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登基(2 / 2)

其实一切事情到此为止,还算都在二皇子杨广的掌控之中。随后的一件事的发生,使事情开始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这一日,二皇子杨广正在大殿中召见礼部大臣商量登基大典的事情,突然一个人走入大殿。杨广抬头一看,这个人正是自己的三弟杨令。只见他手里抱着个大葫芦站在大殿中央,直愣愣地看着龙椅上的杨广。一直以来,杨广和杨令两兄弟的关系并不好。因为三皇子杨令不学无术,先皇和太子并不是十分在意,可是二皇子一直是看不惯。所以二皇子进驻上京以来,都没有见过这个亲弟弟。所以杨广看到杨令先是有些意外,然后就是愧疚和厌烦。

杨广想把杨令轰走,杨令却不走,反而问杨广,父皇和大哥呢?杨广听到杨令的问题,想到先皇的灵柩丢了,太子不知去向,心里就更加烦躁,没好气的说,死了都死了。杨令信以为真,就在大殿上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骂杨广,说他谋害了父亲和大哥。杨令这一骂,吓得群臣都不敢抬头,他们知道这些话都是杨广的禁忌,他们没人敢说一个字。而二皇子杨广听到杨令骂自己,更是气得满脸通红。他一气之下,抄起自己的大刀就向杨令砸去。杨广入驻皇城以来,也不知因为心虚,还是其它什么目的他每次上朝都是披甲持刀的。

也许是三皇子该有此劫数,也许是三皇子身体虚弱,也许是二皇子杨广怒气冲昏了头,没有控制好力度。反正杨广一刀劈下,三皇子杨令就被打死了。

杨广一看自己的二弟死了,才冷静下来,然后变得手足无措,最后面如死灰,犹如见鬼一般满脸惊恐的跑出大殿。最后,还是一群大臣叫来侍卫,帮着把杨令的尸首送回了王府。

人们后来才知道三皇子杨令上殿,其实是去要钱的。三皇子历来不学无术,就是一个字玩。所以每年他自己的俸禄都不够,太子私下都通知户部,三皇子没钱了,就给他一些。可二皇子入城后,户部归了姚家做主,而且户部的钱他们自己都不够分,谁还去管三皇子。三皇子没钱了,去户部又没人理他,他才上殿找人要钱,可是给钱的人,一个是太子和一个是父皇,现在都不在了,只有一个和自己不和的二哥,不知如何是好的杨令才破口大骂,引来了杀身之祸。

二皇子杨广本就是谋反,如今先皇灵柩丢了,太子不知所踪,张端的也不知去向,上京乱作一团,所有的一切都使杨广无法面对。而三皇子杨令的死,让杨广受到了惊吓,也成为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自此之后,杨广就躲在皇宫之中,不见任何人,朝廷的事情也不再过问。而杨广的放任,才是混乱开始的序幕。

李、王两个将军,他们被夺了爵位之后,就开始一门心思的捞钱。先是去兵部闹,然后去户部闹。另一方面开始做起了自己的小“买卖”。他们叫自己的手下沿街向商户和上京的富户要钱,打着二皇子登基大典缺钱的旗号,美其名曰大典税,捞来的钱与士兵三七分账,将军自然是拿七成,不过这样当兵的也很高兴了。

而江、姚两家的矛盾也开始激化。江家管理的兵部缺钱,虽然当初二皇子出面调停,户部给了一些,可是杯水车薪。又有前锋营的人去兵部闹,兵部只好再去找户部,可是户部依然说没有钱,兵部又去找二皇子杨广,可是杨广避而不见。兵部被逼的没有办法,便想出了一个祸乱天下的办法。兵部唆使先锋营的人去户部和姚家去闹。

姚家见有人在自家的门前闹事,非但没有出面调停,反而调兵前来镇压。姚家子弟有兵权,就是原来看守城门的将领,后来掌管了上京守军一半,另一半由江家人掌控。他调来了几百兵士,不由分说就打。前锋营的士兵被突然而来的士兵给打的晕头转向,抱头鼠窜。他们逃回了前锋营,上报给让他们闹事的李、王二位将军。这两人怎么能咽下这口气。他们调集前锋营的士兵,就杀了回去。前锋营到了姚家就把几百士兵给打跑了,而且把姚家洗劫一空。令李、王两个将军没有想到的是姚家的银子堆积如山,一抢之下,使他们陡然而富。

