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药材供应商 连载

极品药材供应商

分类:都市言情 作者:悱頔 字数:12万字 标签:极品药材供应商,悱頔 更新:2024-02-17 00:08:34

即将三十而立的李靖安,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但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巨大的投入不一定会换来巨大的收入。一个意外的来客让他拥有了金手指一般的外挂。从此人生走向巅峰,成为一代药材大佬。 ...

从榆林镇前往五华山景区的山路终于在2013年修好了,六米宽对向两车道,水泥路,虽然不是很好的路,但至少上山下山方便许多。

李靖安家在半路的林果村有一片荒山,在外工作五六年的李靖安决定在这年回老家创业。

他的创业项目就是种植天麻,这一年2013年年底,他正好27岁。

荒山不高,山脊南北走向,两侧都是缓坡,西面植被茂密,东面光秃秃的一片,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靖安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开出了十多亩的地。

荒地平均泥土厚度也有二十多公分,再往下就是片石了,李靖安选取的这部分地方就是最好的区域,

不过第一年种植,李靖安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敢直接梭哈,选择了最好的五亩土地当做第一次的实验。

父母都在林果村有老房子,但荒山距离父母住的地方还得有二十分钟的路程,所以他一个人在山顶朝北的方向盖了一小间砖房子,一个人生活起居就在这里了。

2014年,经过开荒,沤肥,埋柴一系列的操作后,终于在九月种下第一批天麻种子。

种植天麻不需要太高端的技术,但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因为是贫瘠土地,前期还是要埋肥,沤肥后再进行种植,后期只需要保持好土壤湿度就可以了。

原本以为这不是什么难事,但当事情开始忙活起来后,李靖安才发现,事情没他想象的这么简单,甚至难得多。

光是这五亩的土地,第一年他就花了十几万,这还不包括浇水的问题。

浇水是个大问题,而温度是个难问题。

但为了保证水源,他花了三万块钱,从后山的泉眼接了一根专门的水管到自家的荒山上,这几万块钱只是水管和设备的钱,而为了获得泉眼的使用权,他还欠了不少的人情。

天麻最佳生长温度在20-26度,超过30度和低于15度左右生长就会严重受限,所以一般天麻如果要收成,就最好在五月和十一月,盛夏之前和霜降之前,不然就会进入休眠。

七八月的天气,人都能热死,何况是植物,土地是朝东,早上的太阳还好,但下午就必须要进行遮阴降温处理。

五亩土地,全部拉上黑色的网子,还不能固定死,因为晚上还要拉开,第二天好接受光照。

这真的累死个人,李靖安一个人是做不来这些的,每天母亲都要过来帮他,第二天中午又要给盖上。

进入盛夏,除了遮阳以外,早晚一次浇水,因为没钱,他没有使用浇灌系统,全靠自己一步步的丈量着。

这都不算什么,就在八月中旬,原本还算正常的天麻开始成片的死亡,无论他用什么办法,也没办法挽救。

第一次实验,天麻死在了生长的第二个周期。

如果从第一步开始种植,十个人里面可能只有两个人会成功,所以绝大部分直接跳过前面几个阶段,直接从箭麻开始种下,然后在霜降前收成,一年就可以完成种植。

这个打击让李靖安差点没缓过来,第一年十多万的投入几乎全打了水漂,全部白搞。

李靖安不得不承认,他从一开始就小看了这个事情。

也是这个时候,父母拿出了十多万块钱的积蓄,让李靖安重新振作起来。

眼看父母支持自己的事业,李靖安也一扫颓废之势,从朋友那里借了十万,又去银行信用贷款贷了十万。

然后在不断地咨询下,他联系上了一个农学院的尹教授,通过快递一些样本和拍照后,对方给出了这次死亡的三个原因。

第一可能是湿度不够稳定,达不到生长稳定的要求。

第二是天麻种的问题,虽然野生的种子是好,但那也意外着对应的条件比较苛刻,骤然换了土壤和环境,酸碱性失衡,这是造成腐烂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可能是菌种的问题,任何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对应的菌种,李靖安的开垦的这些土地都属于新地,菌种的种类单一,闭环菌数量稀少,达不到要求,也会造成天麻死亡。

