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民夫的民作用

  176.  民夫‘叛逃’

  风驰鸟的事情不怪各国来接民夫回家的使臣不知道, 而是这事情其实在秦国也才刚刚传下去, 大家虽然知道消息, 但没有熟练使用风驰鸟之前还不懂这是什么, 秦国购买都是抱着一种信任官府的心态, 具体火热起来要等百姓们使用,体会到风驰鸟带来的信息便利才行。

  因此百姓们自己都不知道风驰鸟具体是个什么,谈论不出个所以然,使臣们看到也只当秦国忽然流行起了养鸟, 并未多加关注。

  至于各国民夫们为什么提前重视和认知,这也得归功于民夫们打交道的都是秦国士兵, 军队最先使用风驰鸟,他们自然优先知道这玩意儿的好处, 而且唐钰也有意让他们知道, 否则一群大字不识的民夫怎么会那么整齐产生倒买倒卖的念头呢?

  宋大山就是从秦军朋友那里得到‘提点’的人员之一。

  宋大山跟大狗子这个不受家里宠的娃不一样, 宋大山在家很是得父母看重,只不过家里实在太穷了,人口又多,为了解救家里困局,他是自愿去秦国做民夫的,就为了那十几两的安家费。

  而去了秦国后, 他对自己的决定是非常庆幸的, 他原本以为他会和曾经那些被国家征集的民夫一般有去无回,但不曾想秦国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三年来他不仅无数次想留在秦国,更是想把家里人全部弄到秦国扎根生活。

  他知道自己这种‘叛逃’的思想很不对, 可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生命和肚子重要,他所在的鲁国大王根本不作为,百姓常年遭受欺压,又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也亏在现在种植了红薯土豆才能没饿死人,可穷啊,越来越穷。

  每次家里送信过来虽都说家里好着,可宋大山哪里猜不出家中情况?其他民夫收到的家书中总有说真话的,他们家人口那么多,本来就穷,怎么可能过得好。

  所以在听到他们要被遣送回国时,宋大山虽然遗憾,但很快就想办法找相熟的秦军士兵打听,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留下来,甚至让他们成为秦国人。

  鲁王不能让他们过上好生活,他们这些鲁国百姓凭什么要拥护鲁王?

  宋大山不是个话多的,但是个沉稳的,平日跟看守管理他们的士兵队长关系很不错,几番请求之下,监管的秦将就给他指点了一下方向。

  “其实我们大王是很愿意让你们继续留下干活的,咱们请还有好多房子和路没修完呢,可是各国大王却不放心,现在各国关系紧张,明面留下你们就是开战的结果,我们王后可不喜欢打仗。所以你们要真想在咱们秦国定居,只能换个法子来。”

  “还请秦哥指点。咱们就想过安稳日子,听说这三年打仗我们鲁国形势不太好,我担心鲁国成为第二个赵国……”

  “可不是,我们秦国虽然没参战,可这几年也在不停的增强兵力和防御。你们鲁国情况确实……诶,罢了,宋兄弟你要是真有心来咱们秦国讨生活,那哥哥我也不妨告诉你,但是这消息你可不能拿回去乱说,不然动静大了可是要引战的。”

  “秦哥放心,我知道分寸!”,他是打算‘叛逃’的人,傻了才到处嚷嚷。

  “是这样的,我们大王不想跟其他各国打,但是又担心各国相互蚕食壮大后打我们,所以大王已经跟草原部落的人谈好了,到时候会把西北那边一块疆土借给他们长居生活,秦国有难草原部落就得帮我们打仗。”

  “这西北之地也就是安排赵国民夫开荒定居的地方,宋兄弟要是愿意,就趁着这机会带着家里老小过去,找个偏僻村子多买点田地就能安家,虽然偏远穷苦了些,可在秦国境内绝对安全……”

  西北之地宋大山是知道的,那边现在确实偏远穷苦,但是以现在各国的局势秦国是最安全的,而且以秦国重视百姓的终旨,一旦西北之地居住的人多了起来,肯定会想办法发展的,到时候再穷都不会太难过。

  这次秦国能够在各国争斗中独善其身,可见发展潜力,再加上秦王和王后都爱民如子,想在这乱世中安稳下来,趁早投靠秦国是最佳的选择,哪怕最后秦国没稳住灭了,却也能过上数年的好日子,值了。

