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台 全本

拜将台

分类:其他类型 作者:虚坛 字数:32万字 标签:拜将台,虚坛 更新:2023-12-09 12:05:08

[古装迷情] 《拜将台》全集 作者:虚坛【完结+番外】晋江VIP2022-12-26完结总书评数:4772 当前被收藏数:46523 营养液数:29028 文章积分:366,411,616简介: 戚玉霜生在将门,年少丧母,蒙皇后恩养宫中。跟在她屁股后面的小奶娃

戚玉霜生在将门,年少丧母,蒙皇后恩养宫中。跟在她屁股后面的小奶娃一口一个“戚姐姐”,黏人得像一只软乎乎的小狗。

那时,戚玉霜心想:“我会一直保护他。”

不久后,她随父出征,成名边关。人们都说,等戚老将军百年后,她就是大孟下一代的塞北长城。

可惜邙谷一场惨败,十万将士阵亡,父亲死于狱中,戚家世代忠烈的名声被踩到了泥里。

戚玉霜胸怀激愤,未辞而别,扶灵离京,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中。

直到外敌兵临城下,老皇帝被困,满朝无计可施。忠臣们声泪俱下,终于请得她重新出山。

戚玉霜重掌三军,风光无限之时,转身却发现,当年那只小奶狗,似乎眨眼间就已经长大了。

那双乌黑水亮的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紧紧盯着她。

CP:冷静克制外狠内热大姐姐×要姐姐不要江山昏君小奶狗

【阅读指南】

1、青梅竹马分别又重逢,姐弟恋,事业线为主,感情线慢热但甜宠不虐,女主比男主大五岁,1v1,HE

2、架空,非现实向,非正史向,一切背景设定以文中为准,请勿考究

3、女主不会进宫,无后宫戏份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爽文 正剧

搜索关键字:主角:戚玉霜,周显 ┃ 配角:卢辞,戚玉云,杨陵 ┃ 其它:

一句话简介:满级大佬重出江湖

立意:位卑未敢忘忧国

年中/年终盘点奖章2022年度

古言组年度盘点优秀作品(在年中/年终盘点活动中入选的作品将获得此奖章)

刺骨的寒风卷过树梢,在远方的山林里发出空荡的呼啸。

塞北的天空,即使在清晨时分也是暗沉沉的,像一片浓的化不开的厚重阴云,沉重地压迫在每个人的头顶上,与一片苍茫大地遥遥相接,连成一色。

隔着险峻的山岭,隐约可以看到昏沉的北方天际线上,滚滚烟尘腾起,仿佛有接天盖地的大军,正在以一种缓慢的速度向南压来。

万里骁山,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天险,横亘在塞上草原与大孟的边境之上,崇山峻岭,绵延不绝,将天际掀起的黄尘遮蔽大半。

骁山之内,一个平凡的小小村落坐落于山脚下,一阵清脆的马蹄声陡然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村口的石碑上,年岁日久,苔痕斑驳,只能隐约看到一个“戚”字。

“戚……”一行人中,侍卫模样的人勒马驻足,轻声念道。

在众多侍卫当中,一个少年公子端坐马上,目光也停留在了这片模糊的字迹上。

“殿下。”侍卫的声音极低,在少年公子耳边道,“这应当就是戚家村了。”

“村中为何无人?”少年道。

他生得极为清冷,一身雅致的白色锦袍勾勒出挺拔的身姿,漆黑的双目宛如点墨,只有颊边显露出的一点柔软轮廓,昭示着他的年龄并不算大。

侍卫上前挨家挨户敲门打探,终于有一家打开了院门。开门的妇人似乎有些惊惧,侍卫态度有礼地问道:“听闻当年的镇国公戚家,祖籍便在此地。当年戚少将军扶灵离京,归于桑梓,敢问如今可在村中?”

听到“戚家”的名字,妇人面色顿时一变,道:“你们莫非是官府之人?”

侍卫连忙道:“我等乃行路客商,因仰慕戚将军与少将军威名,特来拜谒。”

听到他诚恳的语气,妇人面色这才缓和了下来,道:“少将军早已不在村中。”

“却是为何?”侍卫愕然。

妇人摇了摇头,目光中流露出一片哀伤之色:“少将军扶灵归乡,将戚老将军与夫人的灵柩合葬于祖坟之中,甚至未见我们之面,便带着二小姐离开了戚家村,从此不知所踪。”

侍卫沉默了片刻,这才道:“那方才我言及戚家,夫人为何如此惊惧?”

