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我们是包土包子

  178.  我们都是土包子

  何子博只是姜国很普通的农户子弟。

  他家境和所有乡下人一样贫穷, 但由于他父亲是在大户人家干过活的人, 见识比较广, 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儿子愣是勒紧了裤腰带把孩子送去私塾,并且没有再生其他孩子, 一心一意将家中的资源都给这个孩子。

  而何子博也不负家中所望, 是块儿读书的料子。

  只是由于没有家世背景,终究没能大出息, 满腹才华没处施展, 只能在县城给那些小士族做点杂事,没有前途但生活也比常人舒适,不上不下的混日子。

  可但凡走上仕途,又身怀真本事的有几个甘心就此庸碌?甘心多年苦读无法施展抱负?

  因而在知晓秦国对待寒门士族看重的心思后, 何子博就立刻毅然决然放弃了舒适生活,决定来秦国尝试一番, 其父满心想看儿子出息,也是非常支持, 竟直接将家中田地卖了大半给儿子筹集盘缠。

  何子博心中感动,更加立誓定要在秦国有所作为,怀揣着这份激昂的梦想, 他与几个情况差不多的同窗一块儿上路,在经过一段艰辛的赶路终于抵达秦国边境。

  踏入陌生的国土,他原本还有些忐忑和迷茫,可是在秦国人的热情下, 他的忐忑迷茫消失,心底真正的涌现出一股奋斗拼搏之心。

  依着秦国对寒门士子的重视,他们此来就算不能有大作为,肯定也能找到机会发挥所学,远比在家乡庸碌浪费多年的寒窗苦读好。

  虽然不能效忠自己的国家有些遗憾,可是学无界限,儒生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天下儒生的心愿是百姓,是弘扬先贤的仁德思想。

  而事实证明,他们此来秦国是正确的选择。

  秦国不仅对儒生出行食宿有着各种优厚政策,在官府的宣传下,秦国人对外面来游历的儒生也非常热情,方方面面都给予了许多帮助照顾。

  在发现秦国百姓竟然老少皆识字时,何子博等人简直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是你们这个城镇的人都会,还是……你们秦国人都这样?”

  大家问出这个问题是嗓子都是涩哑的。

  实在是消息太过震撼,只听说过全民皆兵,还真没听说过全民皆学问的!哪怕强大如姜国,民间读书人的也不多,十个有八个不识字很正常。

  “当然是咱们全国都这样啊!”,被询问的百姓洋洋得意。

  “我们大王说知识就是力量!文盲是阻碍我们富足生活最大的障碍,我们必须克服困难!不然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想当初咱们扫盲的时候也是折腾哩,不过认了字就是好,出去干活别人再也不敢拿契约骗咱们了。”

  “姑娘也能去你们说的官府私塾吗?”

  “是啊,那是义务教育。所有孩子不管男女都必须去,如果不让孩子去读书的,就会被官府抓去坐大牢!孩子可是未来的希望,国家的那啥花骨朵,反正又花不了几个钱,怎么能够拖国家后腿呢!我们村谁要是敢违背大王圣旨,我就第一个去举报他!”

  “读书花不了几个钱??”

  何子博几人闻言瞪大了眼睛,这话确定没说错?难道不是供读一个士子要累死普通家庭几代人吗?

  百姓大婶点头,一副‘你们没见过市面了吧’的炫耀表情。

  “那是。咱们私塾分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是必须去读的,但束修不多,一个孩子一年顶多交2两银,里面包括各种学杂、墨笔、伙食费用的……当然,真正读书肯定不能这么便宜,不过小学官府会贴补。”

  “至于中学和大学,这个就得看成绩考试了,不过到时候束修也在大家承受范围内。我们大王在圣旨里说了,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谁说不是呢,读书才有出息,咱们祖祖辈辈都这样认为,以前那也不是没钱么……”

  “姑娘也是必须学,识字了才能教育好下一代,咱女人也能顶半边天,不能性别歧视!”

  回话的大婶逻辑不怎么周密,但还是把问题回答了清楚,甭管是脸上还是声音,都带着说不出的骄傲和对生活热情向往,这种活力风貌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

  不过事实上大神的骄傲也没有问题,试问在其他国家百姓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她们孩子读书的钱都直接由官府补贴了大半,怎么能不翘着尾巴炫耀两下?

  何子博几人全部都听呆了,秦国对于读书和教育的重视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连女人都必须读书,这简直太疯狂了。

  但是更疯狂的还在后面,随着一路前往王城,他们不仅见到女孩去上私塾,还见到了不少在外面干活的女人,很多地方同样的职业不仅有男人,还有妇女。

  尽管数量不多,可也足够让人震惊。这实在太不符合大家观念了,女人怎么能够在外面抛头露面呢?

  而秦国的男人竟然不觉得奇怪生气,反而当他们问起的时候还满脸崇拜的赞叹,这女人真厉害!

  “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有伤风化,没有礼教吗!”

  不是何子博等人有侮辱瞧不起的意思,而是多少年来的思想如此。

  然而他们得到的回应是秦国男人看土包子的可怜眼神,“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伤风化?咱们以前为什么过得苦?那都是因为劳动力没有合理分化!”

