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野百合也有春天。」

  野百合(番外)

  警察同志,您好。

  其实写到这一句,我有些忍俊不禁。此刻,不论我的生死,倘若您收到了这封信,那么代表我最终决定向您坦白,我是一个犯罪分子。而身为一个犯罪者,我竟还如此向您问好,何等滑稽,何等可笑。

  我绑架了我的女友,胁迫她跟我回到我市郊的别墅,将她囚禁在地下室里,限制了她的人身自由,从 20xx 年 x 月 x 日至今。期间,我态度恶劣,手段残酷,过程往往伴随着暴力和恐吓。

  除此,我还犯下了强奸罪,这是不争的事实。受害者可能会跟您解释,说我们是恋爱关系,她是个非常善良的人,有时心肠软得没有原则。又或许她会对此羞于启齿,而向您隐瞒,但我还是决定认罪不讳。

  在我们交往的过程中,我数次对她进行了私自的调查,跟踪,监视和电话窃听,侵犯了她的隐私权,给她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失。

  信件的末尾,我会附上我别墅的地址,以及各道门的密码。在地下室里,您可以找到我进行上述犯罪的工具和证据,希望可以稍微减轻您的工作负担。

  我对这一切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愿意承担受害者因此蒙受的所有损失,并进行赔偿。

  对因我而产生的对社会舆论的恶劣影响和消极引导,我深感抱歉。

  不知道身为犯罪者,我是否有这个资格,但接下来我想向您实名举报几件事情。

  第一,我实名举报 xx 慈善基金会的 xxx 会计,自 20xx 年以来,此人借职务之便多次挪用基金会善款,数额巨大,情节恶劣。我希望法律不会姑息一个犯罪者,也不要让无辜的人为了家人犯下的罪行而搭上余生。

  第二,我实名检举郑嘉颖利用音频剪辑手段和网络舆论对李随安女士造成的名誉毁损,并希望能在不违背李随安女士意愿的前提下,采取法律手段对其进行追责。

  随信附带的内存卡中存有揭露以上罪行的证据,希望您尤其能将其中原始的音频公布于众,使事情的真相得以昭彰,洗清对李随安女士毋需有的诽谤。

  其实,提笔至今,我仍不确定我如今生死,因为我也在纠结,我也在直面与逃避的边缘深深挣扎,无法抉择。但我想,不论结局如何,令我向生和使我向死的,将会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这里想拜托您,对她进行密切的保护和观察,并佐以定时的心理疏导。

  我的生死,我尚不知道,但收到信件的您此刻应已有了定论。倘若我还活着,我愿归案伏法,放弃一切上诉,服从法律判决。倘若我死了,那么罪有应得,我的遗产将全部留予我生前女友,她若拒绝,烦请您帮助我,以她的名义进行捐赠,我的名字不干净,不应再出现在大众视野。此外,请容我拒绝一切遗体捐赠,我想彻底烂去,化作尘土,这是我的夙愿。

  以上事务将由我的律师,何曼女士全权负责,并协助李随安女士完成遗产继承或捐赠等事宜。

  最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读完我的来信,我在别墅二楼的壁柜中略备了一些薄酒。若我活着,会在此等您,请容我与您喝上一杯再走,若我死去,也烦请您为我倒上一杯,此生寥寥,并无亲友,无颜与爱人再面对,只好拉下脸来,烦请您送我走上一程。

  梁冠月

  合上信纸,我问:「这打湿的部分会有什么影响吗?」

  警察抽出一张纸递给我:「字迹能够辨认,影响不大。李女士,我们出现场的同事还没回来,或许梁先生还活着……」

  我没搭茬,礼貌地笑了笑:「警察先生,我不需要任何经济上的赔偿,对于我母亲和郑嘉颖的事情,我也同意冠月的处理办法。不过,您就不必对我进行保护观察了,我不会自杀的。」

