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唇枪舌战36(1 / 2)

茫然不知不是自身错误,不敢前行才是罪恶准则,进退两难,迟疑不决的人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

就在韩馥摇摆不定之时,刘和站了出来。

向韩馥拱手说道:“韩州牧,你可还是这汉室属臣吗,天下各州府任命之事,乃是陛下和朝廷三公九卿察举颁布,这冀州乃是大汉疆土,天下之公器,并非私人货物,未得朝廷批准,岂有私下转赠之举,袁将军也是汉室臣子,朝廷察举才能之时,任命的乃是一郡之首,并非有治理一州之能,不思报效朝廷恩典,还妄想染指整个冀州,如此巧取豪夺,敢问那袁将军心中可存有汉室庙宇,可还是这大汉臣民么,韩州牧如若受到蛊惑,不仅有负朝廷恩泽,更会留存后世污名,倘若以后人人相仿,罔顾朝廷法令,公器私用,岂不是杂乱无章,致使乾坤颠倒”。

韩馥惊耳骇目,张口结舌,竟有些不知所言。

刘和接着说道:“韩州牧治理下的冀州繁荣兴盛,政通人和,足以证明朝廷知人善用,而冀州文臣良将,赤胆忠心,厉兵秣马,磨刀嚯嚯,纵然有一群狼子野心之徒为了一己私欲,大动干戈,无视朝廷法度,恣肆民生疾苦而不顾,蛊惑大汉子民同室干戈,造成天下生灵涂炭。

韩州牧老当益壮能够带兵亲征,保境安民,然兵者,诡道也,焉有百战百胜之军,汉高祖皇帝正是因为越挫越勇,方才建立大汉基业,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这来日方长,知耻而后勇定能百战不殆,冀州拥有百万雄狮,战士们为了背后的父母妻儿不遭受战火,焉能不誓死保卫冀州”。

韩馥听完有些心动神移,沉思着说道:“贤侄所言甚是”。

刘和看向袁绍使者缓缓问道:“荀先生,我叫刘和,对于你提到的三次相比,一则弘毅宽厚,举贤任能,二则整武齐文,攘外安内,三则显赫世族,恩惠天下,先生均认为袁将军占尽优势,我不敢苟同,心中倒有不同见解看法,对于一则,这大厅内的满堂忠义文武皆说明韩州牧的识人之明,冀州上下清正廉明,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对于二则,为人主者可不必文韬武略,像高祖皇帝手下汉初三杰,这术业有专攻,只需要各司其职,人尽其用,那宵小之徒又有何惧,对于第三则,袁氏虽是豪门世族,但也只是大汉的其中一支,乃是代替汉室施恩于天下,非主乃仆,所以并非袁氏之恩情”。

刘氏统治汉室已久,民间百姓人心向刘,若诸侯篡权,必然为民间所反,虽然此时的东汉王朝皇权势微,各地诸侯拥兵自重,但都自诩汉室之臣,并无谋逆造反之胆。

荀谌、郭图和高干皱眉蹙眼,有些哑口无言,刘和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处处以汉室施压,三人也不敢回怼谋逆之言,否则被打上乱臣贼子的标签就洗不清了。

韩馥听完赞不绝口笑着说道:“今荀友若提出三较,一正一反辩言,堪称精彩”。

刘和眼见荀谌等人深思苦索,韩馥此时也心荡神摇,当机立断面向袁绍使者说道:“三位既是卓绝群伦之辈,却信口开河,那袁将军既是豪杰英雄。

为何身为司隶校尉之时与大将军何进合谋诛杀宦官,太后不从,事情泄漏后,导致何进被杀,袁将军率军尽诛宦官,逼迫太后调外兵入京,尽诛阉竖,当时的主簿陈琳就已反对外兵入京,强者为雄,容易生乱,结果袁将军一意孤行,导致董卓专权,祸乱朝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