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刑警生涯 连载

追忆我的刑警生涯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虎门小将 字数:4万字 标签:追忆我的刑警生涯,虎门小将 更新:2024-05-31 14:58:33

刑警生涯已过,一幕幕往事时常浮现心头,辑录成文,记录一起起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的过程中,也纪念我那逝去的峥嵘岁月。

我叫李军,是个80后,农村男孩,父母都是普普通通本本分分的农民,家里没有啥背景,也没有啥钱。我还有一个姐姐,家里人重男轻女,据说我出生的时候,一听医生说是个男孩,激动地我爷爷奶奶哭的稀里哗啦。

农村家庭怎么改变境遇?一种是多生孩子,尤其是男孩多的话,一家人在村子里就能横行无忌了,农村有限的资源也会不可避免的被这家人多吃多占。另一种情况就是有文化的人想办法走出农村,我们村里就有那么一两个出人头地的人,一位据说是很早在乡政府里做通讯员的,后来在乡里谋得了一官半职,就没有让他回家务农,在乡政府有个体体面面的班上着。这位论辈分我得喊叔叔,偶尔回家会骑着单位的偏三摩托,妻儿坐在那个挎斗里,挎斗边还高高举着一个圆圆的警灯,突突突突的回老家,别提多威风。那时候我还小,跟村里的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每次在村里最宽的主路边看到那辆偏三摩托,总是羡慕的不得了。等人家走完亲戚喝完酒,再醉醺醺的骑着那辆三轮子返回乡政府的时候,我和小伙伴总得跟在后面跑上一阵。另外混的比较好的就是几个教书匠,一个正式教师,两个民办教师。正式教师那位在我们临近乡镇教书,见过几面,年龄比较大,每次回村都穿的板板正正体体面面。民办教师那两位就比较年轻了,是学习比较好的孩子,学到一定程度之后被村里或者乡里给安排到了学校教书。这几位虽身份境遇也有差距,但是不管怎么样,人家算是从庄稼地里拔出腿来了,比我那晴天晒脱皮雨天两腿泥的父母在谋生活上轻松太多。

我父母都很平庸,人又老实本分,家不大业不大,靠着几亩薄地维持生计,生活是看不见起色的,也就只能指望着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说不定一飞冲天呢。我姐大我七岁,据说是挺贪玩,心眼挺多,学习不好,义务教育没接受完就辍学了,所以一家人把改变生活境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我算是不负众望,小学到初中,总成绩第一、单科成绩第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奖状拿到手软。高中贪图了个小便宜,为了免三年学费杂费的条件,放弃了市里最好高中伸出的橄榄枝,去了区里的重点高中,为人家三年后冲击新的高考升学率做贡献了。结果就是,自己虽说做了鸡头凤尾里面的鸡头,但奈何学校这老母鸡飞的低啊,我这鸡头硬生生连重点本科的门槛还没飞过去呢。现在想想我挺佩服当年的自己的,经历了地狱一般的高中三年后,我竟然在高考成绩出来的第二天放弃了报考二类本科的机会,毅然决然的跑到了当年失之交臂的市重点中学报名复读去了。后来听我爸说,在我复读的那一年,他俩比我紧张的多了,怕我学习压力太大坚持不下来,又怕我复读一年后成绩不升反降接受不了。我爸说有几次我妈晚上睡着睡着突然就坐起来,说是做梦梦见我没考上。我倒是在复读那一年真正做到了没心没肺,不去想自己背负的家人的期望,也不去想自己在乡亲们心中背负的盛名,反而是成绩突飞猛进,踏踏实实熬了一年,轻轻松松走下考场,面对来接我回家的姐姐,也是轻描淡写一句“静候佳音”。梦想成真,复读一年成绩提高了60多分,超出省教育厅公布的重点本科分数线也将近30分。