  这般思量,宋大山就果断的选择了‘叛逃’,跟几个关系不错的士兵借了点银子,并且拿出所有积蓄购买了风驰鸟,准备拿回去赚一笔当做搬家费。

  顺便把大狗子也叫上了。他们不仅是同乡,又关系很好,大狗子又已被家里无情放弃算是无家可去,虽不敢告诉对方内幕,但宋大山有心照顾就拉上了一起。

  大狗子也没考虑那么多,反正他回乡后也是没地方去,那个抛弃他的家他是不想回了,宋大山比他有主意,反正跟着宋哥走肯定没错,对家里他没什么舍不得的。

  所以也跟着干,两人回到鲁国没急着回家乡,而是先把风驰鸟卖成银子后,才带着简单行李回去准备搬家的事儿。

  因为事关重大,若是被人知道自己有心‘叛逃’肯定要遭殃,宋大山也不敢跟家里人透露半分,害怕人多嘴杂,只说在自己在秦国当民夫时存了不少钱,现在要带家里人搬到大城去住。

  宋家在村里扎根也没两代,虽然三朋四友的有点舍不得,可到底人都想过好日子,宋大山是家里备受看中的长子,话语权很高,大儿子决定了宋家父母也没能反对。

  至于宋家其他兄弟姐妹年纪都不大,最后确定搬家的事儿很顺利,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收拾东西准备去大城镇生活,心里很期待,村里邻里朋友也纷纷恭喜,百姓大多都淳朴得很。

  对村里的邻里热情宋大山看着有些难受,外头的形势百姓消息堵塞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国家已经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可能被战火牵连。

  到底是相处多年的村邻,最后宋大山还是没忍住找到里正提点了一句,

  “秦国现在鼓励经商,去那边做一回生意很赚钱,村里壮小伙不少,可以组个小商队过去跑一圈,去一次能顶咱们种好几年田……”

  赚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村里人只要走出去就能知道外面严峻的形势,想办法寻求生路,都是一个村的,他能帮到也只有如此了。

  同样的事情在各国不少地方都发生着,不少得到‘提点’的民夫回国之后都选择了搬家‘叛逃’,在秦国百姓美好生活的强烈对比下,这些生活在底层倍受压榨的各国百姓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

  其实并非他们没有爱国之心,而是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平民,祖祖辈辈都遭受着压迫,过着辛苦麻木的生活,对自己腐烂的国家归属感着实不多。

  深切的爱国之心是建立在这个国家上层人给子民带来的希望,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谁爱它?

  -

  不过并不是每个国回去的民夫都受到了‘指点’,毕竟有些国家的百姓虽然不是那么富裕,但还是不错的,比如说姜国民夫就是,秦国虽好,可是他们还是更愿意回国,因为他们国家很强大。

  所以当初姜国的民夫唐钰并没有打乱跟其他国家的民夫混住,而是整体集中管理,并且所在的地方也是秦国发展比较缓慢的,防止的就是这些人回国后透露得太多。

  但是这群人唐钰也没准备白白浪费,回去的时候不仅给姜国民夫同样发了10两奖励金,还这些人准备了不少‘特殊礼物’。

  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礼物不是吃的,也不是穿的,而是跟学习相关的用具,一套笔墨纸砚和一本诗集。

  姜国民夫虽然不知道秦国为啥送这些礼物,但是笔墨纸砚大家拿着还是很欢喜的,读书用的东西百姓都喜欢,带回家能给孩子用;诗集不认识,但好歹也是本书,而且还是用昂贵纸张做的书呢,不要白不要。

  而去接民夫的姜国使臣翻看了诗集,发现里面的诗集都是写些赞美山水之类的诗,文辞确实惊艳,不过意内容却没什么特别含义,也就没多管。

  再看见诗集的作者留名是唐钰,想起秦王那股子宠爱这位男后的劲儿,使臣嘴角抽抽就当暴君又在发神经了。

  当然使臣也不是没想过直接没收民夫手上的诗集,但是没有个正当理由也不能干,虽然百姓很渺小,可这般明目张胆不把百姓当人,彻底抹杀百姓的基本人权,百姓肯定会怨气造.反的。

  所以平淡无奇的诗集就这么顺利的被姜国民夫带回了国。

  而谁都没想到,偌大的姜国毁灭原点,竟然就是在这本小小的诗集上!

