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三84

  “不能老这样儿吧?还能总这么闹腾?不过日子啦?”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大半辈子都是在动荡当中过来的,就刚建国那会儿,消停过了十多年安稳日子,可又大灾小灾的不断,要不是关外地方大人少,地多,他们离江又不远,背后还靠着方圆几十里的草甸子,想过那样的安稳日子都不能。她就想不明白了,饭都吃不饱,折腾个什么劲儿呢?

  “谁知道呢,过一天算一天吧!”贾长宏也感慨。

  “咱不能这样啊,那话咋说了?对,不能这么悲观。一切得往好处看嘛!别的不说,咱家原来啥样?哥,咋俩冬天啥时候穿上过棉鞋?冬天棉衣裳外面啥时候套过外衣?一辈儿又一辈儿的,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大地里扛活?你再看看现在,宝子眼看也是吃公粮的人了,大宝都国家干部一年多了。小宝啥样不知道,二子学得不错,过几年儿等他高中毕业,咱也整个推荐名额,上大学去,那将来就更了不得了。是不是?多有盼头啊。”贾长发不愧是当干部的,这鼓励人的话,还是很有一套的。

  “那要这么说,也是哈。”老太太跟大儿子对望一眼,想想也是。贾长宏一想大儿子马上要挣工资,小儿子说不定还能当大学生,刚刚才起来的那点丧气劲儿马上就没有了,又觉得混身都是劲儿了。

  两兄弟陪着老娘说话,妯娌两个在厨房收拾着,静悄悄的听着,也不掺言,两人心眼多,回家两口子说话的时候,当然咋说都成,在婆婆跟前儿,向来是把男人捧在前面的,让婆婆高兴,不为难人,她们实际也没吃什么亏,挺好的。那些个非得在老婆婆面前跟自己男人较真儿非要拔大个儿的,在这妯娌俩看来,才是傻子呢!

  贾园儿很快就把布送过来了,说是废布,布头,其实那布块并不小,大宝都是挑着拿的,数量也不小,拼个被面儿是绰绰有余的。老太太眼神儿没花儿,平常就好用自个儿攒下来的布头儿拼些个小垫子啥的,干这个再熟练不过了。

  天黑下来之后,几个人一起到生产队上开会。

  宝玉带着几个弟弟妹妹一直在家里给厢房烧炕,炕搭起来几天了,每天晚上都会烧两捆子草烘屋子。等彻底烘干了,就可以铺席子了。

  现在炕上还放着干菜,烘屋子的时候顺便也把菜给晾了。秋后,园子里的菜都罢园了,必须得摘了。吃不完的,肯定是不能扔的,一大部分要腌咸菜,剩下的都要晒成干儿,小宝娘手巧,萝卜干,菜缨子干,甜菜干,豆角干,茄子干,就没什么不能晒干的。

  贾长发能折腾,他们家园子里的疏菜种类就多,县城里市面上有的,他们家园子里差不多都种,因为有前后两个大园子,地方大,他还特意给孩子们种了好几棵果树,杏子海棠樱桃李子桃子全都有,靠着墙边还种了两棵草莓,还说呢,来年开了春儿,还要去县里买两棵葡萄苗回来栽。

  “小宝哥,这会等知青来了,你可得好好跟人家学,千万别再瞎折腾,让别人利用了,中不?”贾喜一边儿烧炕一边儿给她哥做思想工作。

  “喜儿,别瞎说。你哥也是你说的?小宝,别跟她一样儿的。大宝哥那话说得对,还是得多看书,看书好,长心眼儿。”贾园训她妹子,可那话里话外的,其实意思也差不多,还是让他别跟人出去跑去,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待着最好。

  “姐,你说二叔找的是哪个知青啊?”贾英不好说宝玉什么,就找别的话题。

  “我爹也没说啊,爱谁谁呗。反正咱俩都不念书了,也不关咱的事儿。别的不敢说,我爹肯定会给找来有真本事的,这个错不了的。”贾园是她爸的迷妹。

  贾长发千挑万选要过来的知青,叫张庆国。

  四九年十月一日出生的,据说本来家里给起名叫国庆的,鉴于叫国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才又改了叫庆国,反正意思都还是差不多的就行了。六六年老三届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六八年下乡到太平县做知青,开始的时候是在县城郊区的畜牧场里做技术员了。第二年被调整到莲花镇,先是在镇上的砖厂做会计,后来又被调到红旗大队。已经在红旗大队待了一年多。

  贾长发只挑了他一个,忙完了秋收,他在生产队那边儿该干的活儿都干完了,才给接过来的,赶了一辆马车,顺便把分给他的口粮也都一并给拉了来。

  “长发叔,这屋子也太大了吧?就我自己住,是不是不太合适?”来到贾长发家里,看到那三间大房子,张庆国就有点儿懵。

  “也不是给你一个人住的,往后还得再来人呢!你看看,想住南屋还是北屋?”房子是厢房,面东背西的,三间房,门开在中间,进门是厨房,隔着南北各一间堂屋,都是修了火炕的,所以带着两个灶台。

