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诸天讨生活 连载

此去诸天讨生活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东风到桥西 字数:31万字 标签:此去诸天讨生活,东风到桥西 更新:2024-05-16 15:56:17

无论哪方天地,也不过一日三餐,讨生活而已。只要不是三餐不继,那么,这一日便多姿多彩。为此,贾公子一不拒铜臭,二不惧美色。若色字头上真有那把刀,贾某在此立誓,此去诸天,愿为诸君先挨千刀!

穿来这个世界的那个日子,对贾公子来说,稀松平常。

没有七星连珠、惊雷阵阵,没有波涛滚滚、山呼海啸,没有风驰电掣、彩虹高挂,没有白蟒现身、麒麟吐瑞,没有车祸、坠楼、溺水、醉酒、马上风、仙人跳,等等。

两个世界,不同的时代,没有任何异常。

对贾公子来说,这就是和前尘往事的告别,今生的开始。

别了,王公子,再不能与你纵情酒吧、夜店,和各色妹妹把酒言欢;再不能与你在黄浦滩头,对偷拍的路人报以老拳;再不能……那是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啊!

别了,东哥,再不能和你一起装脸盲,在清北校园的小路上,品味或清纯、或淡雅、或妩媚、或娇艳的奶茶、绿茶、红茶、白茶、花茶;再不能陪你去老美,打男人和女人在酒店不得不说的官司……

别了,马老师,再不能见到你吹牛时,口沫横飞的风采……

别了,马大佬,再不能近距离观赏,你在南山每一场胜诉时,微微扬起的嘴角……

别了,许老板,再不能与你把臂同游,去四十二楼看看,饱览歌舞艺术的真谛……

别了,安妮、莎莉、武藤、千代、贝比、圆圆、冰冰、咪咪、代璐、津瑜……

别了,亲人……

前生种种,就此别过。

这一别,转眼五个春秋。

这一天,是1965年12月,燕京城的一个寻常冬日。

天黑的早,才下午五点钟光景,太阳就看不见踪影了。如往常一样,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辰光里,贾梗,怡然自得。

对于这一方世界,贾公子是比较熟悉的。无他,只因为当年和王公子、许公子、叶公子泡过两个月剧组,欣赏过艺术成为成品的全过程。

蝴蝶翅膀的每一次煽动,都在改变着世界。

穿越而来的近五年时光,改变了很多事。比如,贫寒的家境;比如,曾经为人耻笑的发型;比如,被全网黑为“盗圣”的恶名。

伴着放学的铃铛声,贾梗先到二年级四班,接了妹妹小当,牵起小姑娘的手,一同汇入放学的人潮里,出了校门。

沿着府学胡同向西,到胡同口右拐,朝北不远,就到了四合院大门口。

巷子不宽,两侧分布着不少胡同和规制各异和的四合院,别看在四九城里不怎么起眼,可地理位置颇好,东接交道口、北新桥,西临什刹海,北靠雍和宫、安定门,南望故宫、王府井,谈不上风水宝地,却闹中有静,也算是一块宜居之地。

贾梗还没来得及和周围的同学告别,前院李婶的大嗓门就传了过来:“棒梗,赶紧的,你们家来客人了,快回去看看。”

“哎,谢谢您!”贾梗边说边向同学挥手再见,之后,领着妹妹往四合院里走。

看着两个小的背影,李婶冲着院门口摘豆子的三大妈夸上了:“他三大妈,别说,到底是大了啊,东旭才走几年呐,你看这棒梗可是真懂事了,不笑不开口,从来没见过和谁红过脸的。”

“可不是怎么的,要不说这秦淮茹会养孩子呢,棒梗、小当、槐花,哪个不惹人疼呢……”

没有多理会门口的两个大妈,贾梗和小当穿过二门,直奔中院的西厢房。

挑开棉门帘,小当先嚷嚷开了:“奶奶,我们回来了,咱们家谁来了呀?”

正做针线的张老太还没来得及言语,秦京茹先走过来一把抱住了贾梗“可算回来了,快快,让小姨看看,我们棒梗长这么大了,还认得小姨不?”

“您来了!怎么会不认得呢,您这是几点到的?”轻轻挣开秦京茹,贾梗心里嘀咕,这傻大妞还是来了。

“小姨好!”小当也是脆生生的张口就来。

“到底是城里姑娘,大姨,您看,小当这小模样,真俊呐!”

“你可别夸他们,小孩子不经夸,说不准明儿就给你上房揭瓦去。”张老太客套了一下,又指使几个小的“快别傻站着了,洗洗手,你妈一会儿回来咱们就开饭。”

冲秦京茹笑了笑,贾梗带着小当和依偎过来的槐花去洗手。

这边的京茹和张老太也是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大姨儿,棒梗今年得有十三了吧?”

“刚过十二生日,属小龙,癸巳年冬月生的,转年虚岁十四。”

“还真是哎,这才应了那句话,有苗不愁长,再过个三五年,可不得说媳妇了,那时候,您可就真享清福喽!”

“早着呢,倒是你,我说京茹,找工作的事,咱们家是真没辙,可这亲事你得抓紧喽,过了柱子这个村,可就再没有这家店了,你且等着后悔去吧。”

“何雨柱真有您说的那么好吗,我怎么心里就不踏实呢!”