妇人叹息道:“不瞒这位爷,实是今日有所不同……”

话音落下,她的声音却不由自主地顿了一下。

方才乘马立于村口石碑旁的少年公子,此时已勒马来到她的面前。他礼仪举止似乎极好,马匹行至近前,他并未高居马上问话,反而翻身下了战马,身姿挺拔地立于门边,极为有礼地开口道:

“想是因为,今日是戚老将军的忌日。”

少年态度虽温和,可浑身上下却有一种贵重至极的气势,令人不敢直视。

妇人在他的目光下,顿时有些战战兢兢,不敢直视。这时,另一名侍卫策马而回,在少年公子身旁垂首禀报道:“远近数十村,在戚家祖坟之旁为老将军立下了祠庙。今日正是将军忌日,民众皆在庙中洒扫祭拜……”

大孟律法,私人不可立庙。除了朝廷许可、全国通祀的寺观,其余祠庙设立,均须通过地方官府上报朝廷,非先贤忠烈得朝廷敕封者,均不得私立祠庙。

而戚家……

侍卫小心地看了那位少年公子一眼,心道:七年前邙谷之败,世代忠烈的戚家被圣上下旨褫夺镇国公爵位,革职彻查。戚老将军在狱中郁郁而死,满朝震动,北疆骚乱,众将上书,元慧皇后脱簪跪于殿前……在各方压力之下,天奉帝这才应许免除少将军戚玉霜之责,戚家余众不坐其罪。

戚家戍守北疆多年,在民众心中宛若神祇。如今骁山沿线这些村落,私下为戚老将军立庙,地方官吏不可能不知,不过是心中同样敬慕惋惜,权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少年公子的目光中,难辨神色,半晌之后,他清冷的声音响起:

“祠庙立于何处?孤……我也当前去祭拜。”

袅袅烟烛在寒冷的空气中升起,白烟缭绕,几乎将整座祠庙笼罩在了迷蒙的雾气之中。

戚玉霜坐在房梁上,看着戚老将军的雕像静静立于殿内,在烟雾之中,连面目都变得有些模糊了。

凡人立庙塑像,往往加以夸大。更何这位在北疆百姓心中奉若神明的将军,泥工巧手接到这个活计,大约是心中激动,便怎么威武雄壮怎么来——身高九尺的塑像,活生生雕成了一副膀大腰圆、怒目睁眉的模样,金甲煌煌,明如日月,背后是传说中戚家祖传的铁脊震天弓,腰间是号令三军的寒钢龙泉剑,虬髯飘洒,肌肉贲起,仿佛要将一切魑魅魍魉斩于剑下。

戚玉霜轻轻地笑了一声。

她爹若是知道自己百年之后,留下的是这样的形象,一定会无奈地摇头而笑。

塑像之前,隐约还能听到老人的恸泣之声:

“奸臣当道,岁凶年馑,如今犬戎兴三十万大军,悍然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转眼间已经兵临骁山,请戚将军救我等于危难,早日……显圣!”

“请戚将军显圣!”

“请戚将军,早日显圣——”

哭声响彻在庙宇中,戚玉霜目光中的笑意渐渐褪去,化作了一阵无边的深沉之色。

一月前,犬戎集结草原三部与各附属部族的兵力,号称有三十万之众,渡过北辽河南下,直抵骁山关。守将王奇被吓破了胆,弃城而逃,骁山关一夜失守。

骁山关是北疆第一道防线,万里骁山的门户。骁山关一失,后面的几道关隘都无法阻止犬戎铁骑的前进。镇守北疆的大将王百用上书向京中求援,皇帝大怒,为了提振军心,御驾亲征,亲往镇北关。双方的战线一时间陷入胶着……

就在此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哭声哽咽而住,突然扶住桌案,一头向塑像的脚下狠狠撞去!

戚玉霜一惊,手指迅速弹出,一颗石子如流星般飞出,瞬间撞上了老人的肩膀。

柔和的力道将老人的身形弹向一旁,身形停滞的一霎,周围的人已经扑了上来,七手八脚地把老人抱住。而老人的双眼却陡然睁大,颤颤巍巍地抬起手,嘶哑着喉咙,大声道:“方才……那是什么!”