有了问题,李靖安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为了缩短种植时间,这次李靖安没有坚持从菌种培育,直接也跳过生长期,花大价钱购入一批麻种,在入冬前直接种下。

其次采购了一套新的灌溉设备,又增加了一些检测仪器,尽可能的保证天麻的生长环境达到最适应的程度。

这只是大的支出,一些其他方面的改变也做了不少,目的只有一个,让天麻生长下去。

第二年的四月份,天麻开始抽薹开花,一切顺利。

时间来到八月,在李靖安紧张的情绪下,天麻再次度过花期,这一次没有出现去年成片死亡的情况,但是天麻的个头还是达不到他的要求,个头明显偏小。

他联系上了一位收购商,对方看了后给他报了一个价格,一公斤110元,这是统销的价格,如果要分级的话麻烦不说,还得重新计价,目前来说,统销是比较合适的。

两年下来,他在这十几亩土地上总共投入了五十多万的成本,其中光是人工就花了近十万,人工不高,五十块钱一天。

设备采购是大头,前后花了十多万,然后菌种这里也占比较大,七七八八加一起,五十多万不知不觉就花进去了。

对他来说,2016年并不好过。

如果今年的收成还是不尽如人意,他得考虑重新出去打工了。

在村里创业,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有村民们的非议。

一个大好青年,在外面好端端的一个月七八千的工作不做,跑回来创什么业,结果一两年了分钱没挣不说,还花进去几十万,用村民们的话说就是脑子进水了。

当初回来的时候父母自然是不同意的,但是也没办法,如今这样的情况,李靖安也不好意思回村子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住在山上。

在反复权衡之后,李靖安在2017年的十月,将天麻全部挖了出来,这一挖问题来了,许多天麻茎秆菌种环绕,看着很不错,但挖下去下面竟然是空的,不见天麻娃娃。

原本预计最低都有每亩五百多公斤的产量,结果烘干算下来,每亩才刚刚四百公斤出头。

这一下总产量也不过两千公斤,按照每公斤110的价格,他可以回本二十多万。

两年的时间,连一半的成本都还没回来,这让李靖安彻底成了一个笑话。

父母也隐隐和他提起,让他实在不行回城里去上班,一年怎么也能挣个十万块钱,发不了财,但也饿不死。

实话实说,李靖安真的有考虑回去上班。

但每次站在这一片土地面前,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这一片事业最终要以失败告终,他心底就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不行,我不能就这么认输。

今年他就二十八岁了,都说三十而立,距离而立之年不远了,他要回去上班,这辈子也真的就这样了,再怎么不甘心都不能再轻易重来了。

而现在他花了两年的时间来试错,好不容易技术成熟一些,犯错的几率小了一些,结果就这么认输了。

这不是他做事的风格。

就这样,顶着所有人的白眼和背后的非议,他毅然决然的将全部收入再次投入到了天麻种植中区,并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十五亩土地。

十五亩的土地,需要的资金不是一个小数目,光是这二十多万是远远不够的。

李靖安又去银行进行了抵押贷,获得了二十多万的贷款,勉强将前期工作弄着走了。

为了保证遮阳效果,新增遮阳网,李靖安不得不请了两个人常驻荒山。

这两人是母子俩,儿子壮得像头牛,头脑简单,只知道干蛮力,听话老实,吃得多干得多,名字叫王大力。

女的叫卢凤娇,是王大力的后妈,一个精干的女人,除了王大力,家里还有一个老人和三个孩子,全靠卢凤娇和王大力外出干活来养活一家人。

李靖安聘用了他们,白天卢凤娇除了日常干活,还要煮一顿午饭,早晚李靖安自己煮,晚上卢凤娇回家,王大力要住在山上。

要照顾的东西多了,李靖安一个人就捉襟见肘了,有两个员工,他至少有人帮手。

不管如何,这一次,李靖安是背水一战了。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