  我看了一眼手腕上的名字,他说,别破坏它。

  他不是怕我会洗掉这个文身,他是怕我会割腕。我当然想过呀,可我还是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的一切真与假,美或丑,爱和痛。

  他给我唱的第一首歌是野百合也有春天,而最后一首,是送别。

  其实这首歌他只给我唱了一段,其实如果有机会,我想让他听听第二段。

  「情千缕,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草碧色,水绿波,

  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我用手覆上那个名字,静静感受自己的脉搏……

  「我就没见过这么恐怖的现场,这老太太怀里抱着一堆破铜烂铁,身边一堆的纸灰,都烧得发黑,烧化了,跟肉粘到一起去,分都分不开,真够恶心的……」一个警察推开门,风尘仆仆。

  坐在我面前的这个问:「就一具尸体?」

  门口的人刚要开口,我却不受控制地站了起来。

  「警察先生,我、我先走了……」

  我快步离开了警察局。

  答案,被我隔绝在门里。

  《野百合》后记

  我一直想写一部反斯德哥尔摩式的作品,看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动笔写了《野百合》。构思的过程很快,我最初的想法是,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不能明确地被界定为善和恶。

  因为我心中人性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多重的,几面的,我们几乎很难找到至善,或是至恶。

  一个正义的人可能盲目,一个深情的人可能贪婪,一个善良的人可能愚蠢,一个美丽的人可能妒忌,在我看来,这才是这个故事的可怕之处。

  反斯德哥尔摩,我认为,首先要反“玛丽苏”。

  女主角必须是善良的,正义的,智慧的,无私的,她的爱必须像一道圣光,感化所有人,在她的三言两语中,大家振臂高呼从黑暗里走出,放下屠刀,一心向好,从此以后心无芥蒂地开始新生活。

  这样的女主角有没有呢?有的,在西游记里,叫观世音。

  大部分人,连让他们为伴侣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做个早饭,或是坚持每天下班路上给对方带一枝花,都做不到。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会相信,一个自始至终生活在虚假、恶意、丑陋中的人,会因为爱情的出现,就摒弃前尘,忽然学会理解尊重自由平等,拥抱温暖朝阳。

  哪怕真有一个人,他原意为你付出他的一切,甚至是生命,那么我的观点是:

  离他远点。

  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付出是为了你,还是为了他自己,而当你想要离开他的时候,你则很有可能没有机会再知道了。

  分手后寻死觅活的,由爱生恨的,报复社会的,大家见得少吗?

  故事里我反复强调了几个观点。

  1. 不正常的人,他们的爱也是不正常的,且他们不会因为爱你就变得正常。

  2. 不论他们曾经有过何种惨痛的经历,只要你不是加害者,这都跟你没有关系,你没有做错任何事。

  3. 他在对你做出伤害后进行的一切补偿,都是自我感动式的,而且补偿和伤害无法相互抵消。

  4. 如果你遇到一个“病娇”,那么你就是受害者,哪怕你自私愚蠢自以为是,你也是受害者,你不用是完美的。

  5. 不用等到他打你骂你,出轨吸毒,你才能离开他,离开他不需要理由,你们维系关系的纽带是爱情,只要你不再爱他了,你可以立即离开他,没有人能以任何道德上的缘由批判你。

  6.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人格的塑造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毁灭性的。

  7. 不管你遭遇了怎样的灾难,如果你不想堕入黑暗,请坚持你对生命的热爱。

  8.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事情的全貌,我们会先入为主地,轻易草率地判断,而我们终将为这种草率付出代价。

  9. 法治社会,我们无权动用私行审判别人,也不要慷他人之慨,替谁去原谅别人。

  10. 爱情应该是彼此包容,相互理解,自由平等,你情我愿的,违背任何一条,都不可能是爱情。

  当然了,爱情并不是这个故事的主题,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家庭暴力,除了武力上的暴力,家长的争吵,对孩子病态的期待,颠沛流离的生存环境,这也都是对孩子的暴力。

