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山 连载

大红山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青山翁 字数:4万字 标签:大红山,青山翁 更新:2024-05-08 11:34:30

岁月如歌,往事如诗。我们这一代人的上山下乡岁月,是生命中的一段独特旋律,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情感和记忆。这段经历,或许有苦涩,或许有甘甜,但都是我们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我用文字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不是为了 ...

情怀,思念,记忆虽早已远去,懒怠和遗忘倒是接踵而来。费力气的事总不想去干,晚上默背三遍的事,早晨多数是忘掉。明明知道外孙背错了乘法口诀,也懒得提醒,主动成了过去式,被动成了常态。白日做梦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近日与好友回家乡草原兜了一圈,结果被美丽的草原所触动,所震撼。勤劳的人民感动了上天,南雨北调了。连年的充沛雨量,使无雨而荒凉多年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生机勃勃。美丽无比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噢!回来后,久久不能平静,往事总是那么容易就涌入脑海,跳入眼帘。就连已习惯了的早睡,也常常不能正点入眠,即使是勉强躺下,也由不得胡思乱想,睡梦中常常被乡思的梦,莫名其妙地突然唤醒。原本早已忘却的那些无论是美好的,圆满的,还是残缺的,痛苦的往事,像大海的浪花一排连着一排,一个接着一个地撞击而来,搅动着开始老化和懒怠的心脉。

这几天,我感觉我越来越容易被打动了,甚至还有点冲动,仿佛又年轻了几十岁,回到了当年,一瞬间懒怠和的遗忘就轻易地被赶走了!是呵,我和草原有着剪不断的情缘。走,到草原,到大红山。到我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地方去!草原是我们永远的情怀,D大队是我们永远的思念,大红山是我们永远抺不掉的记忆。

二〇一九年,八月八日,又是一个值得记下的日子。上午约八时,我们一行六人,驱车前往阔别了四十多年的大红山。今天是秋日第一天,天高云淡,惠风和畅。我们的心情都很好,如同回娘家一般。说说笑笑,海阔天空地吹上几句。忘不了同学见面总要调侃的过程。三百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脑木更苏木境内,此时大约下午三点,杜尔伯特草原热气腾腾。油黑发亮的柏油路弯弯曲曲,犹如仙女漫舞着一条长长的哈达,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舒畅。我们行驶在路上觉得非常浪漫。这几年国家为了强国富民,在茫茫戈壁滩上修建了好多条这样的柏油路,这仅仅是其一条,这一条路直通大红山。这条路上往来的车辆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静悄悄地盘卧在这里。在这样的路上行驶,是件很浪漫的事情。虽然这几年来往的车辆有所增多,但还是显得寥寥无几,可就是这寥寥无几的车辆,却承载了多少人,来来往往希望,完成了几代人,朝朝暮暮的梦想。这是辽阔草原通往幸福的一条天路。有了这条路,草原显得更美丽,更丰富,更多彩。

空中飞来飞去的小鸟,常常和我们进行着奔跑比赛,一会儿车前,一会儿车后,左边瞅瞅,右边睢睢,冷不丁叮来一个急旋,一个俯冲,腾飞,像常事一样挑逗着我们。开车的伙伴生怕撞着它们,见到它们冲来,不得不放慢速度,而它们却若无其事一般,顽皮中略带嘲笑,啼鸣几声,远远离去。一会儿不知又从何而来,变换着姿态,变换着方式继续挑逗着我们,“好自在呵”,不知是谁,望着顽皮可爱的小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的声音,‘下辈子我要转成一只小鸟’。真是呵,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赞叹鸟儿的飞翔,羡慕鸟儿的自由。若真的有下辈子,转个小鸟又何尝不可。

喧闹的城市,或多或少让我们有些厌倦了,此时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兴趣已被这些活泼可爱的小鸟所牵动,一点一滴地融入和倾注到了这一望无际的莽莽草原里。路两旁,懒散的牛群得吃得个个膘肥体壮,挺着肚子,扬扬得意地看着我们,‘姆,姆’地好像是在告述我们,“这里好吧,这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天堂’。

