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师姚齐山 连载

武师姚齐山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一束梅枝 字数:3万字 标签:武师姚齐山,一束梅枝 更新:2024-06-17 18:52:37

民间高手武师姚启山和他的家人在民国时期的传奇故事。小人物的传奇故事。

姚齐山五十多岁,伟岸挺拔,身轻如燕。浓眉剑目,一双清澈的眸子宁静而深远。他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拳师,他的“姚家武馆”更是名声在外,人人皆知。

姚齐山是个传奇人物,他的父母是朴实的农民,父母生下五双儿女,姚齐山排行老大,解放前夕生活困难,父母无法养活五个孩子,就把姚齐山送给一个流转乡间的戏班,不指望他将来出名露脸,最起码有口饭吃,保住个人性命。

姚齐山在戏班就是个小小的垃圾桶,师傅们不高兴了就骂他踢他出气,比他大的小伙计也欺负他,让他烧火做饭提水扫地,晚上睡觉前还要拿他当马骑。

姚齐山出头的日子更是歪打正着,一天他又受了欺负,趴在一个山旮旯哭,他越哭越想越生气,猛地跃起身随手捡起一根树杈,双腿蹲卧双手紧握树杈,作了一个狠劈的动作。他这一个不经意的完美组合,正好被戏班里,外出小解的武生大师傅看到,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武生大师傅是戏班的台柱子,人称“霍一刀”,班主都敬他三分。霍一刀是科班出身,从小就被家人送到武当山学艺,练就一身绝技,还被传授独门纵术(也就是轻功)。不幸的是霍一刀的老婆被该死的日本人强暴了,他老婆含恨而死,撇下一个女儿跟他相依为命。

霍一刀单手提起姚齐山,姚齐山倔强地挣扎着,手脚在空中乱舞。霍一刀手一松,姚齐山重重地摔再地上。出乎意料姚齐山非但没哭,还朝霍一刀投去仇恨的目光。霍一刀仔细打量这个男孩,见他浓眉大眼满脸杀气,是个练武的好苗子,就把他从地上提起来,霍一刀把他引到众人面前,向戏班的众人道明这是他收的大徒弟。

大树底下好乘凉,人防他,他不防人。姚齐山有霍一刀这颗大树罩着,再也没人敢欺负他了,姚齐山翻身农农把歌唱,时不时还翘翘小尾巴。

这一切都逃不过霍一刀的眼睛,霍一刀是历经大风大浪的人物,受过严格的师训。怎能任这个小黄黄肆意妄为。他秉承先师的教诲“习武先习德,无德武不立。”,“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对姚齐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恩威并施,辛勤辅教。

寒来暑往暮鼓晨钟,霍一刀在幕前躬亲大众,在幕后恩施着女儿素莲和姚齐山。别人嬉戏打闹的时候,他们在练功。别人酣睡的时候他们闻鸡起舞。真可谓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练劲,夏练筋。”,他们真正达到了,“落步如钢钉,进步快如风。”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霍一刀在一次空翻反转时,扭伤严重一病不起。班主瞪起了眼睛,霍一刀把素莲和姚齐山叫到眼前,递给他们一个封好的信封,嘱咐他们去少林寺投奔一弘大师,把信交给一弘大师亲启,千万不要中途打开。

素莲和姚齐山,在霍一刀床前长跪不起,素莲哭成了泪人,他们不想扔下霍一刀,他们要带霍一刀一起走。

霍一刀对素莲和姚齐山说:“你们只管走不必担心我,班主不会不管我,我虽然不能登台演出,但我还能排戏,还能敲锣打鼓,还能给班主撑门面,我有把握站起来。我在戏班里不会吃闲饭,你们要是走了,戏班又减少两个人的伙食,班主也能减轻点压力。”

素莲和姚齐山挥泪告别霍一刀,北上少林寺投奔一弘大师。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风雨兼程。舍不得乘船坐车,舍不得进路边店吃饭,他们边赶路边吃在农家乞讨的干粮。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一弘大师。

一弘大师看着眼前这两个,风尘仆仆衣衫褴褛的少年男女,皱起了眉头。他先吩咐徒儿去后厨准备斋饭,随后把素莲和姚齐山带到偏殿,然后才接过素莲低头双手举过头顶的信封,一弘大师两眼在信纸上移走,看到最后两手不停地抖动,他极力抑制着眼眶的泪水,把信折叠好放进信封揣在怀中。