“咚”。

石子落在青砖上,骨碌碌滚了几遭,滚到了老人的脚底下。

老人怔怔地看着这枚浑圆的石子,身体剧烈地颤抖着,浑浊的双目中逐渐涌上一层热泪:“这是、这是……”

他苍老的身体猛然向前一探,枯瘦的手掌死死抓住那枚石子,激动地高声道:

“戚将军显圣了……”

“天命不绝,骁山有救矣!”

激动的人群直到太阳西斜,才终于渐渐散去。戚玉霜沉默半晌,叹息一声,轻巧地从屋梁上跳下来,刚欲离开,忽然看到祠庙之外立着一道修竹般的少年身影。

似乎也是看到人群终于散去,少年缓缓步入庙中,在塑像前伫立良久。

白烟弥散,雾气朦胧,少年的面容似乎也有些模糊,但戚玉霜在看到他的一瞬间,瞳孔骤然收缩。

——是他!

少年身量还未完全长成,白皙如玉的面颊依稀是旧日里熟悉的轮廓,长而上挑的桃花眼已经初具雏形,浓密纤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小扇子似的阴影。

那一副酷似元慧皇后的眉眼,戚玉霜从小看到大,断然不会认错。

太子……周显。

时光如水,转瞬而逝。

他竟然……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周显微微躬身,在戚老将军的塑像神色庄重地上了一炷香,垂首默立,半晌无言。

戚玉霜来不及思索周显来到这里的原因,正欲悄然从后门离开,忽然听到周显清冷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姑娘,何以入门而不拜?”

戚玉霜没有回头,背对着他,轻轻笑了一声,道:“公子又是为何而来?”

隔着袅袅的白烟,她的声音回荡在殿中,似乎也显得虚幻而朦胧。

周显沉默半晌,道:“敬慕忠良。”

听到他的话,戚玉霜心中微微一颤,手指轻轻抚过塑像下方冰冷的石台,摇了摇头,轻叹道:“又有何益?百年之后,不过一抔黄土。”

听到她的话,周显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原本还算平和的语气顿时转向严肃:

“守土保民,万姓感念。声威功烈,千古凛然。”

“姑娘何言无益?”

戚玉霜被他一说,不仅不生气,反而笑了起来。

她笑声清朗,一声接着一声越来越大,响彻在庙宇之中。

周显听着她的笑声,心中忽然微微一动,似乎有一种莫名的熟悉之感在心头涌起。

他立刻前跨两步,想要拨开烟雾,去看那位女子的模样。

可大殿之中,哪还有戚玉霜的身影?

等到周显一行人的身影终于消失在门外,戚玉霜从塑像背后悠悠转出,凝视着一行快马消失的方向,嘴角慢慢浮上了一丝笑意。她抬起头,望着戚老将军的塑像,道:

“父亲,您听到了吗?”

塑像沉默无言,只余怒目睁眉的油彩,在夕阳余晖中格外浓烈。

香炉中的烟,也燃到了最后的尽头,一点火光埋入了深深的灰烬之中。

戚玉霜从旁边又捻了一炷香,点燃在香炉里,白烟袅袅升起,她的面容在烟雾中忽明忽暗,只有一双眼睛深深地望着静默而立的塑像,轻声道:

“父亲在天有灵,若觉得我该静守田园,不再为朝廷效力,则任由香烛燃尽。若以为我当重披战甲,为国尽忠,则此香从中折为两段!”

话音落下,她闭上了双目。

一阵风从庭院中吹过,落叶簌簌而落,积在台阶之下。寒蛩鸣叫,声音凄切,悠远不绝。

良久,戚玉霜慢慢睁开双眼,凝眸看去。

眼前的铜炉之中,白烟如缕,那炷香插于原地,依旧静静地燃烧着。

塑像默然立于殿中,金刚怒目,宛若天神。

戚玉霜看着那一丝袅袅白烟渐渐升起,消散在空中,怔忡半晌,忽然轻轻笑出了声。

“父亲之意,我……知之矣!”

