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这个长史不一般(1 / 2)

随着王允的死亡,群龙无首的朝臣各自为政。

董卓看准时机,以软刀子般的政治权谋手段,不费一刀一剑就恩威并施的打压了原本支持士大夫为首袁家的朝中群臣。

这一突施妙手,果然奏效。

朝臣们看到董卓对自己态度的改变,眼下不觉人人自危。

“这里可不是曾经贵族遍地的颍川,而是董卓一手遮天的关中。”

对于形势,所有人全都清楚。

没有贵族的庇佑,没有士大夫的插手涉及。再不抱紧董卓这个大腿,一旦失势,董卓麾下的西凉军可是不会管那些。

如果没有董卓,那帮人生吞了自己的可能性显然都有。

权衡利弊之下,他们纷纷向董卓开始又一次的靠拢。甚至为了得到董卓的再度信任,每天基本发了疯似的工作。不惜用自己的态度、行动以及振兴关中的经济、稳住政治局面作为交换,想要再度赢得董卓对于他们的青睐。

所有的一切,都被董卓看在眼中。

董卓当然也很清楚,这些人都是迫于压力选择的无奈投诚。

不过平心而论,自己想要的,岂非也正是这些。

以软刀子的政治手段,达到震慑群臣的目的,董卓的确做到了。然而面对朝中群臣的再度靠拢,董卓却不敢轻易相信他们。

毕竟之前就有王允的深谋潜伏,前车之鉴。

然而自己若是不信任他们,长此已久下去,势必这些朝臣会在自己的身边再生异心。

诸如此论,如此结果显然也不是董卓愿意看到的。

深通政略和人心的董卓很清楚,自己想要稳住关中局势,就必须彻底掌握朝臣。可是自己的身份,毕竟是出身微末的边疆武人。

人生的经历告诉董卓,自己就算镀上再怎么厚的一层金,这些朝中的元老也一样看不起自己。

迫于威压,他们只会表面臣服。

久而久之,也依旧还会有推翻自己的想法。

自己身为大汉国相,忙碌的事情太多,实在没有心思和他们明争暗斗。

思量再三,董卓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恰逢此时的司徒王允身死,朝中群臣群龙无首。自己何不借助这个机会,寻找一个能够率领他们的人,替自己完成针对这些不服管群臣的制衡呢?

“妙极,妙极。”

想到这里的董卓,捻髯而笑。

不过这个崭新的群臣之首人选,自己一定要谨慎选择。

在董卓看来,这个人既要有威望,能够带领得了群臣。还必须认同自己的统治,能够让自己对他全然放心。

毕竟再出个王允,关键的时候摆自己一道,那还不如不找呢。

一番权谋考量之下,董卓认为选择董姓和刘姓的人,是在合适不过了。

毕竟董姓的朝臣,和自己是同族。可要论驾驭群臣的手段,与自己同族的董姓之中,的确缺少这样的一位贤者。

怎么说自己在朝臣的心中,国贼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

或许也正因为此,董氏一族虽然名义坐镇朝纲,但其实朝中群臣却还是很排斥的。

“既是如此,那就只有从皇帝的刘姓官员中选出一个了。”

董卓点了点头,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毕竟刘姓,都是大汉王朝的皇亲国戚。而且相比于朝臣,他们的立场基本至少最先考虑的是同姓的皇权刘家。

自己作为皇权的支持者,等同于他们也变相的支持自己。

“只是,选谁好呢?”

“嗯,没错。应该是他,刘艾。”

刘艾现在的官职是自己麾下的长史,确切地说,与自己的谋士无二。

后人受演义影响,总认为董卓麾下的顶级谋士是贾诩和李儒,实则董卓军中真正的谋士恰恰就是这个在后世名不经传的长史刘艾。

刘艾姓刘,身份也很尊贵。

论辈分,他是皇帝的叔叔。而且论血脉,相当纯正。

如今的刘艾,尽管官居只是长史,但他却当过宗正。

放到汉末,宗正可了不得。简而言之,也就是皇亲国戚中的大长老。能坐上这个官位的人,绝对属于比任何皇亲国戚都要顶流的皇亲国戚。

刘艾的皇室血脉纯正,同时还十分受到董卓的器重和信任。

诸侯讨伐董卓时期,董卓的南路军被袁术带着孙坚大杀四方遭遇惨败的时候。身为长史的刘艾,就是董卓麾下的诸将中,第一个向董卓提出此事必有反常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