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犯边19(1 / 2)

泰安十八年春末秋之际,上京下旨昭告天下,护送长生圣教圣女公主兰达回南戎圣城,由太子携太子府御林军亲自护送,并由礼部尚书尹元忠和兵部尚书岳斌陪同。其规格之高,也是前所未闻。

“尹大人!”太子面向坐在身边的尹元忠说道,“这次出访多谢尹大人周旋!我才能陪着这个小娘子去圣城!”

“殿下,这都是做臣子的本分,只是望太子殿下,在国事上多多用心!咱们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尹元忠回答。

“知道!知道!我给他们圣城送钱,他们还能给我轰出来?”太子满不在乎地说。

“太子殿下说的透彻。”尹元忠知道这位太子有些时候看事情很透彻,但对有些问题,他还是想说:“太子殿下!您怎么看秦王?”

“他?哼!志大才疏,不如雍王。”太子拉开车窗,看着外面的风景,心里美滋滋地。

“殿下,还是不可大意!”尹元忠说到。

“唉…!无情最是帝王家!二叔,三叔他们…,我爷爷要是活着,他应该不想看到这些的!”太子有些感慨。

“殿下…!”尹元忠有些担心。

“知道了!”太子回头看着尹元忠说到。

黄仲庸和朱亮走过草原,来到了沙漠,这是黄仲庸第一次见大漠,苍凉而广袤。黄仲庸望着这片天地,心中有些激动。

“兄弟!怎么样?不错吧!和关内的景色大不相同吧?”朱亮拍着黄仲庸的肩膀说。

黄仲庸狠狠地点头,“大哥!这太美了!”

“比姑娘的胸脯还美?嘿嘿!”朱亮贼笑地说。

“大哥,你这样像我一个朋友!”黄仲庸也笑道。

“哈…!你朋友就是我朋友,他下次来关上,我请他喝酒!”朱亮豪爽地说。

“他神出鬼没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碰上!”黄仲庸说。

“嗨!碰上了就喝酒,碰不上就相望于江湖!不要婆婆妈妈的!”朱亮爽快地说,“前面就到乌兰堡了,咱们在那休整。咱们不是直接去圣城,咱们先在南戎的几个边境国家转转,最后再去圣城。你正好也去遛一遛,看看大漠风景人情!”

“好!”黄仲庸对头。

上京秦王府,秦王杨堔看着奏折满脸得意,对着管家谭忠说:“这份周折上去,温李两家是不是都要感谢我,臣服于我!到时候,我就可以号令天下!哼…!让他们看看我杨堔才是最厉害的!”

“王爷运筹帷幄,在下佩服。只是这奏折您递交的时候,是不是还要考虑一下时间,如今太子护送圣女回南戎,内阁里尹大人走了,剩下的人还在忙南戎的事情。此时,这份周折递上去,有可能石沉大海!”谭忠小心地说。

“田税改丁税,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内阁能置之不理?我就告他们一个误国之罪!”秦王大怒道,“还有那个太子,游手好闲,一幅纨绔的模样!陛下百年以后,这天下怎么能给他…!”

“王爷!”谭忠制止了秦王的话,“太子虽然有些荒诞,可是他做的事都没有越过礼法和国法!而且隐隐还有辅国之意,比如此次圣女的事情,表面上是贪图女色,可细想之下,却和圣城战败之后,大顺支持圣教的国策相应,不论巧合还是故意为之。其心思深不可测,王爷不可不防啊!”

“我的谭先生,你说的神乎其神了。他就是贪图美色而已!你就是太胆小怕事,事事谨小慎微,怎么能成大事!”秦王不屑地说。

“王爷…!”谭忠还想进言。

“行了!”秦王甩手离开。

乌兰堡是南戎最南的国家,库塔的最南端。乌兰堡不是个城市,而是一个军士哨所,渐渐地有牧民在此聚集,就成了一个牧民的聚集地。黄仲庸他们到了乌兰堡,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带去盐巴,这是牧民最喜欢的商品。盐巴也是朱亮他们出关最爱戴的东西,一出一进也是不少的盈利,算是他们自己私下的收入。

牧民们得到了盐巴,个个喜上眉梢。晚上,牧民们热烈地欢迎黄仲庸和朱亮等人的到来。人们升起篝火,围着篝火跳舞,喝酒,吃肉。其中一位牧民的姑娘,多情而美丽,窈窕的身材,水汪汪地眼睛含情脉脉地看着黄仲庸,她唱起草原上的情歌,歌声悠扬而动人。她不停地前来给黄仲庸敬酒。黄仲庸酒量很好,可却架不住女子的热情,早以是面红耳赤地饮下一杯杯草原的烈酒。

酩酊大醉的黄仲庸被朱亮扶进了帐篷,朱亮笑着对昏睡的黄仲庸说道:“长得帅就是吃香,那姑娘看上你哩!嘿嘿!”