一弘大师对素莲和姚齐山说:“两位贤侄倩女,我和霍兄是没齿世交,他能把你们交付于我,是我的荣幸。你们在这安心定住,勤修武艺,大可不必拘谨,老衲会倾其全部传授你们,十八般兵器,七十二艺。”

素莲和姚齐山谨遵霍一刀的叮嘱,处处恪守寺规,勤修苦练一点也不敢懈怠。唯恐对不起霍一刀殷勤的期盼,对不起一弘的无私经传。

日子如白驹过隙,转瞬间又是几年,素莲和姚齐山由翩翩少年,出落成人见人爱的靓男俊女。少林寺不但是习武圣地,香火也很旺盛,善男信女们常常跪满大殿。一日大殿出现骚乱,原来是几个无赖纠缠打理分殿的素莲,素莲忍无可忍抬手教训了那几个人。

一弘大师问清楚前因后果,心绪翻腾了很久很久……

其实一弘大师和霍一刀不是一般的世交,当年他们同在武当山学艺,一弘大师是师傅从大街上捡来的孤儿,师傅那会儿给他起的名子叫凡儿。师傅和师娘就有一个叫七巧的宝贝女儿。

平时七巧和他们一起练功,一起玩耍,一起下河摸鱼,一起爬树摘果子。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已经长大,七巧和凡儿相爱了,七巧和凡儿的事被师傅师母发现,他们把七巧关进了黑屋子,凡儿被逐出师门永不得返回。

等霍一刀把七巧救出来,凡儿已经辗转到少林寺出家。七巧跪在凡儿面前求他还俗,但凡儿说他自感罪孽深重,要终身仟悔赎罪不再步入凡尘,任凭七巧哭断肝肠凡儿再也没有回头。

霍一刀深为七巧感到不平,他揪出凡儿好一顿拳打脚踢,谁知凡儿眼泪哗哗,霍一刀能看出光他的拳脚不会令凡儿哭的这么伤心。

凡儿告诉霍一刀他有苦衷,凡儿说他已经对不起七巧了,不能一错再错,他连个家都没有,给不了七巧幸福的生活,他苦苦思量后选择放手,或许七巧今后能生活的更好。

霍一刀可怜七巧也同情凡儿,他了解凡儿,一旦他作出了决定就很难改变,霍一刀又反过来劝七巧撒手,没想到七巧扑通一声跪在霍一刀的脚下,她哭着求霍一刀收留她,七巧说她已经怀上凡儿的孩子,孩子是无辜的,她不忍心让孩子胎死腹中。等孩子生下后她就离开,决不连累他。

霍一刀是个侠骨柔肠的汉子,他不忍心好友的妻儿受颠簸流离之苦,答应照顾七巧。

武当山是回不去了,救出七巧的那会儿他就背叛了师门,师傅见到他一定会扒他皮抽他筋,霍一刀只有把七巧带回家。

儿子学艺归来,还带回个不花钱的儿媳妇,爹娘很高兴。爹娘虽然日子苦,但也有点养命的土地,按老规矩男孩娶了媳妇,就算成人了。做父母的要给儿子分地,爹娘给姚齐山画出几亩地,请人写好地契交给霍一刀,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要把地契放好,这份地契就是庄稼人的命根子。

外人不明就里,但霍一刀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这个媳妇是别人的,他不敢动人家分毫,这个媳妇迟早要飞的。

霍一刀和七巧白天扮夫妻,夜里分床睡。七巧生下女儿后,提出带孩子回武当山,霍一刀考虑到兵荒马乱的,七巧还在做月子,他怕路上出什么差池就没有马上答应她,他对七巧说等孩子大一点,他再护送七巧回去。

孩子会走路了,正在牙牙学语,七巧又说带孩子走,霍一刀这才拜别爹娘,带着七巧和孩子出发。

在一家驿站他们的命运突发变故,这家驿站深夜闯入一伙匪徒,住在这里的人,身上带的盘缠全被洗劫一空。他们一下子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

为了养活七巧和孩子,霍一刀被迫加入一个民间戏班,他想攒够路费后就带七巧和孩子继续赶路。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万恶的日本人趁霍一刀他们演出之际,摸到后台乱施淫威,七巧孤身抵抗,最终不敌众贼,失身后又被枪杀,台前正紧锣密鼓锣地唱戏,没人发觉后台遭遇的一切。

霍一刀深深的自责,抱头痛哭。他感觉他就是个罪人,他一辈子也不能原谅自己,他想死但七巧和凡儿的女儿谁来扶养?他要把素莲养大成人,亲自交到凡儿手中。

一弘大师就是当年的凡儿,他想素莲现在已经到了该成亲的年龄,是时候让她知道真相了,也好替霍一刀完成他的心愿,霍一刀在信中告诉凡儿,等素莲和姚齐山长大成人,就让他们成亲,成亲后再把地契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老家开一家武馆,广收门徒,苦练本领,杀敌保国!