  众人满脸懵逼:啥意思?咋以他们学富五车的知识储备量都听不懂呢。

  “咱们又不是什么侯门大户,哪里来的那么多规矩,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才是真的,以前咱们种田媳妇也要跟着下地啊,咋就不能到镇上城里来干活呢?光明正大又不没干啥龌龊事儿,有什么伤风化?那都是落后的表现!”

  秦国男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表情,

  “反正我觉得大王和王后说得对,自从我媳妇也能出来干活后,我们夫妻一起赚钱,家里一个月能吃好几回肉,我爹娘也没以前那么操劳了,家里日子是越来越轻松,以前我们不让媳妇出来干活真是太蠢了!”

  “难道赚钱养家不该是男人的事情吗?”,众人继续懵逼。

  “是啊,养家是咱男人的事儿,但要是我们媳妇有本事也不能拦着,那叫浪费人才!而且能来镇上城里干活的女人那都绝对是顶厉害的,去官府专门通过了能力测试,官方认证懂不?”

  “其余未婚和能力不够的,一般都聚集在官府开的厂子里做事,那里面全部都是混的女人,正正经经,有啥不能去?把自己媳妇关在家里的那都是落后分子,思想觉悟不够,咱们坚决不容忍这种拖后腿的家伙!”

  思想觉悟不够的何子博等人:……

  不得不说,秦国如今的百姓面貌和惊人的思想着实让他们开了番眼界,涨了番见识。不知道该夸秦国人民风够开放,还是说秦国男人心太大,这一个个脑子就跟被踢了一般神奇无比。

  而事实上,为了今天的成果,唐钰也是下了番狠功夫,昧着良心把现代视为犯法的某些手段都用上了的。

  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女人虽然天生优势是不如男人,可的确也并不比男人差,能做很多事情,女人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并不是夸大。

  可是依着古代对女人的限制,想这些女人发挥能力,就必须先把这个时代的男人们搞定。

  也幸亏这个时空文化普及不高,没文化的‘好处’就是好忽悠,而对于物资匮乏的时代人又很满足,所以在他刻意的思想引(洗)导(脑)下,秦国男人们在体会到家里女人开始工作后家庭负担减轻后,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新思想。

  不过到底不能跨越太大,避免反弹,唐钰也不敢做出直接解放妇女跟时代作对的事情,他主要引导的思想是让这些古代男人重视女人,改变以前那种女人必须呆在深闺不能见人的思想,让女人也跟社会接轨。

  当然也还有一小部分人思想依旧固执,但总体大局已定,这小部分人一时半会儿改变不过来也没关系。

  在生计温饱都成问题的时代,人的接受度其实是很高的,更何况这还是个王权至上的世界,对百姓来说君王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反驳的余地,只要不把大家逼得活不下去,就是帝王一言九鼎。

  而这几年暴君颁布下来的每一道圣旨,给大家带来的都是希望和好处,生活越来越富足,秦国百姓已经养成了一种本能拥护君王的习惯,反正大王说的话,那肯定就是对的!

  从边境抵达王城的路途中,何子博等人不断的被刷新三观和下限。

  他们从开始的质疑和震惊,到最后也开始反思,是否他们思想太落后狭窄,像秦国人说得那样觉悟不够高?

  但不管想法怎么变,秦国百姓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是不可否认的,百姓的精神面貌令人无声的感觉到积极向上和美好。

  这样美好的国度,正是他们这些寒门士子大展拳脚的地方。

  不仅何子博等人雄心勃勃的前往王城,几乎每个来到秦国的寒门士子都是这种想法。

  ******

  179.

  当大量寒门士子陆陆续续涌入秦国的时候,唐钰和暴君听到消息并没有太高兴,因为他们正在为另一件事情烦恼。

  具体情况得从边境某个小村子一位娶不到媳妇的大龄剩男说起。

  这位大龄剩男就是个很普通的乡下村民,名字也很大众,叫李大牛。对方生活的村庄因为在边境,地方偏僻,所以自然贫困了些,村里像李大牛一样二十好几娶不到媳妇的人多得是。

  但是这几年秦国迅速发展后,秦国百姓的经济程度都有所提高,像李大牛所在的村庄说不上变得多么富裕,可是绝对已经能够达到吃饱肚子,并且还有余钱娶媳妇生娃养娃的水平。

  不过李大牛是个看颜值的,村里的姑娘他都不太喜欢,于是当村庄富起来后同龄人都赶忙成亲时,他则没行动,满心期望和耐心的准备挑个漂亮媳妇回家,因为漂亮媳妇生的娃好看,他想他们老李家的后代颜值都杠杠的!