  *******

  177.  儒生们的投奔

  因为唐钰和殷禹对姜国民夫有防范,所以其他各国知道的很多事情,姜国民夫都不知道。

  比如说风驰鸟的事儿,姜国民夫就一点消息没有,自然也不会想到倒卖这东西来赚钱,众人只买了许多秦国特产,然后揣着剩下的银子回乡。

  虽然姜国民夫没那么容易产生叛逃的念头,但是在秦国呆了三年,大家还是不免对秦国很是好感。因为秦国在强大的同时,难得的是爱民之心,秦国整顿贪官污吏的行为,无论哪国民夫,心中都是为之称赞的。

  所以哪怕是自傲如姜国的民夫,回乡之后说起秦国的生活也难得中肯评价,没下得去嘴诋毁。

  而村里人看到这些去当民夫的人不仅活着回来了,更没有累瘦,反而结实健壮,气色红润,自然好奇他们在秦国的生活。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民夫代表的就是苦力。不要说去其他国家当民夫了,就是他们国家自己,每次征集民夫,能活着回来的人数目都只有一半,好多人累死在外头。

  当初这些送去秦国的,家里基本没有报多大希望盼人回来。

  因此姜国民夫气色红润的回去,自然少不得被村邻和三朋四友围观询问。大多数百姓都是淳朴的,这些人也没隐瞒,就把自己在秦国的见闻都说了出来。

  “啥?秦国百姓还能随便去王城见大王?朝廷还给百姓养老?”

  众人听过后全部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对于秦国的富足生活他们还好,不会太羡慕,毕竟姜国可是做了很多年的第一强国,百姓生活还是不错的。但是对秦国这几年的改变政策就非常震惊了。

  原本唐钰还是不想这般激进的,可现实逼得太紧,为了以后更好的兵不血刃收服各国,那么就需要让各国百姓体会到巨大的差距,只有差距才会刺激人,因为人是种本能追求更好的生物。

  所以他干脆把现代社保搬出来,这个福利连现代人都没办法拒绝,何况是古代人?

  “其实也不是随便见,他们那好像叫什么百姓代表,一年去一次,给大王汇报民间百姓的诉求,没有官职的,但有些补贴。听说是秦王当年被那些贪官污吏气到了,才想出这么个办法,好杜绝那些恶官草菅人命。”

  那也够威风够好了!

  饶是一直以自己国家为傲的姜国人都不免羡慕了,遭受贪官污吏欺压迫害可是各国百姓共同的遭遇,哪怕是姜国都不能避免,只是轻重区别而已。

  “那,那秦国给百姓养老到底咋回事?官府还管这个啊?”

  “嗯嗯,据说叫什么社会保险,简称社保。具体我也不太懂,总之就是你年轻每个月给官府几十文钱,等老了之后官府每个月就给你发钱发粮,到时候就能给家里孩子们减轻一点负担,没孩子和孤寡老人也不用担心生活,死了官府给你守尸办葬礼……”

  这下姜国百姓是真羡慕了,大家为啥那么重视儿子,除了男人能干重活不就是养儿防老么。

  可是一样米,养百样人,并不是每个孩子长大了都孝顺,村里老年遇到孩子不孝顺的多得很,又或者运气不好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孤苦。倘若国家真给养老,真是件美事儿。

  不过羡慕羡慕也就过去了,姜国强盛已久,姜国百姓比其他国家的百姓归属心要强很多。

  但是普通百姓不把这些放在心上,读书人就不同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自己是哪国人并不是那么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师门,是能够寻到一个好君主效命,所以很多儒生都喜欢到处游历,增长见识的同时也为自己寻觅发挥才能的归宿。

  姜国一直都很强大,自然是许多儒生的向往之地,但官职就那么多,如此来就僧多粥少,很多雄心壮志跑来的儒生都撞一鼻子灰,才志得不到抒发。

  再加上士族喜欢任人唯亲,普通儒生没有门路很难出头的,姜国竞争激烈,自然就导致人才过剩的局面,所以民间隐藏了不少才华卓越的人。

  这些人从民夫口中听到秦国竟然推翻了士族,重视提拔寒门百姓的消息,一个个表情震惊。

  当初去秦国考察的各国使臣们因为私心,从而隐瞒了秦国推翻士族的消息,所以各国人包括大王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只有那些跑商的人清楚,但这些人也不会乱说话。

  而此时知道了这个消息,身在姜国郁郁不得志的儒生在震惊过后,就心思活跃了起来。

  再加上看到这些民夫从秦国带回来的诗集,里面描述的秦国江山壮丽,农田百姓耕耘安宁生活的景象,许多一心想有所作为的聪明人顿时拍板决定,收拾包袱踏上了投奔秦国之路。

  繁荣、安定、上位者仁德,这就是儒生们投奔的最佳国度,尤其是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现在的秦国简直就是他们发挥才能的天堂!