  校园暴力,它不止发生在校园里,青少年之间的恶意,歧视或是嫉妒,往往会假借玩笑的名义,加害者往往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不值一提,但对于受害者来说,这种伤害伴随终生。

  网络暴力,对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情横加指责,挥斥方遒,打着正义的旗号,轻描淡写地毁灭别人的人生。

  还有很多,诸如人的劣根性,欲望下亲情的不纯粹,友情的虚伪,爱情的脆弱,自我的救赎与迷失。

  当然,篇幅短小,笔力有限,对很多问题的探讨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述。

  接下来想说一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喜欢梁冠月,正常吗?

  正常,因为大家不是随安。

  但如果大家问我:我爱上了一个从小窥视我,跟着我,调查我的一切,左右我的人生,囚禁我打压我,摧毁我信仰的人,正常吗?

  不正常,去看病吧。

  我刻意把这个人物塑造得丰满又充满魅力,如果大家都对他只有恨,那是我的失败。他好看,强大,深情,清醒,他拥有财富和地位,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智慧。

  在这个故事里,我几乎赋予了他神的地位——他洞悉一切,看透人性,参破善恶。他是最了解自己,也是最了解随安的人。

  他知道自己有多烂,知道自己没办法回到光里,没办法给随安想要的爱情。他知道,在随安的面前,他将永远自卑,永远阴暗,并且他也知道,他的“百合”只不过是他的执念,随安是“玫瑰”,她身上有刺,也有恶。

  这才是他痛苦的来源,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爱的是他想象中的随安,是当初那个干干净净的自己。

  有人说他渴望被拯救,也可能被拯救,我可以明确地跟大家讲:他不渴望,也不可能。

  随安给他的那颗桃子是他生命里最甜的东西,他为了这一份甜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一直告诉自己,如果随安知道他的遭遇,是会站出来温暖他的。但后来随安摸了摸他的头,说对不起,她(郑嘉颖)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随安善良背后的自私,也是后来种种的开始——原来不管过去多少年,随安都会让他去承担那两颗他没有偷过的杏子。

  他对随安的爱也因此掺杂着报复,面对随安的揣测,他从不反驳,他要等最后一刻,再残忍的揭示,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某种意义上是他把随安变成了一个愚蠢,自以为是又自私的人。

  那他为什么要点醒随安呢?

  清醒才会痛苦,他深知这一点。

  如果随安爱上了他,那随安还能变成他吗?还能体会他的痛苦吗?

  他一直在清醒中煎熬,随安也得如此。

  最后一刻,随安即将输错密码了,他为什么提醒随安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看她的时候,发现她还是很像一枝百合——善良和坚强,对生命的热爱,那些曾经吸引他的东西,依然顽强,鲜活。

  李随安不是一个完美女主角,我最讨厌完美女主角了,完美女主角和人渣男主角一样,没有探讨意义。

  随安相信美好,她是真的相信,这种相信基于她爱自己,最爱自己。

  我也建议大家,我们一定要爱自己,你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更爱你。

  她很盲目,偶尔懦弱,心中的正义会退缩。

  她无条件相信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我们相信自己受过的教育,而恶意揣测伤害自己的人。

  各位,难道我们大家就不是这样吗?

  她会因为外貌等因素喜欢一个人,会用小手段,换取自己的安全,她会口不择言,伤害别人,她心中有恶,会恨,有杀意。

  我们不是这样吗?不正常吗?

  面对冠月,她爱过,也有过同情,即便被伤害,可还是会坚持就自己的错误道歉,整体来说,她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好人。

  她身上最有争议的情节是求冠月帮她杀人——我毫不避讳,这个情节,我想描写的就是她的恶,她想做好人,她想让冠月来承担她的恶,在那一瞬间,她想利用冠月的爱。

  但好在她最终醒了过来,她放下刀,选择了钥匙,不是为了做圣母,而是为了救赎自己。

  就像冠月教给她的:迈出这一步,就真的回不了头了。

  冠月死了吗?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安没有关上他的生门,冠月可以自行选择。

  作为作者,既然给出了开放式的结局,我就不会再去干扰大家的判断。

  代驾的情节是什么意思?

