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2)

位于果州城郊的西山由连绵的十二座山峰组成,因在果州城的西面,故名。在西山群峰中,以栖泉山的海拔最高,而始建于唐代的栖泉寺就位于栖泉山的山顶。

因为今天是浴佛节的缘故,一大早山间的晨雾犹未散尽,通往栖泉寺的山道上,香客信众们已然络绎不绝。除此之外,还有三五成群的乞丐混迹其中,男女老少皆有,有的似乎还拖家带口,他们也都想借这场盛会打一番牙祭。

浴佛节是佛教重要的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佛教传入汉地后,自然也把浴佛节的习俗一同传了进来,但是具体的日期在历史上屡有变动。南北朝前期多在农历四月八日;梁代至隋唐则改到了二月八日;两宋时有的地方为腊月初八,有的地方则为四月八日;一直到元代,才又将浴佛节的日期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定为每年的四月八日。

李从嘉跟在一辆马车后面,此时已有些腿肚子转筋。从果州城出来,大概走了五里平地,五里山路,再加上还背了一大箱子赠送给寺庙的贡物,对于他这副瘦削的身板来说着实有些吃不消。

马车上坐着宋孟圆和她的贴身婢女娟儿,而马车前方,叶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一边引路,一边惬意的欣赏着四周树木葱郁、层林尽染的景致。

这时,马车中的娟儿闲极无聊,掀开车帘,把头探出窗外,朝正喘着粗气的李从嘉问道:“嘉哥儿,你今年多大了?”

“十八了,咋了?”

“也不小了,那家里有没有给你说亲?”

“我是光棍一个,没人给说亲,娟儿姐你心好,给我说一个呗!”

“我自己都还是个姑娘,到哪里给你说亲去?”娟儿白了他一眼,嘟着嘴说道。

“那要实在没法儿,娟儿姐你也别忙活了,就咱俩凑一对呗,你看成不?”李从嘉边说边呵呵傻笑着。

“你个憨货,谁要和你凑一对!”娟儿听了这话顿时脸红到了脖子根,啐了一口,放下帘子坐回车里去了。

李从嘉一个人还兀自在那儿嘀咕:“丫鬟配小厮本来就天经地义嘛,这有啥的……”

这时走在前面的叶衍爆发出一阵大笑,转过头说道:“你这小厮倒是敢想敢说,有趣有趣,哈哈哈!”

“这有啥,不怕公子笑话,小的若有公子这等家世,这般相貌,别说是小小的丫鬟,就算是官家的公主我也敢惦记!”

他这番话这次不仅把叶衍逗得差点儿从马背上跌落,就连马车中的宋孟圆也噗的笑出了声。

娟儿则再次掀开车帘,赧红的脸上此时还带着一股怒意,一双瞪大的杏眼死死盯着李从嘉,吓得他慌忙逃开一步。

又走了一阵,前方赭红色的山门已赫然在望。李从嘉看到,此时山门前的道路上聚集了大量香客,最前方是几个知客僧,香客们只有向他们交过一笔钱后,才会被放行,仿佛景区门口的售票员一般。当然,那些乞丐是进不了山门的,他们只能成堆的蹲坐在山墙边等待香客们施舍些钱财食物。

“咦?进寺庙烧香拜佛竟然还要先交钱吗?”李从嘉疑惑地问道。

娟儿心里还憋着股气,闻言趁机奚落道:“果然是个呆子,啥都不懂,哼!”

李从嘉又凑到马车边,摆出一副讨好的表情:“娟儿姐说得没错,我这人是有些蠢笨,不如你见多识广。你就给我讲讲为啥呗,哎呀,别绷着个脸啦,讲讲呗讲讲呗!”

娟儿起初并不愿搭理他,后来被缠得实在没法,才开口说道:“好吧好吧,那本姑娘今天就让你长长见识。这是因为栖泉寺的主持释永是个钻在钱眼里的主,不光入山门时要敲一笔‘门费’,寺内的客舍斋饭也都明码标价,甚至连礼佛用的香花灯烛也要香客们自掏腰包,所以被人送了一个‘金蟾和尚’的诨名。”

“什么,如此刮地三尺的搞法,难道这栖泉寺已经窘迫成这样了吗?”

“窘迫谁也不会窘迫了他们!谁不知道栖泉寺钱过北斗,米烂陈仓,整个寺产加起来恐怕就连叶府这等豪门富户都要望其项背吧!”

“哇,竟如此阔绰!”李从嘉听了之后不禁有些艳羡。

“好了,你等休要再胡乱调侃了。“宋孟圆此时出言打断了他们的话,马车也在山门前缓缓停住。

叶衍跳下马背,向过来迎接的知客僧说明身份后,众人便由其带领进入了山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