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九万里 连载

江山九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小王叫我来巡山 字数:3万字 标签:江山九万里,小王叫我来巡山 更新:2024-05-23 00:43:13

运筹帷幄,江山九万里。胜败?天定!存亡?岂能由天定!心付于卿,纵魂牵梦萦,唯恨身早已付了社稷。撩枪策马,就热血黄沙,只在疆场城头与王旗。臣子恨,何时灭?君王恨,亦何时灭?古月照今人,并沧海横流……山河 ...

公元805年。

农历七月上旬。

唐,大明宫政事堂。

当朝四位宰相韦执宜、杜佑、高郢、郑珣瑜正准备用午膳。

按例,宰相用餐,天大的事不可入堂打搅。

这一顿大菜八盘,小菜十六碟,配以消暑例汤。

天还没亮便来到这政事堂,整个上午都在批阅奏折,几人都是又累又饿。

没办法,新皇年初登基,誓要辟旧革新。

当今皇上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期间三次经历藩镇节度使叛乱。

甚至在二十二岁的时候,乱军入京,他的父皇竟撇下他跑了,逼得他登上城头提剑拒敌,四十多天激战,叛军被平时,他却浑身是伤地护住自己的侍读大臣王叔文。

如果说国局动荡是对他的磨难,那么婚姻的不幸又是什么呢?

贞元三年,父皇德宗竟抓住了他的大老婆——太子妃萧氏与自己的家臣李昇、彭州司马李万、蜀州别驾私通的证据,关键还行巫蛊诅咒父皇。

蒙在鼓里的他被好一顿训斥后,决议与自己的表妹太子妃合离,因此担上了撇清罪名的嫌疑,差点被废。

好不容易保住了太子位,临父皇驾崩前一年竟又中风了,要不是中途好转和两位侍读近臣王叔文和王伾的拼死力争,半身不遂的他铁定就会成为第一位被堂兄弟夺走皇位的还活着的瘫痪太子。

命运多舛的他深知民间疾苦,更有革除弊政的决心,哪怕登基之后又卧床不起……

翰林学士王叔文和常侍王伾不负所望地替他遥控着政事堂的宰相们。

知遇之恩,当涌血相报,这二人也是没日没夜地替皇上打点着大唐社稷,尽管现下的大唐早已不是边关揖首天可汗,烟花簇庆大明宫的时代。

“哎呀,啧啧啧。”

高郢提起筷子来。

众人都准备开吃,却突然闯进一个人来。

“不巧,你看看,王某人这一天天焦头烂额,竟没发觉到了午膳时间了。”

是翰林学士王叔文。

韦执宜赶忙放下筷子起身,“是王大人,要不咱们一起?”

其余三位宰相也跟着附和,“来,我们都还没动筷子呢。”

翰林学士本是陪着皇帝吟诗作赋的亲近士人,因其特殊的地位,又被私下称为内相。

就这职位,几十年前的李白也当过,可他遇到的是搂着嫩草的老牛李隆基。

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王叔文他们就比李白幸运多了。

眼看人家都堆笑邀请,王叔文拱手一边回礼,一边往枢机室走去。

哎呀,诸相,下官有要事找韦相爷,耽误不得。”

政事堂由东往西,有严格的区域划分,分属不同职能,礼、工、刑、户、兵、吏、枢机。

除了四处巡视外,宰相们活动办公集中在吏官和枢机区域。

枢机室不常进,都是机密决断的时候使用。皇帝来此,通常也直入枢机室,招臣问询,在西北角。

众人都扭头愕在那里。

可王叔文却很自然,刚到室门口,便回头朝韦执宜招手,“韦相,愣什么呢?快过来呀,快呀。”

“啊……”

“哦。”

韦执宜放下筷子,跟了过去。

眼见王叔文和韦执宜一前一后进入内室,竟关上了门,三人慢慢地放下了筷子。

他们最起码得等韦相出来一起用餐吧。

“处机,皇上的龙体?”

韦执宜唤着王叔文的字,面露忧虑。

亲近的人都称字,而不唤名。

王叔文略微笑了笑,“还那样,饮食量还行。”

谈到饮食量,午膳时间的王叔文想起了吃,起身打开室门,朝外唤道:“来人呐。”

侍卫抵近门口,王叔文吩咐道:“拿些吃的来吧,我和韦相边吃边谈,快去。”

侍卫也认识王翰林,哪里敢说一个不字。

杜佑、高郢、郑珣瑜三人饿着肚子,竟看着侍卫端着大盘大盘菜饭往内室而去,满腔不爽立马上头。

“这,这搞什么?”

杜佑无奈地劝道:“诶,要不咱们也吃咱们的?”