  他威胁随安下车,两人争吵,随安很怕他,拒绝上车。冠月回到车上,叫了司机来接随安。

  我在文中给过暗示,冠月窃听了随安的手机,所以随安来拉他车门的时候,他知道是因为郑嘉颖的电话。

  到这里他改变了主意,开始了对随安的囚禁和折磨。

  随安为什么会跟去德国?

  因为她怀疑冠月,他认为冠月真的会杀人。而其实冠月很了解她,她不敢报警,因为她从不信任他。

  冠月为什么会让随安在所有人面前讲出一切?

  因为他知道郑嘉颖要发那条剪辑过的音频了。(有朋友以为音频是冠月发的,其实不是,冠月只是跟随安说手机没有修好,但其实修好了,他也知道随安发了音频给郑嘉颖。其实对于随安因为郑嘉颖而遭受的一切,冠月也是不作为的,就像当年的随安一样,这也是一种反抗和报复。)

  说一些小伏笔:

  1. 冠月取掉随安的手铐是因为看到衬衫上的血印子,他在德国时每天穿白衬衫就是为了有人能发现他背后的血道子。

  2. 随安,你要逼疯我。这句话是前期每一次随安用身体去诱惑他时,他会说的。因为他痛恨身体的交易,会让他想起母亲,真正逼疯他的女人不是随安,是他母亲。

  3. 他戴着一副没有度数的眼镜,首先因为他父亲车祸时的死因是钢筋从眼睛穿透脑袋,其次,我描写过他和母亲的眼睛都是金褐色,再次,儿时被欺负时,对方也说“再看随安,就挖掉你的眼睛”。

  4. 随安在德国要下车的时候,冠月发怒是因为随安当时的境况跟父亲非常相似。

  5. 呵护那条睡裙,因为母亲要他把睡裙好好挂起来,儿时的他被母亲洗脑,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母亲的牺牲,所以没有资格去恨母亲。

  6. 随安问地下室里是不是有一个女人,冠月发怒了,因为其实地下室里囚禁的一直是他最干净的东西,不论是哪一个地下室,都是。

  7. “我说,你就信吗?”这是冠月的提醒,几次出现的位置都和郑嘉颖的所作所为有关。

  8. “我们会抢光你的钱,践踏你的自尊,折磨你的精神,玩烂你...”,冠月的这句话也是对随安的暗示,四个短句分别对应了随安的母亲欠下债务(抢钱)、随安的父亲背叛家庭(践踏自尊)、冠月戳破她的信仰(折磨精神)、郑嘉颖用谎言玩弄她(玩烂你)。

  9. 冠月的母亲被老琴师用烟头烫过,所以他从不抽烟。

  10. 野百合也有春天。不是随安猜测的,冠月要她做野百合,而是冠月知道,她本身就是黑暗幽谷中,无依无靠的野百合,所以才告诉她,别怕,你有春天。

  思来想去,还是说了这一点。这篇故事下面,提到的最多的一篇作品是《掌中之物》。

  《掌中》珠玉在前,我从没想过比较,也不敢随意评价。

  我是读过《掌中》的,也知道提起反斯德哥尔摩,必然要提到这部优秀的作品。

  读过,不是抄过。

  大家觉得最像的情节是“瑞士小刀”,这个吧...提到小刀,我第一反应就是瑞士,从后备箱里摸出一把德国军刀,日本武士刀,国产大菜刀,上面刻着旺德福,也不合适不是?女主又不是李大嘴李秀莲。

1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野百合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野百合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