  抱着这种想法,李大牛愣是拖到了前段时间才讨媳妇,而他这个媳妇也很特殊,不是聘娶,而是偷偷买来的。

  为什么说是偷偷买的呢?那自然是因为前些年秦国施行了新法典,里面规定不允许本国百姓买卖人口,只能雇佣的条例。尽管不能完全制止人口买卖,但在高强的律法压制下,这种行为减少了许多。

  李大牛只是个胆小的普通农户,平日自然也是不敢挑战律法的,可是谁让他是个典型的颜值生物呢,某天在外面闲逛时,遇到了一家从他国逃难,翻山越岭过来的流民。

  这一家子难民原本是鲁国人,本也是根正苗红身份的百姓,可奈何受到战火牵连,辗转逃难,最后跑到秦国边境这边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不巧的是这家流民有个女儿长得特别漂亮,李大牛那是一见钟情!

  于是在美色的诱惑下,最后李大牛没忍住花银子和粮食把这家流民的女儿偷偷摸摸买了回去。

  准备先成亲生娃,然后再想办法给媳妇上户籍,村里都是宗族亲戚,这种事情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举报。

  那姑娘原本是不情愿的,但是耐不住李大牛因为喜欢她对她好,并且秦国男人又被‘教育’过,都有一点尊重女性的意识,虽然是把人买回去的,可并不逼迫。

  如此相处多日,那姑娘发现李大牛这个人不错,秦国百姓的生活更是难以想象的好,顿时就欢欢喜喜给李家当媳妇了。

  之后夫妻两人是恩恩爱爱,婆媳相处也非常和谐,日子堪称美满幸福四个字。

  原本以李家的家境想在村里娶个漂亮媳妇是根本不可能的,李大牛相貌也普通,结果最后这家伙竟然得了个漂亮又温顺的媳妇,这可把村里其他未婚小伙子们羡慕死了。

  顿时众人也反应过来,官府禁止他们不在秦国买人,可没说不能在外面买啊,并且他们又不是买丫鬟,他们是‘娶’媳妇!

  霎时,像李大牛这样喜欢漂亮姑娘的小伙子,便纷纷组队去边境外的流民堆‘捡漏’,一个个带着如花似玉的娘子回家。

  而这些姑娘心里路程和李大牛媳妇一样,刚开始不愿意,但在见过秦国富裕生活,以及秦国男人对女性的尊重时,没几天就羞羞答答表示愿意成亲了。

  要知道在她们原本的国家,买媳妇也不是稀罕事,可买回去那都是媳妇=奴婢,哪里像秦国男人这样买回去就真当媳妇疼的。丈夫喜欢,公婆和蔼,家境还能吃饱穿暖,国家富足安定,这真是好命!

  有了李家村做例子,其他村子也有样学样,而大家都上了一条‘贼船’,都买了媳妇,那就谁也不能举报谁。

  本来这也算皆大欢喜了,可奈何这是个‘任人唯亲’的时代,人类天生重视亲情,这些姑娘日子过好了,自然会惦记还在外面吃苦的爹娘兄弟。

  于是村里的男人为了讨媳妇欢心,自然要尽心尽力的安顿岳父家,没办法让岳父家成为秦国人,但是却可以曲线救国,帮忙给找份廉价工作,白天来干活,晚上就回流民窝棚,总能不饿肚子。

  如此一来,各国受到战火牵连的逃难百姓就在边境外面安顿了下来,并且人口越来越多,最后甚至还传出了‘秦国慷慨收留战乱难民’的消息,吸引得无数战火逃难者聚集过来……

  当边境守卫士兵发现密密麻麻难民‘进军’的时候,可是吓了一跳,还以为各国来犯了,等看清楚人,了解清楚状况后,才急匆匆的立刻上报消息。

  因为现在有风驰鸟,所以消息当天王城这边就知道了。

  “难民不是不可以收,但一下子来得太多了,有些吃不下……”

  唐钰看完边境消息奏折后,有点发愁。

  秦国现在确实发展不错,国库银子也充裕,粮食储备也很多,可也不代表随随便便就能收留这些人。

  因为一旦将现在聚集边境的难民收留,坐实了秦国收留难民的消息,那接下来就将迎接人山人海的各国难民!这三年各国战乱弄出来的到处逃难百姓可不少,现在各国大王就正在头疼安抚受到战乱牵连的百姓呢。

  “再说如果我们真把人收下,各国肯定要借口出兵对咱们动手。”

  秦国增加数十万人口各国无所谓,但如果增加数百万性质就不一样了,各国已经回过神来警惕他们,秦国若是忽然吸收太多人口,各国必定恐慌。

  江汉奕皱眉,“但是这些人全部聚集在边境我们也不能不管,必须想办法解决,否则一旦再多点人肯定要造成威胁动荡。”

  乔玉春点头赞同,“如此短时间内聚集这么多战乱难民,没那么简单。其他国家消息没咱们流通快,‘秦国收留难民’的消息却传播得那么速度,如果说没有各国的手笔简直就是太阳打西边出来……”

  “那各国这是终于知道团结,齐心对外了?”

  唐钰摸着下巴,很不高兴。

  这些难民收,还是不收,都是问题。

  “既然左右两条路都行不通,那我们便往中间自己走一条出来就是,各国送这么多免费人力过来,我们怎能浪费他们的好意?”

  殷禹脸上露出淡笑,双眸幽深。

第92章 我们是包土包子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系统]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系统]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