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吴翊24(1 / 2)

到了县衙,县丞差使两个衙役,将吴池被到了临时休息的客房,并且叮嘱李郎中道。

“李郎中,还请麻烦你先观察观察此人身体状况,以免出了什么闪失。”

“不敢当不敢当,救死扶伤本就是草民的责任,县丞大人您不必吩咐,我也是要稳定他的状况的。”

县丞一听,拱手道:“那便有劳郎中了。”

“不妨事。”

“既如此,郎中你在此看护他一二,我还有公务,须将此事报于县令大人所知。就不在此陪先生了。”县丞一边说,一边往外走。

李郎中见状,连忙相送。

“县丞大人慢走。”

“对了,郎中的出诊药物等一干费用皆从衙内公帐上支取,届时再进行核对。”

走出门外,县丞顿了一顿,对身旁的衙役道。

“是!”

“那就多谢县丞大人了。”李郎中一听,更是感动。

“郎中止步,前方系属衙重地,闲杂人等不能进入。”

走出庭外,县丞制止了想要继续相送的郎中,兀自进了县衙后院。

“真是面面俱到,毫无挑剔。”李郎中看了进入后院的县丞,笑了笑,转身朝吴池所在房间走去。

……

县衙的后院。

柳城县令未升堂断案之时,便是在此处处理公事。

他是前年才走马上任来到这里,一心想做点福泽百姓的好事。

上任以来,几乎手不释卷,查阅往年县志,处理公务。

闲暇时也多有下乡走动,体恤百姓,倾听民情。

故而在此两年间,已是人口称赞,贤名在外。

这时他正拿着一册账本,仔细观看,略有疑问时,便拨弄几下算盘,实在不能解时,边用朱红色的笔做下批注。

另一边,县丞穿过几个院子,走过几条廊道,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县令所在。

待到站定,县丞整理了一下衣冠,舒了一口气朗声道。

“启禀县令,下官有事禀报。”

“进来吧。”

得到应许,县丞方才推开半掩的门,来到案前站定。

“启禀县令,今早下官前去调查闹市杀人一案。

刚到现场便被告知人已经救活过来了,根据现场百姓相互做保,现场情况具已了解。

下官已查明,并无杀人一事,而是一名男子,似是中邪,突患疾病所致。”

“中邪,中什么邪?”县令听到此,笔锋一顿,停下笔道。

“据现场几位摊贩所述,此人一大早便撑着伞站在那里,但由于摊位繁忙,小贩当时未能顾及。

直到一位买鱼的老者路过,见此人浑身湿透的撑着伞站在那里。心下奇怪,上前搭话,此人却突然软倒,昏迷不醒。

好在路过的书生叫来了郎中,方才吊住此人性命。

但考虑到在场百姓皆说此人如若中邪之状,下官也这样认为了。”

听到此,县令眉头皱了一下,说道。:“真有如此奇特之事?”

“下官所言非虚。”

“那患病者何在?”

县令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追问吴池所在。

“说起来,此人大人还认识。”

“哦,是谁?”

“正是前任县令吴煜的孙子,当时大人和下官前去拜谒的时候,下官见过一面,故而有所印象。”

“果真如此?”

“下官所言非虚。”

县令一听,顿时将自己的笔放下,连忙起身。

一步跨出书案,来到县城身边催促道,

“人在哪里,差人通知吴家没?”

县丞被县令扯了个趔趄,连忙道,:“大人莫慌,现下我已经将他安排在偏院休息了,吴家那边,我在来的时候便已差人去唤了,现在他们应该在来的路上。”

“那就好,那就好,你且随我一同去看看。”

县令叫上县丞,一同往吴池所在的偏院而去。

这边县令和县丞刚走到偏院,便有衙役来报,说是吴家众人已经到了。

县令一听,对衙役吩咐道:“快去请他们一同来偏院这里,本县令在此等着。”

衙役应声而去。

……

此时的柳塘县衙外的吴家众人早已心急如焚。

吴池的生母付氏更是着急的哽咽不止,泪水簌簌的流着。

几个妇人则在一旁搀扶着,连声劝慰。

吴家的马车前,一个威武中年男人来回大踏步走着。他是吴翊的生父,吴灏。

此时心急,脚步极快,连一旁撑伞的小厮也跟不及他的脚步。

听到后面哭哭啼啼的,他不禁有些心疼,连忙停下脚步转回来安慰道:“夫人,叫你在家候着,我来接翊儿就行,你看看你这,人没见着,先把身子给哭垮了。”

“都怪你,当初说什么非得尊重翊儿的爱好,放他去学什么皮影。可没想到,这一去便了无音讯,到如今已经两年多了,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翊儿的消息,我能不激动吗?”

不听还好,一听那妇人便激动起来,眼泪不停的落下,拿手绢连连拭着。气急时,更是连连出拳,软软的落到吴灏的胸膛上。

“唉,都怪我,想当初就不该让翊儿独自出去,让翊儿守这么多年的苦头。”

吴灏心神一动,连忙将妇人拥入怀里安慰道。

“还好,我们马上就能见到翊儿了。”

“嗯。”妇人的眼泪顿时将男人的前衫浸湿了一大片。

就在两人相拥之时,方才前去传信的衙役快步跑了出来。

“县令有请,还请各位随我来。”

随后那衙役做了个请的动作,便一马当先的在前面带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