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皇上并非在闹脾气,他是真的心累了。

  今圣登基那年也不过二十出头,本是少年天子,当年也是气宇轩昂、满腔热血,想做出一番事业,名流千古。

  总的来说,他也算是做到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内忧外患,他没丢掉哪怕一寸的徒弟,没有辜负祖宗基业,也够史官好好的写上一笔了。

  但这二十多年来,每当回想起自己走过的那些路,夜深时,也难免内心沉郁吧?

  如今太子回来了,依旧站在朝堂上右上首的位置,过往的秩序似乎在逐渐恢复。

  皇上在朝堂上,提及了退位一事,想试探一下朝臣的反应。

  他考虑了很多情况,也都一一应验了,比如说反对的朝臣说陛下正值盛年,只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养,期间太子监国即可;也有人提及,太子还很年轻,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历练。

  皇上直接道:“众臣皆知,太子是朕一手培养的,也是各位老臣看着长大的。此番镇压李恪反叛一事,太子居功甚伟,堪当大任。”

  以国舅、韩卿书等人为首的太/子/党,自然表示拥护皇上的决议,并额外提及了太医对皇上心疾的诊断,强调陛下需保重龙体,不可再过度操劳。

  至此为止,朝堂上都是正常辩论,没有什么幺蛾子,都在可控范围内。

  但人算不如天算。

  最终,火还是烧到了我的身上。

  因为皇上的目的已经被猜到了。

  就在我和李祯回宫当夜,皇上便对李祯道:“现在战事已毕,天下太平,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整肃贪腐之风。此事乃朕二十年来的心腹大患,如今正值天时地利人和之际,由新君来做,最合适不过。”

  随后,他和李祯细细分析了现在朝堂上的格局。哪些人可以动,哪些人只能削弱,还有哪些敲打之后依旧能用得着。

  父子二人秉烛夜谈至深夜。

  我是个旁听的。按理说我不应该听这种对话,但就在我准备自觉退下时,皇上对我道:“太子妃,你留下来听。”

  我便听了全程。

  朝堂上的事儿都聊完了,皇上又难得提起了家务事。

  “睿王至今只领着些祭祀的虚职,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朕不想让他有别的想法。现在看李恪这般情形,朕更是庆幸自己早早地做了这番决策。”皇上对李祯道,“日后,你若觉得用得着他,便再给实职;若用不着,让他当个富贵闲王便罢了。”

  李祯恭敬道:“儿臣一定善待兄弟姊妹。”

  “朕自是对你放心的,只是担心你母后那边……”

  “儿臣会拦着。”

  皇上点点头,流露出放心的神色来,又道:“朕都想好了,等朕当了太上皇,便带着贵妃去园子里住。她其实心眼小得很,女官的事儿也是她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对吧?她以为朕不知道呢。”

  他的神色变得柔和了起来,就连目光也温柔了许多。

  那眉眼间似乎有李祯的影子。

  或者反过来说,李祯其实一直都很皇上很像,只是皇后娘娘可能从未见过皇上这般温柔的样子。

  没想到,最后皇上还提起了皇后娘娘。

  “皇后对朕怨得很,朕一直都知晓。朕也没什么可以做的,可能不在她跟前出现,她会心情好些罢。”

  兜兜转转二十几年,也不知道他们两个,到底谁又看清了,谁又没看清呢?

