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到修行法的隐藏奥秘 连载

我能看到修行法的隐藏奥秘

分类:玄幻奇幻 作者:吾踏青云 字数:7万字 标签:我能看到修行法的隐藏奥秘,吾踏青云 更新:2024-06-24 09:57:31

世人修行,皆要先领悟修行法门,再以身练法,逐步熟悉,提升,直至大成圆满;有资质平庸者;悟性匮乏者;甚至终其一生,都无法修行圆满,只能蹉跎时光,徒劳无功;赵东流:修行有这么难?却见他随意一眼,便洞彻了某 ...

烈日高悬。

宽阔的官道上,大批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灾民汇聚成长龙,缓慢向前。

上千人的漫长队伍安静而压抑,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众多灾民被人流裹挟着,只能机械而麻木的继续向前。

灾民队伍中:

“呼……”

赵东流喘息着,一边搀扶着母亲,右手拉着年幼的弟弟,艰难前行。

毒辣的日光照在身上,令他感到一阵阵的头晕眼花,胃里止不住的泛酸水,浑身都松软的像是面条,提不起一点劲。

他已经快两天没吃东西了。

“哥,我饿……”

弟弟赵成虎拉了拉他的袖子,眼巴巴的望着他。

“再忍忍,前面就快到出云城了,很快就会有吃的了。”

赵东流轻声安慰了他一句,摸了摸他的脑袋,心中却没有底。

他们一家从建州的阜安县城,一路南下逃难了大半个月,走了几百里地,经过了不少郡县。

沿途的有些郡城、县城的官府和大户,还会开仓放粮、布设粥场,临时救济他们这些灾民,但有些却是对他们不管不顾,甚至直接派兵驱赶。

这出云城的本地官府和城中大户,对他们这些逃难来的灾民究竟是什么态度,眼下还不得而知。

“还是觉醒的太晚了!”

“否则,在此次大祸之中,说不得还能有避免如今困境的机会……”

赵东流想到此处,心中也止不住的叹息。

他穿越至此方天地、转世重生,已有十五年的光景,却直到大半个月前惊闻噩耗、突遭剧变之际,情绪受到强烈刺激,才破解了胎中之秘,觉醒了前尘宿慧、融合了两世记忆。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他觉醒的太晚,面对当时混乱无比的局面,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尽量护着自己的母亲和弟弟,随大流的踏上了南下逃难的路。

一路上:

许多灾民都倒在了半途中,而他仰仗自身的特殊天赋,才带领他们一家艰难的活到了现在。

但仅仅活下去是不够的,逃难并非长久之计,他们必须得找个落脚的地方,找一份能挣钱的营生,重新开始生活。

可想要办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一路逃难南下,沿途经过的郡县民众大部分对他们抱有同情的同时,也隐隐将他们视为洪水猛兽,排斥心很强烈。

郡县的官府和本地大户,更是将他们视为潜在的动乱份子,没有一处郡城或者县城肯放他们进去的,开设粥场也只是在城外,而且往往也只有一两天时间。

“可惜!若是我这些年没有读书,跟着爹学学木工就好了。”

“有木工手艺,说不定就能设法在中途找一份糊口营生,也不至于一路逃难到云州来……”

赵东流的心中,涌现出了后悔的情绪。

他父亲赵阔,是阜安县城中的一位木匠,手艺还很不错,但并不希望儿子也走他的老路,而是让他从小去私塾读书。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底层百姓想要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习武,但他们家的家境一般,支撑不起他练武。

赵东流觉醒宿慧前的十五年,虽然读书也十分刻苦,但也仅仅只是考了一个童生的功名,连秀才都不是,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哪怕他是读书人,地位比一般的平头百姓要高一点,可在这种逃难的时候,还不如那些铁匠、木工或者泥瓦匠这种有一技之长的人。

一路逃难数百里:

那些有着有秀才、举人功名的士子,以及实力不俗的武师,早就设法自谋出路,摆脱了流亡之苦。

剩下的这群人,多是阜安县城中的一些摊贩、雇工、手艺人出身,大半都是穷苦的底层百姓,在外地找不到出路、才会跟着大部队逃难至今。

“东流……”

这时候,一旁耷拉着脑袋、面容苍白的陈玉梅抬起头,语气透着虚弱:

“咱们到哪了?”

“两个时辰前才过了云州的界关,听前面的人说,快到出云城了。”

赵东流开口回应了一声,又低声道:

“母亲,再坚持坚持,很快就有吃的了。”

陈玉梅闻言,面容愁苦,唉声叹气道:

“唉,希望那些出云城的老爷们,看见我们这些人的惨状,能发发善心吧……”

赵东流闻言,不禁沉默了。

他们这些逃难的灾民,就如风中浮萍一般无力,自身性命能否存续下去、也只能寄托在别人身上了。

而就在这时:

“驾!”

沉稳有力的喝声隐隐传来,还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赵东流和灾民队伍中的许多人,下意识的抬眼望去,见得一位身着蓝衫、二十多岁的年轻骑士,从官道对向疾驰而来。

“诸位建州乡亲!”

那骑士放缓马速,从灾民队伍的一旁绕行,高声喝道:

“前面十里,就是出云城!”

“我天行宗已在出云城的北门外,提前布设了粥场!”

话音刚落下:

众多灾民麻木的眼神中,便陡然泛出一阵亮光,全部心神都被两个字吸引了——粥场!

“哥!前面有喝粥的地方了!”

