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鹬蚌相争37(1 / 2)

玹歌不辍,薪火相传,中国人骨子里的血脉传承,永远抱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思想观念,才使泱泱华夏传承五千年。

袁绍使者退下后,韩馥解散了大厅议会,只留下心腹四人和刘和。

“我欲与幽州结盟共抗强敌,但眼下冀州危机四伏,诸位可有化险为夷的良策”,韩馥看着几人严肃的问道。

“稟主公,目前都督从事赵浮、程奂率领一万强弩部队在孟津驻扎,主公可命领军回返邺城,增强兵马防御,现渤海郡已归属公孙瓒,暂时可避其锋芒,冀州仍有部分人心偏向袁绍,这种阿谀之臣不可不除,避免趋炎附势与袁绍沆瀣一气,关键之时引火烧身。现在最大的威胁乃是巨鹿太守张导心向袁绍,需要尽早除之”,沮授缓缓说道。

“主公,自安平兵败后,我军尚有两万甲士,冀州物阜民丰,人丁百万,可下令征兵五万军马以备不时之需”,闵纯兴奋的说道。

“主公,酸枣会盟早已结束,袁绍部队的粮草至今都是由我们提供的,可以说我们掌握着他们的命脉,只要断其粮草供应就能坐等袁绍军动荡,避免袁绍兵马发展壮大”,李历也深思完说道。

“主公,如若胆敢有敌军侵扰,属下愿为冀州首当其冲,敢勇为先”,耿武沉声抱拳说道。

“好,我冀州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定能争取祛蠹除奸,保我冀州百姓安居乐业”,韩馥大笑着说道。

韩馥看着这些忠勇之士斗志昂扬,有些喜不自胜,心中也是豪气万丈,神态意气风发。

眼见刘和站在最后面,仍在深思熟虑,韩馥有些纳闷赶忙向刘和询问道:“贤侄,我欲与刘太尉结盟之事,还需要贤侄从中周旋,而目前冀州已是豺狼当道,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知贤侄对冀州目前现状有何高见”。

“韩叔父,冀幽结盟,乃是互惠互利,我父亲定当允准,对于冀州现状,我心中有个想法还不太成熟,还望韩叔父及各位大人们分析研判”,刘和思索着说道。

“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贤侄可将想法细细道来,我等也可以好好揣摩一番,看是否可行”,韩馥好奇的问道。

“目前黑山军张燕已集中精力攻打兖州东郡,听说东郡太守王肱已无力抵挡,连郡治所濮阳都被黑山将领白绕围攻,那袁绍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现在已进入东郡,魏郡邺城毗邻东郡,又靠近河内,眼下冀州最大的两名敌人是袁绍和公孙瓒,而袁绍屯军河内朝歌,与上党张扬勾结,那曹操和张燕均与袁绍关系密切,万一密谋这冀州治所魏郡邺城,那岂不是腹背受敌,而公孙瓒已占据渤海,妄想图谋冀州,二者皆是虎狼之师,冀州目前兵马不足,不能与其争锋,需要权且忍让。

我想着这州牧府治所可从邺城搬迁至安平国国信都,将魏郡与清河国许做诱饵,向袁绍和公孙瓒分别递交信函,声称打算冀州牧让贤,奏请公孙瓒为冀州牧,袁绍为冀州刺史,引起二者相争,其次上奏朝廷由韩叔父为安平国国相,沮授先生为河间国国相,李历先生为中山国相,闵纯将军为巨鹿郡太守,耿武将军为常山国国相,赵浮将军为赵国相。

如此一来,这一山不容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趁着袁绍与公孙瓒相互抢斗之时,韩叔父可安养生息,整兵秣马,在二者两败俱伤之时,可一举收复渤海郡、魏郡、清河郡,就算事与愿违,也可在冀州形成三足鼎立,由韩叔父强于二者,待到兵强将勇,可同盟幽州一鼓作气收复失地,到时候请我父亲再奏请朝廷,而韩叔父仍是冀州牧”,刘和放言高论道。

“刘公子是打算以退为进,争取时间用来蓄精养锐,以图东山再起”,沮授大声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