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因为我的事儿闹的,皇上退位的事儿被无限期搁置。

  朝臣们吵作一团。只要一天没把我吵出个结果来,皇上就一天不能启动退位的准备工作。

  我在东宫里闷得发慌,便着重留意了是哪些人找我的麻烦,我便坐镇东宫,也去安排人调查他们,收集证据,以便于日后找他们的麻烦。

  那一摞摞罪证摆在李祯跟前时,李祯先是意外:“没想到你私底下做了这么多的事儿?到省了我许多功夫。”

  紧跟着又是有点儿毛毛的:“等等……你这么记仇,本宫是不是以后尽量不要得罪你?”

  我哈哈大笑,逮住他啃了一口。

  “所以啊,我的殿下准备怎么解决这档子破事儿?”

  “我又不急着登基。”李祯轻描淡写回我一句。

  这倒确实。

  皇后娘娘已然知道了皇上想退位后带着贵妃去园子里住。如今舒贵妃人逢喜事精神爽,太后给软禁着,不用再小心奉承了,公主也重回膝下养着,还即将要开始和皇上的二人世界,别提多开心了。

  舒贵妃一开心,皇后娘娘就不开心了。

  我曾经以为,皇后娘娘知道李祯幼时生病的真正原因后,不说和舒贵妃冰释前嫌吧,应该也不至于那般敌对了——后来我发现,自己想多了。

  舒良娣嗑着瓜子儿对我说:“我的太子妃娘娘,你想什么呢?你当是咱们两个,吵个架还能和好呀?我姑姑和皇后娘娘是抢男人与被抢男人的关系啊!”

  我:“你说得好有道理的样子……”

  总而言之,因战事期间皇后娘娘主动和皇上撕破了脸,现在两人根本不说话,连个照面也不打。

  虽然皇上略有悔意,但他毕竟不可能真的去皇后娘娘跟前认错,所以皇后娘娘并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只知道自己老公要退位了,退位的目的是想带着小老婆跑路去园子里,跟她彻底老死不相往来。

  考虑到“反正皇位早晚都是我儿子的”情况下,皇后娘娘现在恨不得皇上努力工作,一直在挂在御书房里,总之不能让他和贵妃两个双宿双飞。

  我严肃怀疑皇后娘娘有点儿更年期……他们三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外人实在难以评价,但贵妃三番五次帮过我,皇上虽然利用我的成分更多一点,但对我绝对算是有知遇之恩,这俩我都不想得罪。

  更何况现在我处在舆论的旋涡中心,我也存了避一避的心思。故而,我对皇后娘娘提议,要不要出宫去跑跑马、散散心?

  也不走远,扬州、姑苏、湖州什么的都可以跑一跑,临安就算了,贵妃老家,去了也是添堵。

  皇后娘娘没想多久便同意了。可能她也觉得出去散散心会比较好,横竖现在也没什么人什么事儿可以拘着她了。

  说走就走。我和皇后娘娘身着普通百姓的骑装服饰,戴着网纱锥帽,也没带侍从,分别骑了匹马,就离了金陵城。

  我陪她吃街边小吃,住寻常酒肆,和店家、小二攀谈,聊生活,聊这座城郭里发生的趣闻。离了金陵几日后,皇后娘娘的气色都明显好了许多,心情也开阔了许多。

  我们去马场上组野队打球时,我方才意识到,巾帼不让须眉的皇后娘娘多年来身手居然从未荒废过,直接把几个当地的少年打得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球杆伸得老长,却连球都碰不着。

  酣畅淋漓地打完后,那几个少年也与我们混熟了,聊起天来,道:“二位娘子初来此地,想必对好吃的好玩的都不太熟。我们可以给你们引荐几处。本地听雨轩的茶点和小吃最为出名,最近还有个广府来的说书人在讲故事,许多客人去捧场听说书,有意思得很,可以去看一看。”

  “广府?”我托着腮,挑起眉,“那官话岂不是讲得很不标准?”

  我初来金陵时,讲官话还带着一口粤语味儿,也是扭了好久才纠正回来的。

  少年人却笑着摇头道:“非也,那说书人官话讲得极好呢!”

