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传 连载

知行传

分类:玄幻奇幻 作者:糯米是猫猫 字数:6万字 标签:知行传,糯米是猫猫 更新:2024-05-23 02:53:31

张知行本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医馆学徒,因意外卷入升仙大会风波,萌生了修行的念头。任伊在幼年的张知行身上埋藏了一个种子,张知行在不断变得更强大的过程中,解开了世界隐藏的真相。与任伊的相遇到底是福是祸? ...

夏日的午后,除了一股股热浪外,街道空空荡荡的。就连最具活力的野狗都躺在树荫下,耷拉着脑袋,伸着个舌头大喘气。

城西的一家医馆,掌柜吩咐学徒们将库房的药材搬出来晒晒太阳,晒去春日积攒的潮湿。在大热天干这体力活,学徒脸上自然是看不到一丝欢快,仅有一层密密的细汗,很快又被太阳蒸发掉。

倒也不是掌柜的故意刁难学徒,只是掌柜觉得,一个医生,得懂得药材的习性,药材的质量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药方的用药。

药材平铺在簸箕上,簸箕平铺院子里。院子顶部拉起一层薄薄的黑纱,这是掌柜的祖上传下来的技巧。说是太阳直射药材会让药材的药效减弱。

尽管遮了一层黑纱,药材的温度还是迅速的升了起来。不一会,药香便开始四处弥漫。煎药讲究一个火候,晒药材同样讲究火候。时间短了,水汽来不及蒸发,时间长了,药效流失,功能大打折扣。

掌柜隔段时间便在院子里走动一圈。手里不时的翻动药材,感受药材的温度与湿度,不时跟身后的弟子们说教两句,让弟子们伸手进去感受一下。要是火候到了,便吩咐学徒将药材装袋封存。换上还没晾晒的药材。

时间很快便在这一圈圈循环中走到了傍晚。

这座城西的老医馆看着已经有些年头,院子围墙上都是岁月留下的斑驳。大门高高悬挂的牌匾看着有些有点显旧,却被擦得铮亮。牌匾上龙飞凤舞写着“济世堂”三个大字。

这里的掌柜叫梁文靖,据他说,这块牌匾还是当年皇帝在先祖告老还乡时赐下的。至于是真是假便不得而知了。

医馆里除了梁文靖夫妇及下人外,还有三个学徒以及梁文靖的女儿。梁文靖女儿名字唤作梁五味。她出生的时候是九月,恰巧五味子成熟的季节。望着红彤彤的五味子,梁文靖一拍脑门,便给女儿起名叫五味。

大师兄叫刘文浩,是梁文靖挚友的孩子,很小便双亲去世,托孤在梁家。

也许是年纪比其他三人略大,又或许是梁文靖也对他更为严格的原因,大师兄跟其他三个孩子关系并没有玩伴般的亲密,更有一种长兄为父的感觉。

二师兄叫张知行,取自“知行合一”。

三师弟叫李中明,取自“中正明礼”。

两个孩子都是从农村来的,祖辈世代均是在地里刨食的农民,不想让孩子继续吃这看不见尽头的苦,寻思让孩子学个手艺也不错,好叫孩子有个其他谋生手段,便让他们到城里医馆当学徒。

在村子里他俩没有自己的名字,都是叫什么大娃,狗娃之类的称呼。名字是正式拜入济世堂门下时,掌柜取的。

虽然孩子还小,但掌柜却给他们给予很高的期望。大部分长辈都是这样,自己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总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他们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事业。

也许生命延续的意义便在于此,人生要做的事情太多,但生命的长度实在太短,大到每代人,小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一代人若是能完成自己这一代的使命,便已经很了不起。

少年时梁文靖也是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一篇文章不过三遍便能倒背如流。小小年纪梁文靖便一身傲气,小觑天下英雄。当真是“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谁人少年不轻狂,梁文靖带着自己的傲气,赴天京闯荡。结果却是碰了满头包。最后灰溜溜的回到定西城继承家业。

梁文靖父亲临走前,握着梁文靖的手,说到:“我知道你心中还有很多放不下的,我也相信你可能会成功。但我也相信,你可能会失败。文靖啊,我还是希望你能定下心来,将祖上传承下来的东西,传承并发扬下去。“

继承济世堂,并将之发扬光大,便是属于梁文靖的使命。

言归正传,傍晚时分,随着病人的增多,收拾好院子的学徒也有条不紊的开启了工作。大师兄跟师傅在一起坐堂,一些简单的病例已经开始上手把脉了。当然,为了病人的安全,最后梁文靖都会上手再看一遍。