有了好成绩接下来就得报考志愿了。以我当年的分数报考省内最好的大学是问题不大的,但是这时候我却想起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骑偏三摩托回家的那位。咱国家的老百姓有着极深的官本位思想,你生意做得再好,还是比不上在村里乡里混个一官半职。另外,政府部门里公安在老百姓眼中知名度又是数第一的。现在到了自己选择将来的人生道路的时候了,这个在我心中一直羡慕不已的公务员身份却悄然冒上心头。当时我对公安院校的了解并不多,知道我们省里有一所警察学院,里面有专科有本科,分数还不低,公安部下属的还有一所公安大学,一所沈阳刑警学院,都是赫赫有名的学校。以我当时的成绩,如果不考虑体能测试和面试因素,考省属的警察学院应该是把握很大,部属的两所警校据说会在成绩之外优先录取英烈子女,还要考虑更多政审等因素,不确定性增加,不过我考虑公安类专业跟军校似的是提前录取批次,录取不上不影响正常普通大学的录取,所以,我抱着要读就读最好的警校,人家不要大不了我再读省内最好的大学就是了的想法,凭着一股子蛮劲和犟劲,愣是填报了专业第一的刑警学院。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体能测试、面试、政审,以及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刑警学院的一纸录取通知书。

很多男孩子都会有一个当兵扛枪的军旅梦,警校虽然不是军校,但是实行的也是类似于军事化管理的警务化管理,学生被编入按年级成立的大队,各大队按专业编为中队,各中队再按照人数划分为若干区队。区队也就是普通大学里的“班”,只不过班长称呼为区队长。我们每天按时起床、跑操、就寝,上课的时候要列队带向教室,上课前区队长要向授课老师敬礼报告应到和实到的人数,文化课学的是从宪法到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从审讯技巧到犯罪心理的各类应用型的课程,警体课除了练体能就是训练各种警务活动中应对各种状况的技战术配合,甚至课外兴趣小组都是各类拳击社、跆拳道、散打、合气道等等搏击类社团。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的贴近警察的实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觉得自己真的在经历别人口中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吗?这踏马不就是座军营吗,平时不许出校门,周末每个宿舍也就只给2个请假名额!不比别的,就这男女比例,一个区队才合着6个女生,一个个即使长得五大三粗跟门口保安似的,还愣是一个没有剩下!同城高校女生倒是很看好我们学校的帅小伙们,无奈这封闭式管理不近人情啊,她进不来咱出不去,那还谈个锤子!

我倒没有在大学期间就着急忙慌的谈恋爱,不是咱清高,是咱实在不会谈。初中的时候学习好爱打闹,很讨女孩子喜欢。高中的时候知道升学有压力了,一下子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所有精力都花在了背课本做习题上面了,复读那一年自己甚至都没有认识班里一大半的同学,更别说跟女同学搭讪交流了,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做两道习题呢。

进了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在恋爱这方面怯懦胆小的书呆子。一方面不知道怎么谈恋爱,平时说两句玩笑话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幻想一下怎么跟女生单独相处就会很焦虑很打怵。两个人一天之中在一起多长时间才恰到好处?相处短了会不会过于冷淡?相处时间长了腻了怎么办?冷场了怎么办?什么时候该散步?什么时间该制造点小浪漫?各种节日该怎么准备?该怎么跟她的闺蜜、舍友相处才会让她觉得有面子?等等,想想就头大。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在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恋爱所带来的一大笔开销也是让我望而生畏的一个因素。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结束后回家过年,我无意中在爸妈摆在电视机上的月份牌上看到了我上学期间老两口的“日记账”,就差吃馒头咸菜了,让我怎么能够再忍心浪费他们的一分钱花在跟女孩子“花前月下”上呢?

为了掩盖自己在恋爱方面的怯懦和窘迫,我在大学期间更加尽力的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只会埋头学习的书呆子形象。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认真记,下课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占用起来,不是泡在图书馆里,就是在拳击社挥汗如雨。

世界是公平的,当别人在宿舍打牌、玩游戏的时候,我却在图书馆研究怎么通过足迹特征判断一个人的年龄和身高,怎么通过处理尸体的手段来推测凶手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何准确的拍摄脚印、指纹及其他关键部位特征等等。别人在操场上遛弯,在球场上驰骋的时候,我却在拳击训练馆里打沙袋、练体能。虽然我可能错过了别人应该在那个年龄段享受到的美好时光,但是我却收获了踏实和满足。刑警学院号称中国福尔摩斯的摇篮,四年的警校生涯,我觉得我没有虚度,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以及知识储备,我已经为将来走上刑警的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