第二天一早,黄仲庸还没有从酒醉完全清醒,只听见帐篷外人喊马嘶,刀枪的声音不断。黄仲庸立刻意识到了危险,他迅速起身,拿起自己的铁枪和弓箭,跑出帐篷。帐篷外已经是刀兵四起。张亮也从帐篷中钻出来,问道:“兄弟!怎么了?”

“像是被人偷袭了!”黄仲庸说道。

“不好!是柔然的人的骑兵,他们来偷袭了!”朱亮说。

两人赶紧呼喊同伴上马,纵马逃离战场。黄仲庸在骑马逃跑中,见到一个柔然的骑兵,手持弯刀正砍向一位牧民老人。那刀刚要落到逃跑老人的后背之时,一个窈窕的倩影挡在老人的身前,刀光闪过之后,窈窕的倩影倒在了血泊之中。

自古春娇最多情,只可怜秋风最冷漠。倒在血泊中的正是昨晚给黄仲庸敬酒的女孩。黄仲庸看着血泊中冰冷而惨白的脸,眼中闪过的都是昨夜那双活泼而多情的眼神。昨夜黄仲庸第一次感到怦然心动与心如热火,今日黄仲庸也第一次感到心如死灰,心碎欲裂。一夜之间秋风起春花落,一夜之间天人两隔,一夜之间恍如隔世。

黄仲庸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他调转马头,提枪冲向了那个柔然的骑兵。他快如闪电,一抢穿了柔然士兵的胸膛,高高地挑起士兵,狠狠地给他摔在地上。周围的两个柔然骑兵看到自己人被杀,一起杀来。黄仲庸毫无惧色,其心已去何来恐惧。他纵马而上,化怒为力,以枪代棍,泰山之势自上而下,将一个柔然士兵劈落马下,反手一抢又将另一个柔然士兵刺落下马。杀红了眼的黄仲庸,又催马杀向柔然骑兵。朱亮见比情景,怕黄仲庸吃亏,便叫兄弟们跟上,护住黄仲庸的身边。朱亮他们仗着黄仲庸的勇猛,将柔然的骑兵杀的措手不及。

这股柔然骑兵其实是一个先遣的小队,一共也就几十人,他们主要是探路。可他们发现乌兰堡防守松懈,便想捞点便宜。可没想到,不知从哪里杀出来了黄仲庸他们,而且十分的勇猛。柔然人便不再恋战,开始撤退。然而黄仲庸没有就此罢休的样子,他依旧纵马狂追,也不管朱亮如何的喊。朱亮没有办法只能舍命陪君子,咬着牙跟上黄仲庸。因此草原上出现了少有的景观,十人的小队追着几十人的柔然铁骑。

远处一个高坡之上,北院大王斗仑看着此情此景,皱眉问身边的将军:“那些人是谁呀?如此的勇猛,尤其那个最前面的小将,箭法精准,铁枪也是勇猛。”

身边的将军看了看,说道:“回大王,不像是是咱们草原的人,倒像是大顺的人,咱们草原哪有用这种枪的?”

斗仑点点头说:“下令进军。”

黄仲庸追到一处山坡前勒住马,停了下来。并不是因为他累了,而是因为眼前出现了黑压压一片柔然的骑兵,他们正是柔然的主力骑兵。

一望无际的柔然骑兵接连天际,如同大海一般,海浪的最前端,分流出一条细小的人流,骑马而致。

“妈的!”朱亮骂道,“遇见碴子了。兄弟,你别说话,我来对付,不行你就跑!”

“大哥!我…!”黄仲庸想说什么,却被朱亮拦住。

北院大王斗仑带着自己的亲兵五十来人来到了黄仲庸面前。斗仑用不可质疑的语气问黄仲庸:“你叫什么名字。”

朱亮拱手说道:“将军,我们是大顺走马的商人,不知道将军和大军来此,冲撞了将军,抱歉!我们这就走,这就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