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2)

待到贵宾们陆续落座后,浴佛会的仪式正式开始。

只见一队僧人伴着清亮的磬声从藏经楼中缓缓走出,头前是两名执引磬的引礼,然后是两名托香盘的执事,他们身后是几名侍僧合力托举着半人高的释迦牟尼佛铜像,队伍的最后则是此次佛会的主法僧释永和尚。

众僧在一方泉池边停下。虽处于山顶,但池中之水却可以长年保持满盈。据说从前附近的山民们经常根据泉水的颜色预知天候的变化,此泉便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灵泉。唐代时人们临泉建寺,并取名为“栖泉寺”。

又是一通钟鼓齐鸣,侍僧们小心翼翼地将铜像放置于泉池中央,释永上香后顶礼三拜并吟咏《沐浴真言》,阖寺僧众同唱“南无香云盖菩萨”。

接着释永一边口诵赞佛偈,一边引领今天莅临的一众当地名流轮流用小勺舀起特制的香汤水浇灌佛顶。这里使用的香汤与外面平民们用的大有不同,乃是由青赤白黄黑五色名贵香草捣制浸泡而成,一斛售价高达二百贯。

如是绕佛三匝后,随着众僧齐念回向偈,浴佛仪式正式宣告结束。

众人又在大雄宝殿中上了香后,才纷纷打道回府,主持释永则候在山门口一一致谢送别。

叶衍因为要护送宋孟圆回去,所以在山门口就与兄嫂告别。李从嘉注意到,叶家已在这里搭起了一个棚子,向那些上山乞讨的穷人分发食物和过冬的物资,甚至还给每人发了一袋岁钱,好让他们也能稍微体面地度过年关。

“嗯,这叶家倒还有些仁义之风。”他心里默默赞了一句。

他又回头瞧了眼在众人间长袖善舞的释永和尚,嘴角渐渐弯起……

三天后。

已近亥时,夜阑人静之际,只能听到枝丫间发出的沙沙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夜枭鸣叫。

山门口的两只素白鹅脖灯笼在夜风的吹拂下不停晃动。门房内,值夜的小沙弥此时正迷迷瞪瞪地打着瞌睡,直到被忽然响起的急促敲门声惊醒。

“谁啊?大晚上的扰人清梦!”他睡眼惺忪地从门房里走出来,不耐烦地嚷道。

“我等是州衙的公人,今夜奉命捕捉盗贼,刚刚看到有贼子潜入寺中,特来搜查,快开门!”门外的人大声喝道。

小沙弥扒着门缝眯眼向外窥视,见果然是几个手持火把、身着公服的衙役正堵在寺门前。

“切,这大半夜的哪来的贼子?”他小声嘀咕了一句,虽然心中还是有些疑惑,但还是被门外衙役的气势摄住,猛提一口气将粗重的门闩搬下。

山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开启,眼前的场景让小沙弥大吃一惊——那几个衙役的身后,是大队身披铠甲、手执兵刃的军士,他们占满了山门前的空地,火把的光亮沿着山路向远方逶迤,宛如一条盘旋的火龙。

还没等他张口发出惊呼,嗖的一声,一支弩箭已经贯穿了他的胸膛。他软绵绵的瘫倒在地上,喉咙里隐隐有咕嘟咕嘟的声响。一名领头的衙役此时放下手中的弩弓,上前一脚将他的尸体踹到门边,然后挥了挥手,无数火把光点迅速从他身后涌入了山门。

火光和喧嚣声很快就席卷了寺院的各个角落,熟睡中的僧人纷纷惊醒,然后被破门而入的衙役与军士驱赶到了大雄宝殿前的院落中。喝骂声、哀告声与凄厉的惨嚎声,将夜晚的静谧彻底打破。

此时大殿的须弥座上站着两个人,他们正注视着一伙伙狼狈蹲坐在地上的僧人,就像在看一群将被屠宰的猪羊。火把的光亮映照出他们的脸庞,其中一人正是郭怀义,而另一人大概二十出头的年纪,虎背熊腰,长相粗豪,他是通天教光明宫宫主薛十三。

他们俩今天是奉教主之命,带着巡检司的二部士兵(按:部为宋代军队编制,一部通常为二百五十人。)上山洽谈合作——这是教主的原话。

看到眼前一个衙役正挥刀肆意劈砍一个意欲逃跑的僧人,郭怀义不禁摇了摇头,对薛十三道:“我等今日是为财而来,何必多造杀伤?”

“哼!这些秃驴,平日里嘴上说着众生平等,背地里却视财如命,看不起我等贫苦之人。今天既落到我手里,定要好好将他们摆弄一番!“薛十三不为所动,忿忿地说道。

郭怀义见与他话不投机,便也不再多言。

这时,几个军士又押着一对衣衫不整的男女走了过来,并将他们一脚踹翻在郭怀义与薛十三的跟前。借着火把光看清了男人的面容,正是栖泉寺的主持释永。

“禀告郭奉使、薛宫主,拿住这和尚的时候,他俩正在佛堂中做好事哩!”

“阿弥陀佛,住持受累了,三更半夜还要与这位女施主一同礼佛!”郭怀义假模假式唱了声佛号,用戏谑的口气询问趴在地上的释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