凡儿苦苦思考了几个晚上,他在寻找最合适的机会,他会怎样将这一切告诉素莲和姚齐山呢?素莲和姚齐山知道真相后,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上次说到在偏殿素莲动手教训了几个扰客,这件事提醒凡儿应该把素莲和姚齐山送下山了。

凡儿苦苦思索了几个晚上,最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透露给他们。尽管这个事实对素莲来说有些残忍,甚至是一种伤害。但是如果继续隐瞒下去,对素莲更是一种欺骗。

凡儿没有亲口告诉素莲的勇气,他感觉自己不配做一个父亲,他感觉自己就是个罪人,对七巧和素莲他满心愧疚。他把姚齐山叫来,让姚齐山把霍一刀写给自己的信转交给素莲。

素莲看完信后懵在那儿,信纸上满是她的泪痕,素莲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双手捂脸哭着跑回房间,她把自己反在屋子里,再也不肯出来……

姚齐山从地上捡起信纸,看完信后,他把信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必须肩负起这副重担,他必做好迎接各种风雨的准备。

素莲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天一夜,第二天清晨,姚齐山才把她的门叫开。他看到素莲的两眼又红又肿,身子一下子变得很单薄,随便吹阵风都能把她刮倒,姚齐山又心疼又怜惜……

素莲对姚齐山说:“你也去收拾一下东西吧,打点好我们就去见他”。姚齐山知道素莲说的他是谁,姚齐山也知道素莲已经想明白了,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姚齐山和素莲,一人肩膀上挎着一个蓝花包袱,他们刚走到凡儿的屋门外,屋子里就传出一声:“你们进来吧。”那声音镇静而悠远。

姚齐山和素莲看见,一弘大师背对着他们,双手合十跪在蒲团上。姚齐山心里想着,原来这个一弘大师的真名叫凡儿,愿来这个凡儿是素莲的亲生父亲。

一弘大师说:“该知道的你们都知道了,我送给你们几句话,人世间就是一个江湖,江湖险恶,你们各自保重。老衲别无他求,只求你们尽其所能,了却霍兄的心愿,回到家乡后拜堂成亲开办武馆,赶走日寇。杨我国威!”

姚齐山和素莲静静地听着,他们都没有说话。他们双双跪下,朝一弘大师叩头告别。一弘大师说:“素莲你先退出去,我有话要对姚齐山说。”

一弘大师对姚齐山说:“素莲我就托付给你了,你要好好待她,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开武馆的费用,这个带红绳的哨子你一定要保管好,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拿出来,危难时刻你派人把它送到当地的药铺,自会有人赶过去相助,你一定要记住,天机不可泄露。”

姚齐山刚要起身走,一弘大师又把他叫住说:“你开武馆,官府很可能要出面干涉,你不能硬拼,该低头时要低头,一切从长计议,花点银子保平安,适时低头为的是,以后扬眉吐气地抬头。不要计较个人荣辱,谨记要有担当民众大任的胸怀,切记,切记,阿弥陀佛!”

姚齐山属寄戏班,又修得满身绝技,回到家乡开武馆顺理成章。父母宴请亲朋,给姚齐山和素莲风风光光办了喜事。

“姚家武馆”一气建成,正在招收学徒,村里王婆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送来了,她说孩子的爹,半年前被日本人打死了,她要让孩子们学好本领,为家人报仇雪恨。村里李婶也把孩子送来了,她说孩子从小就身体弱,她想让孩子把身体练的棒棒的,身体壮实了就没人敢欺负他了。

武馆一开门就收了一百多人,这件事情在当地迅速传开,来武馆报名的人络绎不绝,两个月后武馆人数达到五百多人,这个数字甚至高过衙门的人。这下镇长坐不住了,委派保安队长实地考察。

姚齐山很佩服师傅料事如神,他不敢怠慢,笑呵呵地把保安队长请到客厅,好烟好茶好饭热情招待,临走又送给保安队长一个鼓鼓的信封,并让保安队长给镇长捎话,隔天就去拜访镇长大人。