赵成虎使劲的摇着赵东流的手,灰扑扑的小脸上透着兴奋,眼神中全是渴望。

“嗯,我们很快就能吃上饭了。”

赵东流也露出一丝笑容,同时心中悄然松了口气。

“诸位建州乡亲……”

那身着蓝衫的年轻骑士,在一侧绕行了两个来回,反复高喝通报了这个消息后,又来到灾民队伍的最前方引路。

得知粥场的消息后,众多灾民疲惫不堪的身躯中、又涌出一丝新的气力,赶路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小半个时辰后:

灾民队伍跟着那年轻骑士,终于来到了出云城前。

最前方的人流缓缓停下,赵东流踮起脚看去,见得高耸的青灰色城墙前,是一片十几丈宽的竹棚。

竹棚内,一字排开十几口大铁锅,锅内熬煮着白花花的米粥,竹棚前有许多持刀佩剑的青衣年轻武者,正在维持秩序。

“不许争抢,排队上前!”

在众多青衣武者的呼喝声中,众多灾民老老实实的上前排队,领取米粥。

他们一路从建州阜安县城逃难而来,也经历过许多次的粥场救济,那些挑事、哄抢的刺头早就受过教训,自然不敢再放肆了。

很快,就轮到了赵东流一家,母子三人捧着青衣武者发放的大陶碗,盛上了满满一碗的米粥,腾腾热气四溢。

“多谢、多谢……”

赵东流和母亲陈玉梅,连连道谢,一旁的赵成虎也捧着大陶碗,高兴的道:

“多谢大姐姐!”

“不必谢我。”

负责盛粥的青衣少女,摆了摆手,笑道:

“这都是我们宗主的恩德,是他下令救济的,你要谢就谢宗主他老人家吧。”

“你们宗主真是大善人,好人有好报啊……”

一家三口再次道谢过后,便捧着手中的大陶碗,退到了一旁竹棚前的空地上。

“真香啊!”

赵东流捧起陶碗,也顾不得有些烫,迫不及待的凑到嘴边,小口小口的吃着。

“呼……”

等他一口气将整碗白粥都吃完之后,才长出一口气,整个人都像是重新活了过来。

“吃过这一碗粥,至少又能管上两天,不至于饿死了。”

赵东流摸了摸微微鼓胀的腹部,目光四下转头,暗暗打量着那些着装统一、腰间佩剑的青衣武者。

摆脱了行将饿死的困境后,他才稍有闲暇去考虑别的东西。

“天行宗……应该是本地的某个宗门?”

他的脑海中,念头飞速闪烁。

此方天地,最为强势的便是修行世家和修行宗门,二者皆是遍布天下。

不过各大宗门的驻地多在山野之中,因此逃难沿途赈济他们的都是本地官府和城中世家,他还是第一次经历宗门主持的施粥赈济。

“既然是宗门,总该会对外招揽新弟子的。”

“不知道,我是否能设法加入这天行宗?也好有个安身立命之处。”

赵东流的心中,暗暗思忖着:

“我破解胎中之秘后,觉醒的那道特殊天赋,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正当他默默考量的时候:

出云城的北门处,一位身着蓝衫的青年,正恭敬的汇报道:

“禀报师尊,都问清楚了。”

“这群灾民,是从建州九安郡的阜安县城逃难过来的,说是县城被乱军攻破、大肆劫掠,他们趁乱逃了出来。”

“九安郡……”

一位身着湖蓝色长衫,头戴竹木冠的中年人闻言,沉吟不语。

“师尊。”

他面前的蓝衫青年,忍不住道:

“我听传言说,宗门上层有意收容这群难民?”

“不错。”

中年人微微颔首,肯定了他的猜测。

上千人的灾民队伍一路南下逃难,动静不小,他们的行程对于广布耳目的本地世家、宗门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

早在两日前,天行宗便得到了这个消息。

宗门上层决议过后,决定收容这群建州来的灾民,才会在和出云城的几大世家、郡府衙门打过招呼后,大老远的跑过来,开设了粥场进行赈济。

“主要是前些日子,我们又新得了琅古县的一处矿山,需要大量青壮劳力去挖矿。”

中年人解释道:

“正好这些灾民无处可去,流离失所,此举也算给了他们一个新生的机会。”

那蓝衫青年闻言,想要开口,但又像是顾忌着什么,欲言又止:

“既如此,那上次为何……”

中年人瞥了他一眼,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口中道:

“你是想问,既然宗门有意接纳外来的难民,为何又在上个月的那群灾民逃难过来后,大开杀戒?”

建州动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上个月,还有一支从建州逃难而来的灾民,途径天行宗山门所在的蓟县之时,却被天行宗的修行强者率众剿灭,杀了个干干净净。

那一千多人的血,几乎染红了十几里的蓟河,令许多参加剿灭战的天行宗弟子,回去后做了好几天的噩梦。

“须知,灾民和灾民,也是不一样的。”

中年人缓缓开口,抬手指向粥棚前的众多灾民:

“你看这群灾民中,老弱妇孺并不少,许多人都是拖家带口、相互扶持,一路逃难过来的。”

“但上个月的那群灾民却不同。”

“那些人几乎全是精壮,基本看不到老弱,而且各个眼神如狼似虎,甚至流窜至蓟县时,还尝试劫掠当地村落、后被乡勇团练赶走了。”

他的神色平静,语气不疾不徐:

“你要知道,长时间濒临饿死的人,会渐渐失去理智,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上个月的那群灾民,沿途流窜了两千多里才跑出云州,一路少有救济,那剩下那些精壮究竟是靠什么活下来的呢?”

“有些底线,注定是不能突破的。”

“那群灾民已经不是灾民,甚至不能称之为人了,而是畜生、是野兽,无论在哪里都是巨大的祸患,只会如蝗虫一般祸害一地又一地。”

中年人顿了一下,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因此,上个月的那群灾民不能救,只能杀。”

“但这群灾民,还维持着基本的人性和理智,仍旧能重获新生,这就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