  或许宫里宫外的人,会觉得皇后娘娘熬出了头,苦尽甘来了,但皇后娘娘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却也从未有人关心过。

  那夜,父子俩聊到了天将明时,我也陪到了天光破晓。

  皇上还对我说了许多话,说知道我这次抗击百越出了大力,他却不仅不能封赏我,还要让我承受莫须有的非议。

  我摇摇头,说无事,都是心甘情愿罢了。

  该聊的都聊完了,也没时间再补个觉,父子两个直接上了朝。

  便有了最开始朝堂辩论的一幕。

  很可惜,皇上的目的很快就被这群人精一般的文臣都猜中了。

  他们知道,在此时新君上位,必然是要出手整肃的。

  于是,这群人,便把矛头对准了我。

  言官的折子又一本本地送了上来。

  最严重的,直接说太子继位可以,但我牝鸡司晨,不可为后,更何况我母家强盛,未来难免外戚专权,会留下大患。

  其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自成婚以来,太子专宠于我,可见我善妒;善妒就算了,还未曾生育,如今太子膝下连个继承人的影子都没看见,是我身为太子妃的失职。

  关于这一类弹劾,我真想高呼冤枉。我们东宫一向和睦得很好吧!更何况李祯这个工作狂,要不是看在他数次对我表真心的份儿上,我或许会怀疑他性冷淡……

  所以关于此类言论,我坚定地认为不是我的锅,并甩锅给了李祯,以至于当晚就被就地正法。

  第三类折子就更搞笑了。他们还正儿八经地提了“解决方案”,大概意思是说,东宫的陈良媛才是真正的贤良淑德、温雅恭顺,无论是出身、教养还是管理后宫的能力,都堪当皇后,建议太子直接换人。

  搞得陈良媛心慌得很,还让我好一阵安慰。

  最鬼才的是一个言官。言官写折子,通常都喜欢“以史为鉴”,说直白点就是掉书袋,举点儿前朝例子来证明现在不能这么干。这个言官的例子都举到东瀛去了,说是德川家光宠爱阿万夫人,却也知道阿万出身京都公家,若诞下继承人,恐有后患,故阿万夫人不再侍寝,而是接任春日局的位置,成为了第二代大奥总管。

  大奥就是东瀛后宫,总管就是女官的最高位。阿万之前的那一任大奥总管,是德川家光的乳母。

  言官类比道:太子宠爱我,但我父兄手握重兵,日后怕有外戚之患;不如撤了我的太子妃之位,晋我为正一品尚宫。

  李祯亲自批了四个大字:荒唐至极。

  我忍不住把问李祯:“他们这么折腾我有意思么?回头该被问罪的,还不是会被问罪?”

  李祯道:“言官们自以为敢于谏言,他们是发自内心地觉得会有后患,以至于给人当枪使;至于言官背后的那些人,不过是能拖一时拖一时,拖着还能商量一下对策,万一就脱罪了呢?”

  “我是真想不明白,当初你娶我的时候,他们也没跳出来说我娘家掌重兵不能娶啊?再说了,皇后娘娘也是英国公之女,国舅现在是禁军统领,掌握着金陵的防线,不也是权势滔天么?”

  李祯摇摇头:“母后无宠。”

  不过四个字,将其中关节都一语道破。

  皇后是母家兴盛又育有太子没错,但谁都知道皇上偏爱贵妃和二皇子,故而多年来产生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即皇上一直没有过于抬举英国公府,反倒一直在捧着贵妃的娘家。

  但我不一样。东宫的事情不是铁桶,消息总能传到外面去,故而外面都知道我与李祯感情极好。

  而我家又遇到了此番肃王勾结外敌谋反事件,军功一下子全落到了我家里来,满朝那么多武官都没分到半点好处。

  宠爱、母家、嫡子,身为后宫的女人,三者只能拥其二,方能不被前朝忌惮。皇后拥有的是母家和嫡子,但目前来看,日后我三者都有会,便正好可以拿来做文章 。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架空,朝代未知,大约是在次元壁里来回穿梭(?),故而举了德川家的例子哈哈哈。

  「宠爱、母家、嫡子,身为后宫的女人,三者只能拥其二」,这个梗其实是来源于,「GPA、睡眠、社交,哈佛的学生只能三选二」……(想不到吧!)

  好惹,丹心又被针对惹,这次要怎么破局呢?

第65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太子妃驯夫记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太子妃驯夫记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