“你是不知道啊,给何雨柱说亲的就没断过。你想啊,他是三几年来着……”张老太掰着指头给秦京茹说道。

“何叔是三五年生的,属鼠。奶奶,我妈都说几遍了,您就是记不住。”洗完手的小当插了一嘴。 “对,你妈记我的生日都没记傻柱的准,也不知道一天到晚安的什么心。”

眼看着要歪楼,正给槐花擦脸的贾梗忙接过话头,对秦京茹说:“您甭听我们家老太太说什么傻柱、傻柱的,何叔不单厨艺好,而且有内秀,人精明着呢。

可能老太太都告诉您了,何叔家就兄妹俩,咱们这一进院的正房、对面东厢房北屋,都是他们家的,雨水姑眼瞅着要结婚了,回头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不算外快,光工资三四十块,这一片有这条件的,可真不算多。”

“那他这么好的条件,怎么都三十了还找不着对象?”

“跟您一样,就是条件太好才耽搁的呗。”

秦京茹听了忙道:“棒梗,说什么呢,人往高处走,我不就是不乐意找农村的吗,要不你早吃上小姨我的喜糖了!”

“那您可得快点,不说您这眼瞅着也二十好几了,就何叔那儿,好些人等着给介绍呢,真要成了,您想吃口热乎的,可就赶不上趟了。”

“那我真得好好寻思寻思。”

看着满不在乎的昌平大妞,贾梗有点无语。真按照前尘往事那么走,此刻这个奸懒馋滑、挑肥拣瘦的小姨,最终恐怕还得膝下荒凉。

“您慢慢想,小当,干嘛呢,不知道写作业啊?”贾梗打断小当和槐花的嬉闹。

就在这当口,就听屋外自行车声响起,转瞬秦淮茹进门了。

“今儿回来这么早?”张老太问了声。

“今天不加班,就跟街口红梅早早溜了,路上人少,骑的也快。”

秦淮茹应着,又转向京茹“不是说前儿就来吗?怎么今儿才到?”

“姐,这不是前儿合作社修坝,请不来假,耽搁了嘛,快先洗洗,我给你倒水。”秦京茹忙献殷勤。

“行了,我自己来,你歇着吧。”秦淮茹说话间,看了看张老太做的饭菜,转头对棒梗交代:“你何叔今儿有招待任务,估摸着回来晚,他答应给聋老太太做饭来着,怕是跟不上趟儿,你去说一声,妈一会儿再做个菜,好了给她端去。”

尽管知道这便宜妈并不招聋老太太待见,可该跑的腿儿还是得跑。贾梗一边答应,一边支应了张老太和京茹一声,便去了后院。

比起贾家住的二进院,后院要局促些,正屋三间,两边的厢房各只有两间,贾梗绕过西厢许大茂家,来到正房中间聋老太太的房门口。

看着光秃秃的门框,贾梗对老太太是烈属的一些传言,觉得有些好笑。

在这个年代,甚至此后几十年,每一户军烈属的门框上,都会有一块专属的标牌,从没有遗漏的,绝不会因为你高风亮节的推辞而缺失,此时的基层工作,扎实着呢。

贾梗先是敲了敲门,听到应声,才挑帘进屋。

“老太太,是我。”

“棒梗啊,好孩子,这是才放学呀,快来,先暖和暖和再说。”老太太忙不及地把贾梗往炉子边让。

“今儿何叔回来的晚,答应您的那顿饭,得我妈给您做了,您老可甭嫌弃她手艺潮。”

“那不能够,她做什么奶奶吃什么,一准儿好吃。”

“那行,您老歇着,一会儿做得了给您送来。”

和老太太扯了几句闲篇,贾梗告辞出来。没走几步,正碰上推车进院的许大茂。打了声招呼,贾梗便继续往外走。

在曾经熟知《情满四合院》原剧的贾梗看来,除了对不住娄晓娥,大茂同志贪财、好色、欺软怕硬、吃里扒外,集中了东土大唐以后,男人身上的所有看点,就是个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虽遭人唾弃,但大茂的坏,绝比不上他那阴狠的爹。

至于大茂和便宜娘之间曾经的糟烂事,没办法评说,毕竟子不言母过,但贾梗相信,这一世,加之在秦淮茹身上的道德指责和枷锁,不该再发生了。

而大茂和傻柱,俩人都不是好东西,也就无所谓谁对谁错了。大茂一世精明,最终饥寒交迫、房子、女人都落到傻柱手里。

貌似憨厚的傻柱,儿子、房子、票子、女子一样没落下,只差个印把子,就能实现古人五子登科的梦想,勾惹得一众四合院穿越男,幻想取而代之坐享他的一切,这该找三清、佛祖、还是玉皇大帝说理呢?

在原剧中,贾梗和大茂是有过恩怨的,此刻,一切还都没有发生,且行且看吧。

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效子胥……

许大茂做人,优缺点比较明显,喜怒形于色,好防范,不像傻柱,坑人的时候,那才叫咬人的狗,不叫,却稳、准、狠!

“哎,棒梗,等等,我问你个事。”

“您说。”贾梗转身回道。

“走,先跟我进屋去。”许大茂锁好车子,带着贾梗进了屋。

“呦,棒梗来了,快来坐这儿,”娄晓娥往里让了让,说话间,又端过一碟子瓜子让贾梗尝尝。

“您好,娄姨!您别忙了,我和大茂叔说句话就走,家里饭都得了。”看着尽管打扮朴素、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