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对峙群臣

  阶墀上尽是敌军鲜血,那些半化的殷红雪水被方渡寒战靴踏过,又被冷风一掠,迅速凝结成冰。长寒烈风从西北方呼啸而来,将金銮顶上的层层浮雪吹落到方渡寒大帅玄甲之上,胄甲几乎化为片片冰瓦,确实寒意湮骨。

  方渡寒想起李羿陵说的,在燕都冬晨练武,也能冷到骨子里。他仿佛看到那清瘦的少年,只穿一层薄衣,在这宫墙之中挥舞着长剑,身型如流云乘风,空舟逐水,矫健轻逸。

  大约已快日入时分,金霞从西洒映,更显午门磅礴恢弘,城下是已经攻入的威戎军主力,这片来自西域凉州的黑色浓云,终于牢牢笼罩在了燕都上方。

  方渡寒走至大殿东侧,那铜鹤铜龟口中的烟雾早歇,寂然立于须弥座之上,一旁的日晷也被雪覆盖,稀薄日光在晷针东侧投下淡影。

  他站在这天下之巅时,心里在想什么?

  方渡寒突然觉得,即使两人相处过不短的时间,甚至有过几次肌肤之亲,可他仍窥不真切李羿陵的内心。

  那人的神情淡然自若、心思稳重深沉,许是被这高墙重宇困得久了,才难以表露心迹。

  方渡寒心里一涩,他本来以为塞北沙场已是苦寒残酷至极,却不想这皇城根根盘龙楹柱、条条飞天梁脊更造就了不动声色、悄无声息的桎梏。

  吴樾在阶下勒马,看自家侯爷傲然站在皇城之巅,欣喜之余,不敢走上前去,只在台下喊着,“侯爷!宫内李承宪余党已清剿完毕!”

  方渡寒见他扯着脖子喊得费力,忍俊不禁道:“上来说话。没那么多讲究。”

  吴樾小心翼翼地迈步上来,再回身一看,被此处景致所震撼,情不自禁感叹出声:“怪不得都要做皇帝,这万人之上的感觉,也太爽了!”

  方渡寒笑了笑,“那让你做皇帝,你愿意么?”

  吴樾挠了挠头,“小的不愿意。”

  方渡寒挑眉,“为什么?你不想要万人之上的感觉?”

  吴樾笑道:“太累,也太不自由了。我还是愿意跟着侯爷,在西北旷野上拼杀驰骋,保家卫国!”

  方渡寒拍拍他肩头,赞道:“好孩子。”

  吴樾看着他有些凝重的神情,知道他在想谁,也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侯爷,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方渡寒下令道:“你传我指令,一至五营驻守皇城、六至九营负责接管燕云十六州兵符,十至十五营由周振邦率领,西出燕都,与方铭军队两侧夹击那三十万朝廷兵马,如有战果立刻传信回来。”

  吴樾问道:“侯爷,那我呢?”

  方渡寒道:“你对照吏部籍册,率五营把所有五品以上常参官、京官全带进宫里,就说凉疆侯找他们议事。如果有死脑筋窝囊废不肯来的,一律就地处死。现在就去!”

  吴樾领命:“是!”

  燕都此夜,注定难眠。霰雪未停,天色已沉,华昭城内灯火通明,文武百官依次被威戎军带入宫内,众人心中畏葸,如赴刑场,一路上感慨着“凶年恶岁”、“江河日下”,今年变故丛生,李家内部争夺也就算了,此刻方渡寒又直接杀进皇城,谁不知道凉疆侯暴戾恣肆、杀伐果断,还能有自己活命的机会?

  几位朝中老臣,对方渡寒一直嗤之以鼻、羞与哙伍,本想与大周共死,被威戎军拦下,他们见威戎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并不是想象中的吮血劘牙之辈,也稍稍放下了心。

  众人迈进亮如白昼的太和殿,只见高台中央坐着一个年轻将领,相貌英俊,身姿雄伟,自有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气度,他尚未脱卸铠甲,一把宝刀放在他身侧,众人看到他那把寒龙刀,吓得深深垂首,生怕那人一个不悦,自己项上人头就要落地。

  方渡寒坐在龙椅之上,单手撑膝,饶有兴味地观察着群臣战战兢兢的模样,吴樾走至他身侧,恭敬道:“侯爷,除了董之涣在天牢之中、李承宪带走了部分亲信,其余中央各部共六百二十名大臣已尽数到齐。”

  方渡寒颔首,“把东西拿过来。”

  吴樾挥手,兵士搬来两个非常厚的书典籍册,放在大殿之前。

  群臣惊疑不定,不知道这位凉疆侯打算唱哪一出。

  方渡寒手拿名单,漫不经心地点了个大吏,“户部尚书林中信何在?”