吃到甜头的李、王两个将军一不做二不休,反手又把江家给抢了。江、姚两家被抢,两家人就都狗急跳墙了,所幸各自调来上京守军和前锋营的士兵厮杀起来。

事情眼看就发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张将军带兵赶到了。一开始张将军还真用二皇子杨广压住了李、王两个将军。可是当张将军骑在马上,说要把两个将军带去见二皇子。李、王两人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两人交换一下眼神,便一人一刀把张将军砍下马去,然后就又是一场混战。李、王两人杀到最后,所幸对士兵说,抢百姓算什么,咱们去抢皇宫,听说皇宫里的地砖都叫金砖。于是,二人带着士兵杀向了皇宫,杀入了大殿,他们看到空空的大殿上,孤零零的二皇子杨广坐在龙椅上,他正在一个喝酒。二皇子见满身鲜血的一群人闯进大殿,一手拿着刀,一手拿着抢来的金银站在门口看着自己。二皇子皱眉问道,非要如此吗?他们是一起上过战场,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友,非要你死我活的吗?李、王二人提了提金银,攥了攥刀,反问道,他们还有退路吗?二皇子杨广笑了,他喝光了眼前的酒,因为他知道这是他这辈子喝的最后一坛酒了,他一定要喝完。随后,他拿起大刀,猛然杀出。他此刻放下了所有的心结,只是砍杀。

二皇子杨广终于发现,只有在挥舞大刀的时候,他的内心才是平静的。他此刻终于理解了先皇临终时的眼神,也终于知道了自己就应该去打仗,去帮着太子镇守边疆,去肆意砍杀来犯之敌,这才是那个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二皇子杨广。

人这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而自己应该知道是什么事,并且要坚守此心。千万不要受到诱惑,一定要从一而终。人们总以为不断的攀爬才是对的,可是高处的寒冷和危险又有几个人知道呢?在高处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此刻的上京已经没有了一国京基的安定和繁华,有的只是混乱。有的人在杀人,有人在死去,有人在抢劫,有人在逃跑,有人在疯狂,有人在颤抖,整个上京城都在杀戮和混乱的阴霾中哀嚎。人们期盼着有人快点来结束这一切。就在这时侯太子杨业以及首辅张端等人带兵到了。

城中知道太子爷回来了,上京城内的世家大族们便马不停蹄地接太子入城。太子杨业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平定了上京的混乱。然后迎接先皇灵柩入城,举国大丧,然后太子杨业灵前继位,成为将来名震天下的泰安帝。

至此,二皇子杨广兵变到泰安帝称帝,历时三个月,所幸的是混乱没有波及全国,只是京基动荡。也被泰安帝用不长的时间恢复了安定。

泰安帝继位后,首先下旨册封渔林郡为韶国,同时可以拥有府兵五万。并下旨称太子妃身怀六甲,身体不便,暂不回京,命韶国的韶王府代为照顾。

然后泰安帝并没有着急处理参与兵变的人,只是将姚,江两家人都关起来。然后重新任命六部官员。奇怪的是原来的六部尚书只是恢复了三个,分别是户部、工部和礼部。其他三个原尚书没有复用,而是告老还乡了。他新提拔了三个没有世家背景,百姓出身的尚书。而内阁依然是张端为首辅,然后提拔一个没有世家背景的人担任次辅,还有一个新进的年轻干吏。这个人事安排,让首辅张端看出一些苗头,泰安帝在有意打压门阀世家。现在想一下摆脱门阀世家对朝廷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所以户部的钱,工部的事,和礼部的各项礼法,都还要看门阀世家来维持。可是兵部,吏部和刑部这些有实权的部门已经开始脱离门阀世家了。所以首辅还必须是自己这个门阀世家的代表来当,可次辅已经开始由百姓出身的人担任了。

泰安帝任命李进为御林军统领,御林军扩充至十万人交给李进。同时委派陆林组建内府,内府下辖两个部门,一个是内监营,主管宫内太监和太监参与主持的各项差事,比如十三局。一个是著录府,主要记录各州府县的各种事情上报汇总给皇帝,也就是间谍机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