸色,此时也有了些许红色。

“县丞大人到!”一声尖锐的声音响起。

众人纷纷转过头去,见是府衙来的差役,后面跟着县丞大人,连忙退到两边,头低了下去。

县丞走过人群,来到了几位书生,和李郎中的身边。其他衙役则做了警戒的工作。

“晚生,草民。见过大人!”

几位书生行了书生礼,李郎中拜了拜。

“不必多礼。”县丞覆又回礼,方才问道。

“我听闻此地发生了命案,死者何在,犯案者何在?”

先前出声的书生道:“未有死者,人已经救活了。”

“哦?人在哪?”

“在此。”

书生和李郎中连忙让开了身位,露出了后面的吴池。

县丞来到近前,仔细看了看吴池的面貌,突然觉得这张脸自己在哪见过。

“这是?吴家的公子!”县丞看着吴池的眉眼,越发觉得像一个人。

那就是前任县令吴煜的孙子,之前跟着县令走马上任的时候,前去拜会老县令的时候,见过一眼。

“他怎么会在这里,谁第一个见到他的?”县丞认出了吴池,心下疑惑,出声询问道。

“启禀县丞大人,小老儿今早捕鱼回来,正欲上街售卖。

走到布衣巷口时,却发现他怔怔的站在原地。小老儿先是呼喊了几下,见没有反应。

便走上前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可没想到我这一拍他就软倒了。

真的与小老儿无关啊,县丞大人。”

老者本来欣喜吴池被救活,但县丞一来便出口询问凶手。

顿时让他的心提了起来,见县丞先关心了吴池,自己又不敢离开,只好哆哆嗦嗦的站在原地,听候询问。

正好,县丞观察了一番吴池之后,找第一个见过的人,老者这才连忙上前去,说明了情况。

“他说的话确实如此吗?”县丞听了老者的回话,对在场的众人询问道。

围观的百姓皆摇了摇头,县丞脸色一变,正欲发作。

一道声音响起,“县丞大人,草民见这人一大早就站在这里了,只不过当时忙着蒸馒头,没做理会。

后来这位老者挑着鱼过来,先是说了什么,后来又走过来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就见他软了下去。”一旁的小贩出声道。

“你所言非虚,要知道包庇他人,同罪之。”

“草民只是说了亲眼看见的,没有半句假话。”

“嗯,没错。”

“当时我也看到了他站在这里,一动不动的,怪吓人的。”

随后,又先后出来几位百姓作证。

证明吴池一大早就站在这里,与老者无关。

“既若此,有众人替你做保,我便暂且放你离去,但此人未醒之前,你不可离开柳塘县半步。”

“多谢县丞大人,多谢乡亲们。”老者听此,顿时如蒙大赦,对周围拜谢后,心也全落了下来。

“记着,不能离开。”

“小老儿记着呢,记着呢。”

说罢,县丞转身来对大家伙说道,:“好了,真相大白,大家伙散去吧,别在这里围着了。”

其他百姓一听,见没有了热闹,又有县丞赶人,慢慢散去了。

一时间,现场只留下了三位书生和李郎中。

“这次的事还得多谢几位仗义出手,否则本县又要失去一条生命了。”

见众人走完之后,县丞才转过身来对几人行离道。

“不敢当不敢当!”

“仗义出手是应心之举。”

“治病救人是我之责。”

见县丞行礼,李郎中几人连忙回礼,并齐声道。

“不必谦虚,这是你们应有之得。不过我事务繁忙,得先带着此人回府衙,还请李郎中随行。哪日再请各位来我府上做客一番。”

“不敢不敢。”

众人客套了一番,便各自散去。

去县衙的路上,县丞看着衙役背上的浴池,不禁疑惑。

“吴家公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想着,前面就远远能看见县衙的牌匾了。

柳塘县,到了。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