素莲早已气的七窍生烟,她抓住姚齐山就是几拳,嘴里吐出一连串刺耳难听的话,你是头猪还是脑袋被驴蹄了?你想当汉奸还是想做卖国贼?你在那孙子面前装孙子,你还拿出咱们的血汗钱讨好他,你安的是啥子心?我看错你了,你就是个孬种,你就是个人渣……

姚齐山生气又好笑,他知道一时半会儿也跟素莲说不清楚,他也不能把一弘大师说给自己的话,全部都告诉她,姚齐山早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素莲的心理还要一步一步的扭转,自己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理解加包容,先哄好素莲再说。

姚齐山笑嘻嘻地对素莲说:“打我说明你稀罕我,刚才你为什不去打保安队长,说明你看着他恶心,怕打他脏了你的手。保安队长吃的吸的花的,我迟早要让他加倍还回来。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的男人。”

素莲了解姚齐山,他从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也许这次他也有自己的打算。经姚齐山这么一哄,素莲就不再深究,但愿丈夫能不让自己失望。

姚齐山说到做到,事隔一天他备好贵重礼物,带领几个徒弟大摇大摆去拜访镇长。

镇长叫胡万顺,自从做镇长一来,胡万顺还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大礼。“20个大黄鱼,(黄鱼就是金条)还有银票、项链、镯子。”胡万顺的三角眼弯成了月牙,呲着大黄牙招呼姚齐山去内室坐。

胡万顺对姚齐山说:“姚馆长是有志之士,回乡开办武馆是众望所归,我一定鼎力相助,有用得着我胡某的地方,姚馆长尽管开口,我胡某愿尽微薄之力效犬马之劳。”

姚齐山欠身抱拳说到:“在下流落漂泊多年,回乡办武馆实属无奈之举,完全是生活所迫,今后还要仰仗胡镇长多多庇护,在下定感激不尽。”

胡万顺闻言,扫帚眉欢快地往上挑起,随后翘起二郎腿,一股青烟从大黄牙缝里挤出来。他慢悠悠地说:“姚馆长有所不知,我现在的饭碗也不好端,上司隔三差五就要搞纠察,随便揪住个小把柄,就能把你的毛扒光。”

姚齐山随声附和着,心里却在盘算怎样能快速离开。这时姚齐山的徒弟在门外喊,师傅咱们该走了。

姚齐山回到武馆,素莲已经把饭端上饭桌。还没等姚齐山动筷子,大门口的吵闹声就传进耳朵,素莲和姚齐山都放下筷子出门看。

请来管理武馆的大柱,正和一位老人争持不下,姚齐山看到老人身边怯怯地站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这个孩子眉目清秀,灵动可爱。只是脸色发黄有些虚弱,看到这个孩子,姚齐山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原来小男孩是个孤儿,爹娘都去世了,他跟着爷爷过日子。爷爷想把他送到武馆来,但大柱嫌孩子太小不愿收留他,老人喋喋不休地央求着……

了解这个情况后,姚齐山从老人手中牵过孩子的手,他对老人说:“大爷您放心走吧,孩子我们收下了。”老人非常感激,他对姚齐山连连作揖,谢谢馆长!谢谢馆长!

吃过饭姚齐山叫过大柱,告诉他如果再有吃不上饭的孩子送过来,一定要把他们收留下来。

姚齐山和素莲没有忘记开办武馆的初衷,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位学徒,从最基本的肩、臂、腰、腿、桩开始教起。

肩功分为压肩、肩绕环和抡臂双手握横棍前后过肩。腰功也很重要,因为腰部是贯穿上下肢的枢纽,如果腰不灵活就很难练出身法。腰部主要练俯腰、甩腰、涮腰和下腰。

和肩腰相比腿上功夫最多,光踢腿就有正踢腿和侧踢退。压腿有正压、后压和侧压。像撕腿、下叉、弹腿、里合腿、外摆腿、前后扫腿都要从零去教。还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更不能轻视,如果这些基础打不好,很难练就一身好武艺。

姚齐山和素莲,每天吃住在武馆,白天教武术晚上教认字,事事躬亲,手把手纠正每一个动作。他们被一个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要不断向前进。

姚齐山和素莲正在武馆观练,,大门外突然传来了枪声,一个浑身血迹的人,踉踉跄跄栽倒武馆门里。这个满身血迹的人是谁?他被为何被人打伤?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