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我的热血年代 连载

1977,我的热血年代

分类:都市言情 作者:诌虚编戏 字数:4万字 标签:1977,我的热血年代,诌虚编戏 更新:2024-05-28 13:40:33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十月的惊雷渐行渐远,一同远去的还有喧嚣和杂乱,大地焕然一新,春天的脚步近了,近了,一个新的故事即将上演。

1977年8月4日早晨,刚刚复出的邓公亲自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并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高考”。

于是这年冬天,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15岁的陈冀就是燕大经济学院春天入学的一员,他10岁跳级上初中,12岁就高中毕业,然后就结束了在城市里吃闲饭的生涯,成了一名光荣的下乡知青。

他应该是当时最小的知识青年,因为就算是初中毕业下乡的知青,最小年龄也有14岁。大家没事总拿这个奚落他,你说你着什么急啊?在学校多混几年不好么,紧赶慢赶的,就为了到农村修理地球?

还真就是这样的!当12岁的陈冀穿着一身哥哥淘下来的旧军服,踩着一双凭知青证才能买的“劳动鞋“(用废旧汽车轮胎简单制作的一种凉鞋),操着满口的童声,背着一个大大的用煤油灯芯绳打的背包,和一顶写着“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字样配发的斗笠,登上了帖满红色标语的汽车。心里并没有丝毫迷茫和后悔,而是充满了一种见证历史的冲动。

没能成为“老三届”,赶上“后三届”也不坏!是的,陈冀是有“知青情节”的。因为他的身体里融合着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

这是一个爱好文艺的程序猿,麻省理工计算机专业毕业,先后就职多个国内外大厂,从基层一直做到高管,最后自己创业成功。

享受了好多年的技术红利和时代红利,功成名就之后除了享受生活,也要有所追求:玩音乐,办画展,出书,投资电影,秀网课…可惜好景不长,乐极生悲,互联网寒冬来临,为了自救,全公司又是收缩,又是裁员,从上到下玩命的内卷,结果连续几个通宵之后,陈冀就昏死过去…

两年的知青生活既漫长,又短暂,很快就恢复了高考,作为MIT毕业的博士,现在的高考全是送分题,数学,理综,英语,满分,政治和语文也是高分,陈冀以总分第一轻松考取燕京大学。

之所以选择了经济学是因为,宇宙的尽头是资本,搞计算机的,搞互联网的很赚钱,而搞资本的更赚钱,码代码的是玩不过研究数字的,一切产业都是在给资本为王前驱。

1988年2月下旬的一天,陈冀拿着燕京大学经济系的录取通知书。带着插队的所有行李从西王路村直接到燕京大学报到。

同行的还有插队时的知青队长尹钢,他是燕京162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的,也在顺义县高丽营公社西王路大队,他也考取了燕大经济系。

尹钢今年19岁,比陈冀大4岁,在知青点的时候两人关系最好,还是在尹钢的帮助下,陈冀才当上大队的广播员,唱唱歌,读读通讯稿,偶尔搞搞文艺活动,客串一下食堂管理员和记工员。

每天能拿满10个工分,还不用天天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不是尹钢帮他得到这个“小广播”身份,陈冀的下乡生活一定不会这么轻松,生产任务完不成,工分就拿不满,填饱肚子都会成为问题,到时候还需要让家里来贴补。

陈冀家里是老燕京,父母都是外交学院的老师,1969年学院被停办,全体师生被下放赣省干校劳动,妈妈陶蕙心因为身体不好,孩子还小,得以留在燕京,爸爸陈亦文直到前年才得以从赣省回来。

去年原外交学院的三十五名教职工联名上书中央同志,请求恢复外交学院。最近国务院第166号文件明确批示决定:“恢复外交学院”。

陈冀姐弟四人,大姐陈湘就是外交学院毕业的,今年26岁,在外交部工作,哥哥陈京23岁,16岁的时候也考入外交学院。

1970年1月3日,下放赣省的外交学院办公室撤消,校舍、设备由解放军总政文工团接收,文书档案全部销毁,外交学院至此已不存在。

书读不成了,陈京于是参军去了珍宝岛,后来被推荐进入军校学习,现在是副连职宣传干事。二姐陈渝18岁,高中毕业后在服装厂工作,这回也考入燕京外国语学院,去年10月就已经开学了。

陈冀是家里的小老幺,他和陈渝同一年高中毕业,按照年龄原本是应该让陈渝下乡插队的,陈冀主动要求下乡,让陈渝留在燕京照顾妈妈。

……

陈冀和尹钢到了燕大后,很快就办好了入学手续,一位女同志领着二人到了宿舍,燕大37楼213房间。

37楼在燕大校园的最南端,走进213房间,见屋里已经有一位军人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看书。经过寒暄和自我介绍,得知这位军人同学叫寇为民,他正在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燕大的同学就这么厉害,随时随地,如饥似渴的,抓紧时间学习。

213房间不大,共有三张上下铺床,看来这间房要睡六位同学,尹钢看着两张下铺已经有行李,就把自己的行李放在另一张空着的下铺上。

陈冀也想要一张下铺,因为睡上铺上下床不方便。可是不能和老大哥争,就把行李放在尹钢那张床的上面。

尹钢也把行李略打开些,放在床上,意思就是我占领了这唯一剩下的下铺。然后,两人就出去办其它事去了。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尹钢先办完事回到了宿舍,见屋里多了几位同学,但尹钢的行李却被挪到另一张床的上铺去了。

尹钢立时有些不高兴,便问:“谁把我的行李挪过去了?”这时有一位年纪略大一点的同学回答:“是我挪上去的,我叫张文相,我年纪大,上下铺不方便。”

尹钢当过知青队长,管过上百号人,肯定是有些脾气的。当时就火气上涌,说:”这下铺是我先占的,你若想换,也得等我回来商量后才行,你怎么搬上去的,怎么给我搬下来。”

于是二人便吵起来,互相更是揪着脖领子,谁也不让谁。

这时,旁边的几位同学有些尴尬,正不知如何处理,寇为民过来劝架了:“你们别吵了,我看这样吧,老张岁数大,老张睡我的下铺吧。”

寇为民是我们六人中第一个来报到的,他的下铺靠窗,位置最好。于是这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老张把他的行李搬到寇为民的下铺,寇为民睡上铺,尹钢的行李回到陈冀的下铺。后来才知道,老张比尹钢大11岁,是77级经济系班上年纪最长的同学。

这就是陈冀和尹钢来燕京大学报道的第一天。213宿舍有六位同学:寇为民、张文相、何秀峰、胡云礽,尹钢,还有陈冀,陈冀和张文相是二班的,其余四人均是一班的。

……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