二师兄跟小师弟则负责抓药,捣药等工作。工作之余,眼光也在大堂上不停地大量。若遇到紧急的病例,便会安排优先诊治。

无惊无险,又是忙碌而平凡的一天。虽然府里有下人,但师娘还是会偶尔下厨,早早便已经备好了饭菜。晚饭过后,梁文靖便回房研读医书。小徒弟们也有另外的功课要学习。

大师兄带着小师弟们讨论今天的病例,讨论用药。

“我们来看这两个病人,都是头痛,为什么师傅用的药不一样?“大师兄拿出药方,问师弟们。

三师弟眼睛转了转,灵光一闪,马上给出答案。“两个人都是头痛,但是具体症状又略有不同,这位,头痛连及项后,所以师傅选用羌活、防风。”

“这位,师傅加了苍术,病人应该是同时伴有痰重身重。“三师弟举起了另一个药方。

大师兄点了点头:“嗯,不错,已经注意到症了。我们还需留意到第一幅药材用量是正常的,病人正常服药,休息两三天即可痊愈。但第二个方子,药量要比正常稍多。一方面是病人病症更重,还有一方面是他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若是因为生病错过了收割,粮食就要烂在地里了。所以这里师傅加大了药量。这也是我们为医需要注意的地方。针对不同的病人,针对事态的缓急,都有不同的用方子。”

“噢,对了,过两天便是农忙,师傅准你们七天假期,回家帮忙干些农活。”结束了今天的功课后,大师兄宣布了放假这个消息。

听闻假期的消息,李中明兴奋的又蹦又跳,相比于李中明的兴奋,张知行显得有点淡定。

一旁的小师妹却是崛起了小嘴,可能已经预见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缺乏玩伴的生活该有多无聊。

因为白天是个大晴天,缺少云雾的遮挡,热量很快便辐射走了。晚上温度降得很快,衣着单薄的小人在葡萄架子底下躺着,已经感受到丝丝凉风。

四人一人一个竹制躺椅躺着,在葡萄架子下乘凉。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师妹问到:“师兄们,你们长大后想要干什么?”

三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还是大师兄率先打破了沉默,“我想像师傅一样,当一个治病救人的名医。惠泽一方乡里。”

三师弟接过话茬,“我想编一本医书,收纳各种疑难杂症。但这座小城病例有限,所以我可能会环游全国,记录各种疑难杂症。我还想开宗立派,将一身本事传授更多的人,从而救更多的人。”

三师弟握紧了拳头,心里暗暗为自己打气。

“很伟大的志向,师兄祝你成功。老二,你呢?你有什么想做的么?”大师兄将话题转移到老二身上,老二大部分时间是个倾听者,你要是不点他,他就静静地听着。

“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我每天都在想活着的意义是啥,总感觉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感觉自己是时间长河里的一粒沙子,时间是潮水,他不停地推着我往前,我也没有力气反抗。若有一天他把我推向岸边,那我就也就到岸了。可以歇歇了”张知行淡淡的说道。

张知行一席话,有些中二,直接冷场了。但大家都知道张知行的经历,也只是在心里叹了口气。

张知行小时候过得日子苦,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大出血去世了。继母亲去世后,父亲也很快就走了,在他还没懂事的时候,父亲外出打猎被野猪袭击,最后因伤口太大流血过多,没救回来。

野猪是猎人最不想遇见的猎物之一。野猪没事就喜欢去松树上面蹭松脂,去泥坑里面粘泥水,松脂又把泥土粘在身上,浑身沾满的松脂跟风干的岩土便是天然盔甲,刀箭难伤。遇到发情的野猪,猎人也只有逃窜的份。

失去双亲的张知行便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半年生活在伯伯家,半年生活在叔叔家。奈何伯伯,叔叔家里也并不富裕,在妻子又产下一个孩子后,屋子里便没有了他的位置,只能搬到猪圈,与猪狗同住。与猪狗相比,也仅仅是休息的地方多了层稻草,还有一床已经看不出原来颜色的被子,硬硬的,冷冰冰的。

梁文靖在一次行医过程中撞见此景,实在是于心不忍,便提出将小孩带在身边。当个杂役。

婶婶听闻甚至问了句,学徒是否每月都有工钱。叔叔狠狠地瞪了她两眼之后,她才打住不说话了。

就这样,张知行来到了济世堂。张知行是不幸的,年纪轻轻便已经历无数苦难。但张知行也是幸运的,世间还有千千万万的“张知行”,他们直到生命终点也没能等到他们的“梁文靖”。

这时候小师妹抢过话题,转移一下大家的情绪:“我呢,我的想法是嫁一个好夫家,想娘亲一样,当一个贤妻良母。”

“哈哈哈哈,我们的小师妹想嫁人咯,看上那个人家,我们去帮你问问。“

“不许笑!“

院子里响起打闹的声音。

夏天的夜晚,响起了属于青春的喧闹。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