  “都讲得什么故事啊?”皇后娘娘问道。

  “说起来也好玩儿,那个说书人是广府人,却跑来湖州讲西北的故事。”少年人笑道,“大概就是讲一个西北的女将军嫁给了皇子后的故事。”

  “哦?”皇后娘娘有些好奇,“到挺有意思的。”

  我见她感兴趣,便主动道:“咱们一会儿便去瞧瞧?”

  皇后娘娘点头称好。

  到了那听雨轩后,我们二人也没要什么楼上雅座,而是混迹在人群中,随意和别人拼了桌子,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

  听完了一折后,正巧碰到先前与我们打马球的少年人所说的“广府人”上台。

  他一登台,我便哗啦一收折扇,凑到皇后娘娘耳边道:“母后,这人我认识啊!”

  “哦?”

  “他是广府很有名的‘讲古佬’,我小时候还听他讲过三国的故事呢。听他说书可不容易了,需要提早很久才能占到位置。不知怎么跑到湖州来了?”

  “讲古佬”是岭南道对说书人的称呼,他们一般讲些历史故事,全程用的粤语,是本地的一种文化特色。

  说书先生的官话讲得挺好,居然一点儿岭南口音也没有。他讲得是一位女子,在西北边陲长大,自幼随父亲上了战场,后来阴差阳错到了京城,嫁予皇子为正妃。

  因其敢于直谏,替百姓伸冤,诉说民间疾苦,因而被贪官污吏们所厌恶,责其身为皇子妃,不该插手政事。

  后在国家危难之际,皇子妃又被推上了西北战场;曾经中伤她的人,却像缩头乌龟一样躲在京城里。

  皇子妃大胜归来,却再度遭到诘难。

  只因皇上想要立她的夫君为储君,但群臣却不同意她为皇后。

  最终的结局是,皇子还是当了太子,却与皇子妃和离了。

  皇子妃回到了西北,依旧当她的女将军,只是偶尔对月一壶酒,聊以慰风尘。

  这故事还有一条副线,说是皇子妃有个幼时很好哭的表妹,小名换做月儿,漂亮得很,还很黏姐姐。民间皆传,皇子妃其实是错投了女儿身,若她本就是个男子,大约不至于在京城里走这么一遭,早就娶了表妹过门。

  但故事的最后,表妹远嫁,与皇子妃生离。

  这故事讲起来不长,全部听下来也就一个半时辰,分上下两折。皇后娘娘听得很入迷,并没有多想,我却听着听着,眼泪就要掉下来了。

  真是恨不得立刻揪着台上面的讲古佬问问:这故事是谁写的?又是谁让你来江南道说书的?

  但又觉得无需去问。

  写故事的人,生怕听故事的人没听明白。

  听故事的人,只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往后的一个月里,讲古佬把江南道都绕了个遍,并最终讲到了金陵城来。

  那已经是我和皇后娘娘回宫后的事情了。

  这故事一下子在民间流行得很,也很快便有传言说,此事以当朝太子妃为原型。太子妃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亲自前往广府接掌程家军,到头来却被言官骂牝鸡司晨,甚至还有朝臣荒唐地提议说要罢了太子妃正妃的位置,另立他人。

  更何况,我在民间本就名声很好,外头几个月前就传了一遍我有颗比干心,如今我在朝堂上遭到这般针对,很快便迎来了民间舆论的反扑。

  诋毁我的“主谋”甚至都被人揪了出来,好几个朝廷命官在民间传成了“大奸臣”,甚至有百姓去大理寺外为我击鼓鸣冤。

  我并不确定这都是贺辰月的手笔,亦或者是他只做了最初的事情,后面全都是民间自然发酵的。

  但我很清楚的是:朝堂上对我的诘难,全都不攻自破了。

  作者有话要说:

  贺辰月:想不到吧我还会写话本子哦!

  李祯:你咒我和我老婆和离??

  贺辰月:我哪有,我写的是西北女将军的故事,请太子殿下不要随便对号入座。

  李祯:…………

  ***

  明天要出差~请假一天

  么么么感谢在2020-04-27 23:22:39~2020-04-29 00:36: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水水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6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太子妃驯夫记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太子妃驯夫记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