高郢也无奈,干脆拿起筷子夹菜,“吃吧吃吧,咱们也吃。”

郑珣瑜拿起筷子,满腔怒火嗖嗖地外冒,实在夹不下去,一把将筷子拍在桌子上,起身大踏步出门。

“我病了……”

高郢和杜佑望着郑相的背影,瞬间也没了食欲,放下筷子,坐在那里发愣。

内室之中,王叔文一边往韦执宜碗里夹菜一边问:“宗文兄,皇上让舒王和广陵王两人出面中秋大宴,您觉得……”

韦执宜有些诧异,忙放下筷子,“处机,这舒王是文采风流,但他是王叔,又不是先皇亲出,广陵王虽然年轻,可他是名正言顺的皇长子,何必多此一举。”

“多此一举?”

“是啊,这还不多?何况那舒王在先帝的时候就和皇上争过太子位。”

王叔文凑近韦相耳朵,“顾全大局。”

“此话怎么说?”

“皇上明示牛昭仪,说太子年轻,易受藩镇武将蛊惑,而舒王年长,支持革新,能承大业。”

韦执宜猛地起身,忙扭头看闭紧的室门。

“处机,这话可不能……”

王叔文打断韦执宜,“嗨呀,宗文兄过于谨小慎微了。”

看着王翰林自顾自地大口吃起来,韦相小嚼了几口菜。

“处机今日就为这事而来?”

“嗯,就是这事,就是这事。”

狼吞虎咽的王叔文饱了,放下碗筷离座。

韦执宜也放下碗跟了出去。

堂里的高郢和杜佑见二人出内室,起身拱手道:“王大人这就走了?”

王叔文微笑着,一边拱手回礼一边往外走:“二位相爷辛苦啦,不必客套,快快用餐,快快用餐。”

“诶,郑相呢?刚还在呢。”

刚至政事堂门口的王叔文回首问起来,声音不小。

高郢忙回道:“郑相家中有急事,去去就回,去去就回。”

“噢,我当是身体有恙呢,郑大人年事已高,这没日没夜公事,若有恙,该歇歇。”

“那是,那是。”

眼见王叔文远去,韦执宜久立在门口不动。

王叔文离开政事堂,一路往皇上暂居的长庆宫而去,穿廊过亭,刚好在一假山湖边遇到了从长庆宫过来寻自己的刘禹锡和柳宗元。

王叔文先迎了过去。

“梦得、子厚,你们是从皇上那里来?”

刘禹锡字梦得,柳宗元字子厚。

“处机兄,我们正要来找你。”

刘禹锡拉住王叔文走进假山一处凹造避风处,从袖里掏出一封信函。

“处机兄,西川道节度使韦皋大人托支度使刘辟送来了银钱三十万,请向皇上进言,将剑南西川、东川、山南道三川铁盐军调集中,以御吐蕃、南诏和僰人入侵。”

王叔文瞭望四方,未见其余一人,开信了然。

“搜刮民脂民膏,献先皇以博取私利,而今竟异想天开,节度三川,他又想做我大唐第二个安禄山吗?”

柳宗元一边思虑一边道:“处机兄,这韦皋向先皇献私贡讨欢,以谋取私利是不假,但其人并非大奸大恶之徒,这些年西南吐蕃、南诏等群经常扰边也是事实,三川分令常致战机贻误也是事实,咱们可以趁此机会拉拢他。”

“子厚此言差矣,不论何种缘由,待他节度三川,一家坐大之后,就算原来是忠臣、贤臣,那时多的心思恐怕就由不得他自己便生出来了,你我恐成大唐罪人。”

刘禹锡不同意柳宗元的看法。

王叔文一边点头一边将信逐页交替来回看,“嘿,我说,这韦皋一手王体字真写得有风有骨,令人钦佩。”

刘禹锡凑过头去,“你说这字?”

“是啊,梦得觉得这字不好?”

“诶,好,只怕不是韦皋的笔迹,该是传说中那位女校书的。”

“女校书?”王叔文不解。

校书一职属于机要秘书,是隶属大唐秘书省的官员,虽官秩为九品到八品之间,却职务清闲,待遇优厚,且升迁快速,前途晃眼,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自大唐建国以来,此职位必须是进士出身,且必须是前三甲的人才能担任,因其职位特殊性,个人见解和手迹常能直达天听,因此又被称为宰相起家之良选。

自高祖以来,从校书郎起家的宰相数不胜数,有魏征、虞世南、颜师古、张九龄、姚崇……

因此,校书郎是整个大唐准岳父岳母们最看好的女婿郎君,榜下抓女婿,抓的不是进士,而是校书郎,当然,抓不到校书郎的就只能抓进士郎了。

这突然冒出来一个女校书……。

柳宗元解释道:“处机兄怕是忘了,先帝德宗之时,韦皋就上本奏请封蜀中一奇女子为校书郎,好像姓薛名涛,字洪度,言其人天香国色且多才多艺,政事见识远超诸多男儿,西川道一众文书处置多年来都是出自她手,无有不妥,内外称赞,先皇以校书郎必进士优拔者任之的惯例给回绝了。”

王叔文想起了,是有这么一回事。

“这不胡闹吗,快把那刘辟扣了,正好以此为由,先把西川压住。”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