  唐钰的目地就是这群人,秦国现在实在太缺人才了,三年的时候根本不够他们本土培育出足够的人手使用。

  姜国不缺人才,所以并不在乎这些在民间郁郁不得志的人,也完全忘记了这群人,自然就没想到秦国送诗集竟然是么个用心,等到后来发现的时候,早已为时已晚……

  -

  后话暂且不说,反正此刻姜国民间得到消息的寒门儒生们是激动得赶紧往秦国跑。

  而秦国这边,在各国民夫离开后,一道特殊的圣旨就通过风驰鸟一夜之间下达各城镇。

  圣旨内容很简单,大概意思就是大王体谅寒门子弟读书不易,从今起凡秀才功名以上的人,只要携带身份证明,出远门皆可在官方背景的“朝来酒楼”免费食宿,乘坐官方交通也只需交付一半银钱。

  而他国前来游历的儒生,也可以享受免费住宿,但吃食就需要自己给了,不过也只需半价。此乃对天下读书人的尊敬和重视。

  这道圣旨出来秦国百姓又是欢呼,各地寒门读书人更是发愤图强努力,当今朝廷如此给寒门子弟出头的机会,他们若不抓住时机,实在该天打雷劈!

  而对于从其他各国前来的儒生,在刚踏入秦国境内就享受到如此特殊待遇,内心真是那个激动呐……

  秦国边境。

  何子博与几个一块儿来秦国寻找机遇的朋友,就是这激动人群中的一员。

  他们刚刚来到秦国边境办完通关手续,还没进城门,守城的士兵在确认他们儒生身份之后,就派了专门来领路,非常热情的带他们寻找食宿落脚休息。

  这点待遇在其他国家也有,毕竟这个时代读书人少,再怎么不重视寒门士子,可对于儒生这个群体,各国君王都是非常忌惮和重视的,一般士子身份的人走出去都不会遭到冷遇,态度上热情是正常的。

  可是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秦国人竟然将他们带到了一座装修不算奢华,但绝对看起来花费就不会便宜酒楼面前,说他们可以免费住!吃饭还只用给一半的钱!

  几人都是瞪大眼睛的表情,“这,这是真的……”天下有这么好的事儿?

  带路的士兵对他们的表现早已见怪不怪,他们这里是边境,这些没有任何经验的儒生第一次来都是这幅模样,毕竟论对百姓的待遇,如今还真没谁能比得上他们秦国。

  小兵很是自傲,

  “当然!我们大王最是爱民如子,特别体谅咱们百姓之苦,知道咱们平民百姓家里供读不容易,颁布了很多优厚圣旨呢,你们外面来的儒生只是住宿不给钱,我们本国儒生食宿都免费!不过这只限朝来楼,别的酒楼客栈不行。”

  何子博等人非常欣喜:那也非常好了,这朝来酒楼一看消费就不便宜。之前只知道秦国重视寒门,没想到是这般重视,他们真是来对了。

  见众人神色,小兵胸膛挺得更高,炫耀科普,“我们秦国还有很多好的地方,时间有限就不一一跟你们说了,你们可以去书肆买一本《游客须知手册》,那上面有很多注意事条例和风俗忌讳,对于第一次来咱们秦国的人很有帮助。”

  还有这玩意儿?

  众人眼睛又是一亮,出门在外最怕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出远门一般都是在当地寻个油条子,也就是现代的导游之类人,带路领头,以免触碰当地禁忌风俗,没想到秦国还专门有这种书卖,名字也通俗易懂。

  “何兄,看来我们真是来对地方了……”

  风尘仆仆何子博与几位同窗朋友望着面前的酒楼,脸上皆是露出一种找到归宿的神情,心中的郁郁不得志之气在此刻烟消云散。

第91章 民夫的民作用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系统]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系统]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