是呵!这里确确实实是它们的天堂,是万物生灵的天堂。此时我真想让车停下来,屈膝在任意一片草坪旁,和这些生活在天堂里的小草,动物,以及这一片片沃土,一洼洼青潭。询问探讨一下,生命的喜怒哀乐,万物的法规,天道的伦理怎样才能自由地活在天堂。

弯弯曲曲,曲曲弯弯,我们沿着这条路,由南向北继续行驰。我们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长,最终通往哪,但我们知道大红山是必经之路。三百多公里的路,没觉得怎么,就到了大红山周边。车爬上了一个小山顶,大红山赫然在目。

大红山橫亘北国边彊,海床遗迹,是远古恐龙的家园,现在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山顶较为平整,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10公里,山体呈褐红色,故称大红山。

大红山,在秋日柔和的阳光照耀下,犹如苍天刻意挥毫泼墨,赐予我们一幅美丽的画卷。地表的潮湿,充足的日照,使得山间冉冉升起的轻雾,时隐时现,与游荡在山顶,忽明忽暗的云朵呼应,使这幅本就美丽无比的画卷,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和无限的遐想。真有,

秋风肆意野茫茫,

满目芳草秋意长。

天籁之音何处起,

深山幽谷有神香。

清泉潺潺石上过,

白云悠悠山间藏。

此景只有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尝。

大红山越来越近了,很快就到了山底,四十多年未见了,真是,‘物是人非’呵,我们已是满目苍霜,而大红山依旧是那样雄伟,高大,壮观,美丽。郁郁葱葱的山顶,红润且透着光亮的悬崖,犹如一排排威武的天神屹立在那里。铜墙铁壁般地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我凝视着大红山,脑海里,那个常常勾起我思念的神奇传说,渐渐地浮现在了眼前。

大红山藏着很多古老的神话,相传在很久之前,这里住着一对虔诚的夫妇,他们有个儿子,儿子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有一天,夫妇俩将儿子叫到跟前说,孩子,你已长大了,你得离开我们,到远的地方去,雏鹰只有远飞,才能练出强硬的翅膀。孩子你去飞吧,去成为雄鹰吧!儿子依依不舍地走了。过了些日子,夫妇俩很想念儿子,他们天天站在屋后的小山丘上瞭望,期盼儿子归来,时间长了,他们觉得这个小山丘不够高,看得不够远,就背来泥土,沙石,倒在山丘上,垫在脚下,山丘一天一天地增高了,站在上面望的更远了,可他们还是没有望到儿子,他们没有灰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如既往地继续往山丘上运土,希望站得高,看得更远。看到他们的儿子。他们的行为感动了神灵,一天,突然,不知从哪里成群结队地来了很多飞禽走兽,都往小山丘上运土运石,小山丘,很快变成了一座宽阔高大的平顶山。

夫妇俩看到如此场景,无比激动,他俩跪伏在地上,虔诚地向神灵致谢。感谢神灵赐予了他们这座大山。他们祈祷神灵保佑,呵护他们的儿子,茁壮成长,快快成为一只雄鹰,祈祷神灵,让他们的儿子,能回来看望他们。从那以后,他们再没有往山上运土,只是每天坚持上山,一如既往地向远方瞭望,望呵,望呵,日复一日,他们眼睛越来越模糊了,连脚下的小草,泥土也分不清楚了。

