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聪颖黄叙(1 / 1)

“汉升兄,我在进屋之时,便嗅到浓浓草药之味,听闻令郎孱弱,不知所患何病,我当初在宫中,与那御医相熟,有些病症倒也悉知,不知可否能去探望一番”。刘和看着黄夫人离开的身影说道。

“哎,不瞒刘贤弟,犬子黄叙,幼时倒也康健,只是这一脉单传,某操之过急,过早约束犬子通文习武,吾儿孝悌,言听计从,恪守不渝,晨昏定省,终日勤勉。然长年累月之下,吾儿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某遍访名医,皆无计可施,只能慢慢温补调和,而这些神草赤芝,皆价值华贵,某每月俸禄微薄,全靠夫人娘家接济,艰难度日”,黄忠揪心的说着。

黄忠边说边领着刘和,走进侧室,刚踏入门口,一股草药味袭来,耳边响起阵阵咳嗽声,感觉苦不堪言,见那昏暗的床榻上躺着位稚嫩少年,那少年面青唇白,瘦骨嶙峋,因咳嗽连连,显得痛心疾首。

黄忠心如刀绞,迫切跨到身边,扶起黄叙端坐床头,一手拍打着后背,缓解疼痛,另只手赶忙端起旁边的温水递给黄叙漱口,待黄叙润了润嗓之后,苍白的脸上显现出几分血色。些许是平缓了几分疾苦,黄叙舒适的抬起头,便看向了刘和。

黄忠见状向黄叙说道“叙儿,这是为父刚结识的青年才俊,刘和公子,听闻你身体抱恙,特来探望你的”。

黄叙见着眼前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青年,心中充满疑惑,拱了拱手说道:“多谢刘公子挂念,我疾病缠身,请恕不能向公子行礼,只能依仗家父招待公子,望刘公子赎罪”,遂即又咳嗽起来,此时黄夫人也端来草药走到了近前,侍候着黄叙服下。

刘和见黄叙虽卧病在床,但仍不卑不亢,礼节待人周全,弱冠之年竟如此聪慧伶俐,当真是天妒英才,便回礼道:“黄叙,见你虽受病魔煎熬,仍能保持初心,身体虽不堪重负,但意志坚定强大,我坚信你定能拨云见日,苦尽甘来”。

黄夫人伺候黄叙服完药后,黄叙便躺下闭目小憩了,刘和随黄忠夫妇便退出了侧室,让黄叙能够安心静养。

“汉升兄、嫂夫人莫要着急,我在宫中曾听御医所言,这天下就有两位良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能够妙手回春,其中一位和汉升兄同是南阳乡党,张机,张仲景,此人对伤寒疾病研究堪称登峰造极,所遇患者,皆手到病除”。刘和落座后缓缓说道。

“刘公子,你所说的南阳张大人,奴家和夫君之前便找寻过,但听闻张大人,为苦心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便辞官归隐山林,四处奔波,采集民间验方,前往那太行山寻药,根本就无踪迹可寻。不知刘公子所说两位良医,除却张大人之外,另一人是谁,恳请刘公子相告”。黄夫人迫切的问道。

当得知刘和所言,让黄夫人寻到了希望,听到这梦寐以求的消息,黄夫人为了紧紧抓住这救命稻草,按耐不住急切询问道。而黄忠也同样如此,见唯一的子嗣饱经磨难,在走投无路之际,听到了新的希望,也百感交集,心急如焚。

“另一位良医叫做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声誉颇著,誉满杏林,精通针灸之术,能够对症下药,百治百效”。刘和说道。

“不知这位神医现处于何处,是否能寻到踪迹”黄忠担忧的说道。

“汉升兄,我随陛下从洛阳至长安时,负责陛下的起居饮食,因长途跋涉,为保证陛下圣体金安,时常翻看些医书,并向宫中御医求教,倒也学了些医理常识,对于黄叙所患之症,倒有几分猜测与谏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黄忠夫妇闻言,眉头紧锁的脸上顿时惊喜交集,没想到刘和还精通岐黄之术,急忙询问刘和有何良策。

“敢问黄叙是否出现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夜间盗汗,疲乏无力,长期厌食,发热发烫,呼气困难等症状”。刘和问道。

“正如刘公子所言,大部分症状相似,存在干咳乏力,嗜睡盗汗,但吾儿暂未有咳血,发热等症状”,黄夫人急忙回到。

听完黄夫人所言,刘和猜测黄叙的症状像是肺结核,没有咳血情况,估计是因为肺结核前期,加上黄叙从小习武,身体素质较好,因此才症状不显。而史书上只是记载黄忠有一子黄叙早夭,未曾有他夫人信息,想必是因为照顾患了肺结核的黄叙,而被传染早早去世了吧,而肺结核在古代称为肺痨,稳坐绝症榜首。

“我猜测黄叙可能是肺部感染瘴气,导致经常咳嗽,再加上饮食清淡,体虚乏力,房间密不透风,造成胸闷气短。我劝兄长嫂夫人选处内室,通风换气,黄叙住所使用艾叶驱邪,丝衾寝衣勤洗暴晒,风和日丽之时多带黄叙院内闲坐,饮食上多调和荤腥,再用些强身草药辅之,可缓解黄叙目前症状,我能力有限,若想痊愈,必须趁早救助神医,方可枯骨生肉,妙手回春”。

黄忠夫妇听完,感激涕零,重重拜谢刘和。刘和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回想着该如何才能救治这个顽强不屈的黄叙,让黄忠一家能够否极泰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