  “我住北屋吧。”张庆国没进屋看着,就选了北屋,从外面能够很清晰的看出来,南屋更大一些,东面南面都留了窗户,取光也更好。贾长发都说了后面还会来人,他选这个北屋,是最保险的选择了。如果贾长发后面要请过来的人,身份比他重要,那他选北屋,省得人家为难。如果相反,人家就会跟他表明南屋是更好的选择。

  果然,贾长发并没有对他的选择说什么,他就知道了,之后会来的人,至少在贾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比他重要。

  宝玉跟在贾长发身边,看着这个他未来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心下对这位张老师也有评价。他是不知道人家的圆滑之处的,只觉得这位老师很干净,穿得干净,白衬衫洗得干干净净,军绿色的裤子已经洗得泛白,但是很整理。鞋上的黑布鞋也很旧了,同样刷得干干净争的。还能看到脚上穿着白袜子。

  人也长得干净,人很瘦,中等个子,肤色偏白,眉清目秀,很整齐的短发,白皙修长的手。长得并没有多么突出,只让人觉得亲近。

  “这是我家小宝儿,往后就跟着你念书了。小宝,这是张老师。”张庆国的东西很少,就一个铺盖卷加上一个脸盆,脸盆里放着一个漱口杯一管剩下不到一半的牙膏和一个有点秃毛的牙刷。就是他全部的行李了。贾长发带着宝玉领着他进了北屋,帮着把东西放好,才介绍两个人认识。

  “张老师好。”宝玉给张庆国鞠躬行礼。他受过教育,让他在骨子里就是尊师的。

  “苞米面儿,土豆、白菜、萝卜早就给你拿过来的,都在厨房的小仓房里放着呢,还有半罐子荤油,放在灶台上,咸盐大酱那些你随时用就到我们屋里去拿就行。不用另外再买了。”大队分的口粮就是苞米还和几斤小米几斤高梁米,要还都是没磨的,家里早给准备了当用的吃食。

  “好的,谢谢叔。”张庆国也不客气,只道了谢,并没有客气。

  贾长发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

  宝玉不知道他爹出门干什么去了,记忆当中好像他每年冬天都不怎么在家,比农忙的时候好像还要更忙一些,他也不问。

  张庆国也是第二天就开始上课了,上课是在南屋,因为南屋采光好。北墙上挂着早就准备好的黑板和粉笔。屯里要听课的孩子们吃完了早饭就都跑过来,自带着小板凳和笔本,炕上地下坐了一屋子,得有三四十人,屋子里挤得满满当当的。

  这些孩子,上几年级的都有,基础都不一样。张庆国就给分班,三年级以下的一班,三年级以上的一拨。小的上午上课,大的下午上课。这样人就少一半了。这时候的学校实在也是没教什么东西,一年级跟三年级也没差多少,他囫囵的从基础开始教起,也就都跟着听了。

  白天讲完了课,晚上生产队开会的时候给社员们讲小红本儿和传达最新的政策口号什么,有听不明白的他也给解释。

  张庆国脾气很好,从来不发脾气,很有耐心。不管是教孩子们还是晚上给社员们上课,态度都特别的好。所以,很快就被全屯子上上下下的人接受了。

  开始上课之后,宝玉也就忙起来了,张老师白天教他们数学语文,他语文学得快学得好,数学慢一些。下午一般就是自学数学或是练字的。要么就是看大宝给他带回来的史记。

  史记宝玉以前是读过的,不光读过史记,《左传》、《国策》、《公羊》、《谷梁》这些他全都读过,更不用说四书五经,都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还有《诗经》、《离骚》、《庄子》、《南华经》等等,他看过的书其实很多。只是感兴趣的少罢了。

  之所以还要把《史记》每天拿出来读,是因为大宝说了,回来要考的。偏他考的角度跟以前宝宝学过的完全不一样,偏又很是有趣,只好一读再读,重新体会了。

  喜儿也是跟着一起上学的。上课都是一样,课余她忙的事情跟宝玉又不相同。没人要求她非要学得怎么样,所以没课的时候,她都是跑出去找小伙伴玩的,踢毽子,丢口袋之类的。偶尔在家里,跟着贾园学纳鞋底子做鞋之类的手工活儿,也常常是只看不动手,做为家里的小女儿,老娘跟姐姐都偏疼她些,从来不强迫她学,都是由着她。

  大宝是一年到头都有活儿的,冬天厂子里为了省下取暖烧煤的钱,接得活少,他到是隔上一两天就能回家住一晚上,只是二十来里地的路,大冬天的走着,太遭罪了些。

  小宝娘跟贾园更是每天从早忙到黑了。家里好像永远都有忙不完的活儿一样。给老太太做完了新棉衣新被褥,才开始忙活自家的活儿,腌酸菜腌咸菜什么的,忙完了又要拆洗衣服,缝缝补补,开了春一直到入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地里的活儿,差不多一年的手工活儿都堆在冬天这一季里了,可不是忙嘛!光是单鞋棉鞋那些鞋底子,就纳了一大筐呢!

第九十二章 三8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红楼]年代文里红楼人儿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红楼]年代文里红楼人儿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