一天,空中突然飞来一只巨鹰,在两位老人头顶上飞来飞去,展示着各种飞翔的本领。猎食的技能。二位老人见此状,似乎感觉到了什么,高兴地大喊,‘儿子回来了,儿子成雄鹰了’。雄鹰在天空中,长长地啼鸣了几声,慢慢地飞走了。从那以后,这对慈祥的老人再没有走下山,朝着雄鹰远去的方向,带着喜悦和无比的安详,永远地矗立在了山顶。他们的身躯慢慢地和大山融为一体,他们的血液渗透在了山中,慢慢地发热燃烧了起来,最终形成了熊熊烈火,大火一直燃烧了九九八十一年,火熄灭后,山成了红色,且更大,更美,更壮观。在山的中央。远远望去,犹如两位慈祥的老人,笑眯眯地凝视着远方。呼唤着远方。她们的身旁簇拥一群翘首欲飞的雄鹰,守护着大红山,守护着家乡,守护着这片神圣的草原。

后来,人们在大红山,常常看到雄鹰带着雏鹰在这里展翅飞翔。看见它们在大红山的峭壁上筑了巢,人们都说,老人家的儿子在这里扎了根。

我深情地凝视着大红山,情不自禁地喊道,

“我们回来了”,

大红山似乎听到了我的呼喊,山间里久久地回荡着一个声音。

‘我们回来了,我们回来了,’

此时大家的心情似乎都一样,深情地瞩目着大红山,望着这阔别已久的大红山,望着传说中古老的蒙古族阿爸阿妈。是啊,这里有我们的阿爸,阿妈。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思念的心情,慢慢地,轻轻地走向山顶。此刻,我心中却有难言的羞涩,我们很长时间没有回来了,记忆中已忘却了这座和我朝夕相处八年之久的大红山。

上了山顶,我们深深地向大红山鞠躬致意,蹑手蹑脚地踩着热腾腾的沙土和柔软的草坪,向深处走去。但我们生怕踏伤了还在生长中的小草。生怕一不小心,亵渎了日夜呵护这一方疆土的神灵。我们不走了,找一块裸露着红色的土地,躺了下来,像是躺在妈妈的怀抱中,静静地享受着母爱的温暖和大红山特有的芬芳。

这几年,到草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沿着杜尔泊特草原上的这条天路,慕名来大红山的就更多了,全国著名的蒙古族阿妈——都贵玛曾经就生活在这里,他那感人肺腑的故事,大部分是在这里诞生。这也使得大红山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大红山景点,不设管理站,没有售票处,更没有商业零售。没有人为修建任何景点。在山口处,立了一个巨大的石碑,简略地介绍了大红山的地貌,以及形成的年代和它独特的结构。这里的一切仍然是那么的原始古朴。在这里可以自由行走,尽情地享受草原和大红山带来的一切欢乐和美好。

过了一会儿,我们起立簇拥在一起,向远方眺望,看着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草原,看着美丽的D大队草原,那种爱屋及乌的情感,使我陶醉,令我骄傲,我犹如千千万万颗小草融入了这片浩瀚的疆土中。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这美好的一切。

我们一会儿指指那里,一会儿指指这里,你一句,我一句,争先恐后地述说着当年,描述着山山水水,个个都像满腹经纶,饱学经霜的大学士,滔滔不绝。是的,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好多在别处无法学到的知识,掌握了好多一般人无法掌握的本领。这里有我们好多好多的事情,好多好多的故事,这里有情同手足的兄弟姊妹,有慈如父母的‘阿爸,阿妈’。恐怕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这里我们太熟了,这里曾是我们的家。四十多年前我们的意志在这里锤炼,我们的雄心在这里陶冶,我们的青春在这里燃烧。我们的梦在这里放飞。

不远处,一群骆驼,向我们张望,我们也会意地向它们走去。几位女伴,以中国大妈特有的风格,脖子上围上各色各样的纱巾,摆出各种姿势和这群可爱的骆驼合影录视频,这群骆驼像是早已习惯了这种场合,选择着各种姿态尽量地满足这些大妈的嗜好。我看着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倚老卖老地向它们高声喊道,“回去告诉你们的爷爷奶奶,曾在这里上山下乡的那伙知识青年,回来啦”!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