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农 连载

季汉大司农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明月归尘 字数:9万字 标签:季汉大司农,明月归尘 更新:2024-05-15 16:04:33

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农大李俊穿越到三国,拜入司马徽门下,刘备马跃檀溪后请他出山。筛粮种、改农具、行军屯。以农为基,吞食天下——我的目标,把田种到许昌! ...

“子章兄,子章兄!”

外边传来连声大喊。

李俊揉了揉耳朵,无奈一叹,放下手中书简。

真是……

没一日清闲。

片刻后,一道身影不及汇报,迅速推门而入。

来人面带喜色。

“子章,刘皇叔来了!”

“嗯?”

李俊微微一愣,而后有些恍惚。

刘备……

是了。

今年是建安十二年,刘表身子日渐孱弱,离死不远,对刘备的忌惮也越深,想来是被蔡瑁追杀逃到此间。

他神态恍惚,而后轻声一叹。

不知不觉六年了。

六年前,李俊在农业大学上学,结果一场意外把他送到了这东汉乱世。

好在。

他所在的荆州比较安定,距离水镜庄不远,李俊一番辛苦总算拜入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

一晃就是六年。

李俊明白。

如今时节天下局势已定,以他身份想白手起家、争霸天下几乎不可能。

要找个主君,自然挑好相处的。

曹操被他第一时间排除。

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看看刘备,但……

他年纪太小了。

六年前刚穿越时,他才十二岁。

虽说甘罗十二岁拜相,但世间没几个甘罗,也没几个人会信任十二岁孩童。

包括刘备。

更何况。

李俊明白,即便他有穿越优势,但还是需要读书增加底蕴。

磨刀不误砍柴工。

唯有自身够强,才能引起重视,施展才华。

拜师后,司马徽很重视他,要求极严,轻易不允许出仕。

所以。

这水镜庄,他一呆就是六年。

即便如今也只有十八岁,在这时代还未弱冠,但前段日子水镜先生已经为他取表字——

李俊,表字子章。

这意味着他得到认可,可以出师入世。

刘备马跃檀溪未必是真,但被蔡瑁追杀逃到这边大概是真的。

李俊大脑运转,而后笑问:“刘使君在老师那边做客?”

“是的,先生让我问问,你有没有兴趣前去一观。”

司马徽的书童点头。

李俊眼睛一亮,明白司马徽意思,当即点头:“我这头骟了的猪已肥,正好宰了待客,还请老师引使君到家中作客。”

“真的吗?那我马上去喊人。”

书童哈喇子流出,迅速跑了出去。

李俊的猪与其他家不同,异味很少,烹起来甚是美味。

只是……

按李俊说法,他的法子眼下成功率很低,不宜推广。

李俊倒不是敝帚自珍。

他前年买了五头猪仔去势,结果就成了一头,去年用了些草药、消毒之法,倒成了两头。

有进步,但不大。

猪仔也不便宜。

去势后肉确实更为美味,但不知情者不会付出高价钱购买,销路是个大问题。

若想推广,这样的水准不足以令百姓信服。

所以。

李俊没有尝试推而广之。

不过一些种植之术,他倒是略有推广。

比如沤肥。

最初不是每个人都乐意听他这孩童的言论,但种了一两年效果极佳,很快其余人就跟着学了。

因此。

能不能行,还是得看效果。

入仕也是如此。

李俊笑了笑。

片刻后,一声声凄惨的猪叫响彻水镜庄。

……

“抓住尾巴!”

“按住脚,不要慌——”

“好了好了。”

嘈杂的声音后,猪叫声逐渐衰弱。

李俊放开,任其余人按住肥猪,慢慢放干最后的血。

此刻,他瞧见外围两道身影垫脚围观。

一人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此刻捋须而笑,另一只手指着内部跟旁边的奇异男子说着话。

而那奇异男子……

虽没到双耳垂肩那么夸张,但一对耳朵确实吸睛,双手也比寻常人更长。

刘备?

李俊心头了然,悄然挤出人群。

“老师、刘皇叔,请里边坐。”

“哈哈,不打紧不打紧,我在这边看看也好。”

司马徽摆手。

旁边的刘备连忙还礼:“备早闻先生大名,今日终于得见先生!”

“玄德公听说过在下?”

李俊略微吃惊,而后了然,“可是元直师兄所言?”

早在刘备驻扎新野没多久,徐庶就去找了刘备,在刘备门下担任要职,但这些年曹操忙于统一北方没什么战事发生。

同时,徐庶不善内政,所以没什么名声传出。

“正是,元直称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水镜先生亦是夸赞,备倾慕已久,今日总算能聆听教诲,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刘备姿态极低。

李俊心头感慨不已,连称“不敢”,而后领着刘备进了屋内。

司马徽笑呵呵的捋须,没有跟着进来,而是在外边看杀猪。

到屋内,二人对拜,而后坐下。

李俊思量片刻,道:“将军可见过孔明师兄?”

“得元直引荐,见过一两回,得孔明指点已有方向,只可惜……”

刘备情绪低落的叹息,为不能招募到诸葛亮而遗憾。

李俊了然。

此时的刘备已见过诸葛亮。

只是拜访的一两次,依旧没能让诸葛亮下山入仕……

倒也正常。

三顾茅庐有演义成分,现实当中,大概率是没办法像那样鸽两次,最后一次直接出山,更大可能是坐一起聊。

他思量片刻,道:“孔明师兄才华胜我十倍,若得他帮助,可改天换地、再造乾坤。”

刘备一听急了。

这套路他太熟了!

一吹别人,大概率是要拒绝。

他急得快站起来。

“先生,备——”

“将军既然上门,俊自不可能让将军空手而归。”

李俊摆手,而后笑道,“孔明师兄大略极强,我就不班门弄斧,仅有几点补充。”

“请先生教我!”

刘备大喜,躬身一拜。

先前他还以为李俊要拒绝,眼下真是峰回路转。

他太患得患失了。

自打徐庶投靠,刘备就越发明白谋士的可贵,而李俊同时得到司马徽、徐庶的称赞,可见才能不凡。

此外,他打听了一下,李俊在水镜庄名声很大,村民都极为尊敬。

由此可见,李俊才名不虚。

他不怕谈不拢,就怕对方谈都不想谈。

李俊连忙扶住刘备。

“将军以为,人与地孰重孰轻。”

人与地?

刘备面露迟疑,而后坦然道:“孟子曰,得人心者得天下,备深以为然,多年施政无不以人为本,自然是民为重。”

“不错,使君可知其详?”

“这……民心向背?”

“是,也不是。”

李俊摇头,“人心向背固然重要,但人力、贫富同样关键,不可忽视。”

人力、贫富……

刘备喃喃自语,只觉得李俊之言暗合自己心思,但又说不明白——

他多年施政其实暗合此道,只是无法说明白罢了。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