  冬雪纷飞的天气里,林中信的汗水顺着官帽的沿哗哗淌落下来,他颤抖着出班,“臣……臣在……”

  “去把右边那个籍册打开,给诸位宣读一下。”

  林中信擦了擦汗水,走上前去,照着籍册读道:“和永三十年夏,凉州部郡地动,山谷崩裂,民舍坏败,黄河溃出,凉疆侯府贲发千两纹银,辅助各州县修缮堤坝更筑城郭……”

  “和永三十二年,旱蝗席卷甘凉、关内二道,蔽日铺地,塞窗堆户,百姓惮天灾遣告,不敢扑捕,凉疆侯府与凉州刺史府以钱米募民,篝火灭虫,并掘蝗种万石,以绝后患。”

  ……

  林中信一连读了十页,这籍册上记载的均是二十年中,甘凉道发生的大小事宜,他仔细看了看,有招募民众的押印,甚至还有刺史府官告的摹文,可见这些事情桩桩属实。

  群臣鸦雀无声,看向方渡寒的目光里,少了些敌意和畏惧。

  方渡寒挥手示意林中信回列,又点道: “兵部尚书岳筠如,何在?”

  岳筠如出班,应道:“臣在。”

  “你去宣读左侧这本籍册。”方渡寒放下手上把玩着的玉玺,神色凝重起来。

  岳筠如翻开了那本籍册,心里的紧张和恐惧尽数被惊诧和愕然代替,他颤声念道:“和永二十四年一月,会宁之战。方家威戎军协陈关卿入塞,围宁城。时至冻灾,骑兵三师共三万六千七百八十三人,存者百无一二,多人四肢被冰雪所冻,尽数截去,断肢填满一人高深坑。”

  ……

  “和永二十六年三月,回纥天山之战,粮秣紧缺,威戎军轻甲骑兵食草根泥土饱腹,剿杀叛军途中遇伏,两万三千一百六十八名兵士罹难。”

  ……

  “和永三十六年五月,安西之战,威戎军重甲二师与辎重七营,共一万八千人,深入吐蕃腹地,鏖战于羌河以西,此役唯世子一人存活,带伤跋涉三百余里回到援军驻地……”

  众臣听到此处,纷纷忍不住抬头望向龙椅上的方渡寒,内心撼动。

  岳筠如的双手也颤抖起来,这些分明是二十年来,方家威戎军的作战记录,大小战役均详细记载在上面,最近的一次是今年与吐蕃、突厥的几次战役,他再向后一翻,每场战役牺牲兵士的名字赫然在目。

  “顾天柱,骑兵二营,武威青林乡人氏,十九岁。”

  “曹二,步兵六营,金城和平镇祁家坡村人氏,二十二岁。”

  ……

  更多的是无名将士,生平年岁已无处可寻,便用朱墨画了一个圆圈,以示缅怀。

  岳筠如看着那蝇头小楷写着的数万名籍,和那映入眼帘的大片朱迹,不忍再念下去,泪水滚落。

  方渡寒双眼猩红,起身从龙椅上站起,高声道:“诸位可能认为我方渡寒是个狂逆竖子,我承认,我曾与朝廷作对,手上也不免沾染鲜血。可是在镇守疆土、率兵保国、安定西北上,我方渡寒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你们坐于高堂之上,食君俸禄、不沾风雪,你们有什么资格去讥讽威戎军中死伤的数万万战士?有什么脸面来唾弃谴责我方某?!”

  群臣哑口无言,纷纷垂首,不敢对上方渡寒的目光。大殿之中,一片死寂,寒风卷雪吹进殿内,沁骨冷风之中,有人赧然汗下,有人已是泫然泪垂。

  方渡寒见他们无言以对,缓和了语气,“今日倒不是想向诸位发难,只是有两件紧迫的事,需要你们协同处理。”

  “其一,胶州告急,我方才已经审阅了塘报,那些敌船大多从东瀛而来,有进攻上岸的趋势迹象,他们一旦登陆,后果不肯设想。我今夜便启程南下,颜望山和董之涣我都已着人去请,朝中一切事务,还望诸位戮力同心,依二位阁老之令处理。”

  群臣面面相觑,这两朝阁老治国理念南辕北辙,他们肯一同共事?

  方渡寒听着他们窃窃私语,蹙眉道:“这节骨眼上,就别说什么‘方圆难周,异道不安’了,国难当头,你们若还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你们便都是大周的罪人!”

  话毕,他又道:“现已查清,前些日子的政变,是李承宪与佞臣狼狈为奸所为,他篡位夺权之后,不解黄海之难,反而直冲西北而来,实在是将大周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你们当中,若还有愚忠于他的,尽可站出来,我饶你一命,放你离开京城。”

  众臣连声道:“不敢!不敢!”他们仰望着这位侯爷,发现他凌厉的眼神中多了些柔和。

  “其二。宫内朝中一切事宜,恢复顺颐帝所在时旧制。”

  文武百官瞠目结舌,这句命令虽短,却包含的内容却让他们吃惊得无以言表。

  方渡寒不称帝,已经让他们颇感讶异,此时又提到已经“故去”的顺颐帝……

  难道是……

  前排几个老臣难抑心中激荡,已经匍匐于地,磕头如捣,高喝道:“谢凉疆侯高风峻节,匡扶李周!”

  群臣如同梦醒,纷纷跪倒在地,“谢凉疆侯高风峻节,匡扶李周!”喊声响彻整个大殿,震动皇城。

第54章 对峙群臣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寄凉州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寄凉州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