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6(1 / 2)

转眼年节将至,采买年货成了普罗大众这段时间的头等大事,州城中的各处街市都是一派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景象。

位于城西鸡脚巷的叶府这几天也是张灯结彩、洒扫一新。这不单单是为年节做准备,还为了另一件要紧的事——夫人娘家那位在提刑司中做检法官的弟弟近日就要过府来,与姐姐一家共度年节。虽是夫人至亲,但是检法官毕竟是提刑司里的重要属官,平时对叶家的生意也多有照拂,因此礼数上要务求周全。

叶夫人娘家姓陈,是果州本地的缙绅。虽然不如叶家那样家财巨万,却是以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子弟中多有在外任官者。因此在许多人看来,陈家与叶家这种外来商贾联姻是降贵纡尊之举。

再加上叶夫人的一母胞弟陈世骥从小天资聪颖,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仕途也颇为顺遂,三十出头便已做到了潼川府路提点刑狱司的检法官,不仅大大光大了陈氏门楣,也巩固了姐姐在夫家中说一不二的强势地位。

申时三刻,叶家人按照每天的惯例聚在膳厅中一起吃晚饭。

“夫人,我听说世骥在提司衙门里很是得上官的器重,想来升任提刑官也是指日可待了。”叶家家主叶明朗一边往夫人碗里殷勤地夹菜一边说道。

“官场上的事情不是我们这种平头百姓可以打听的,世骥回来后,老爷你也休要在他面前提起。”叶夫人斜乜了丈夫一眼,语气中带着些责备的意味。

“是是,夫人所言在理,是我失言了。”叶明朗忙陪着小心。

他年轻时是个纨绔,平日里只知道斗鸡走狗、流连勾栏瓦肆。后来在父母的操办下娶了陈家的小姐,原本还想继续游手好闲,岂料这女子的个性十分泼辣霸道,家中的生意又多仰仗她娘家扶持,所以不得不收敛起浮浪的性子。

“主母说的是,不该咱小老百姓打听的,咱就不打听,操那个闲心作甚!不过话说回来,小舅子那是何等的英才,将来这仕途啊,定然是扶摇直上!”坐在一旁的赵姨娘打起了圆场。

赵姨娘原本是成都会仙楼中的歌伎,叶明朗在成都经商时将她买下。按她的身份顶了天只能养在外宅,可叶明朗不知是哪根筋搭错,执意要让她登堂入室,做一房妾室。加之当时她已怀有身孕,而叶夫人过门快三年了肚子还一直没动静,最后由叶老夫人出面对儿媳妇苦口婆心进行劝说,甚至还以死相逼,终于让赵姨娘得偿所愿,攀上了高枝。尽管叶明朗一再向夫人保证将来绝不再娶,但是夫妻间的芥蒂却从此埋下。

叶夫人并不接茬,兀自问道:“对了,最近怎么总不见衍儿,是不是又去哪儿疯了?”

“回母亲,听说二弟近来刻苦钻研横渠先生的学问,还时常跑去知州大人府上请教。”叶衡笑着回答。

“探讨学问?呵呵,我看他是另有所图。”叶夫人撇撇嘴,“不过他与知州家的小女儿到底能不能成,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准信儿吗?”

“哈哈,母亲终究还是最惦记二弟的终身大事!”庄婉韵这时掩嘴笑着说道。

叶夫人向儿媳投去一个嗔怪的眼神,说道:“你休要取笑我了,快与我说说,这俩人到底能不能成就一段姻缘?”

“母亲,这八字还没一撇呢,您就不要干着急了。”

“怎么还没一撇?这小兔崽子都已经三天两头不着家了,还想怎的?”

“母亲,不是二弟不殷勤,是人家宋小姐态度暧昧不明,二弟他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莫非她还看不上我的衍儿?”叶夫人怪叫道,“她虽是知州之女,但也只是个庶女,母家还是个贱籍,我家衍儿可是正儿八经的嫡出少爷,哪里配不得她了?”

“母亲!您这番话在家说说得了,可不能当着人家姑娘面说!”不光庄婉韵对婆婆的口不择言有些埋怨,赵姨娘更是已经在心里对号入座,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哎呀,行了,我也只是嘴上说说,你真当我是个憨货不成?我看还是等那兔崽子回来后再仔细问问吧。”

-------------------------------

果州城的大街上,叶衍正陪着宋梦圆采购年节所需物品。李从嘉和娟儿跟在后面,此时手里已经提了不少东西。

前几日刚下过一场雪,未化完的积雪被扫到了街边的墙根处,并染上了一层乌秃秃的颜色。

他们一路行来,看到有不少沿街乞讨的人,全都衣衫褴褛、蓬头跣足,其中还有不少孩子。这些人大多是从异乡流落至此,但也有一些生活窘迫的本地人家为了能多得些财物应付年关,也会临时加入乞讨大军,所以这几天街上的乞丐着实有点多。

这时,一家绸缎铺外的两个乞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看着应该是一对姐弟,姐姐大概只有十一二岁,靠着墙根跪坐在地上,怀中抱着一两岁大的弟弟,面前则放着一个空木碗。

“娟儿,给他们些钱吧。”宋孟圆看着有些不忍,吩咐道。

“是,小姐。”娟儿应了一声便向那边跑去。

“宋小姐当真是心善,只可惜这样只能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救得了一人,救不了普天下所有困厄潦倒之人。”叶衍也瞧着那对乞儿,不痛不痒地说道。

“公子兼济天下的本事小女子可比不了,只能救一人是一人,公子莫要见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