“可惜,这一次,恕难从命。”

一匹通身雪白的战马在山道间飞驰而过,如同一道白色流光,划破夜色。

遥远的村落已经在山边隐隐显出轮廓,戚玉霜却猛地一勒缰绳,战马陡然转向,向着村落一旁的山峰脚下掠去。

临到山脚,地势越发险峻,树木丛生,这匹战马却如履平地,速度丝毫不减。戚玉霜轻轻拍了拍马颈,道:“停下。”

指令一出,战马扬起前蹄,嘶鸣一声,在原地停了下来。

戚玉霜翻身跳下战马,将缰绳系在一旁的树干上,道:“等我回来。”

战马乌黑的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下,没有理她,开始低头去啃一旁树上的叶子。

戚玉霜笑了一声,撩起外袍,向山峰上走去。

此山,名为埋剑山。上有一无名冢,七年前出现于此,无人知其来历。山脚下的陈家村人以其为无主之墓,逢年过节之时,却似乎有人洒扫整饬,至今未有荒废之态。

戚玉霜沿着险峻山脊上的小路,一步步走了上去。

埋剑山东面悬崖上,巨大的青石形成了一座四方的天然平台,名唤“望乡台”。悬崖宛如剑刃断口,虽然看起来格外险峻,却是这方圆数百里中地势最高的地方。站于望乡台上,可以俯瞰骁山与远方天际,目光所及,几无阻碍。

望乡台旁,便是那座无名的坟冢。草木萋萋,树荫遮下,竟然已经站立了一个人影。

见戚玉霜到来,那人影猛然转过身,月光洒下,照在那张面颊上,赫然是一位秀美的少女。

少女见来人是戚玉霜,轻轻松了一口气,道:“姐姐此去,可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戚玉霜端详着妹妹的小脸,笑道:“玉云,得到如何,得不到又如何?”

戚玉云沉默。

戚玉霜却似乎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忽然道:“你可知这座山,为何唤作埋剑山?”

戚玉云道:“村中老人言道,此山本无名字,只因多年前一夜月华最盛之时,有剑气自山中而发,直冲斗牛之间,人皆以为异,故名埋剑山。”

戚玉霜点了点头,慢慢地踱着步子,走到了那座无名的坟茔之前,道:

“确有其事。”

戚玉云愕然,戚玉霜轻轻地笑了起来,伸出手捏了捏她的小脸,道:

“这柄剑,正是我戚家的祖传名剑。”

戚玉云双眸陡然睁大,惊道:“莫非、莫非是……”

“正是。”戚玉霜道,“昔者剑埋泉下,有龙光直射牛斗之间。此剑名为龙泉剑,当年先祖父、父亲以之征战四方,立不世战功。”

戚玉云心脏陡然跳动了起来,忽然一步上前,握住了戚玉霜的手。

戚玉霜的手指修长如玉,却并不细腻,自虎口到指节、指腹,皆结有一层薄茧,戚玉云知道,那是她姐姐多年执剑挽弓,征战沙场留下的痕迹。

她的目光直直地凝视着戚玉霜的神情,道:“姐姐,你莫非真的要重新出山,为朝廷效命?”

戚玉霜看着她紧张的双眼,唇角浮现出一丝笑意,道:“只这一次。”

“我只出手这一次,若他们……”

戚玉霜将最后的“他们”两个字念得很含糊,似乎是意有所指,又似乎只是一声叹息。

“……足堪大用,我便解甲归田,从此再不过问朝中之事。”

戚玉云默然。

戚玉霜看她神情复杂,无奈地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知道这座坟茔之中,葬的是什么吗?”

“当年父亲过世之时,曾有遗命。彼时你年纪尚小,我不曾告诉你。如今,也是时候让你知道了。”

戚玉云的手指猛然一收,紧紧握住戚玉霜的手在此刻竟然些颤抖。

戚玉霜抬起另一只手,轻轻扳过她的小脸,直视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父母灵柩,归于祖墓,铁甲佩剑,葬于高岭。”

“——俯瞰塞上,永镇骁山。”

戚玉云脑海中念头霎时间大亮,她颤声道:“埋剑山乃是千里内地势最高之处,所以姐姐将父亲铁甲与龙泉剑,葬在了埋剑山顶……”

这一方无主的坟茔中,埋葬的是戚老将军的铁甲与佩剑。正对之处,正是俯瞰千里骁山的天然平台。

戚玉霜负手而立,远望着北方天际。在她漆黑的瞳孔之中,倒映出了远方大地之上黑压压的营寨与大军的影子。

戚玉云心中一片恍然:原来姐姐是为了守父亲的铁甲衣冠冢,才隐姓埋名,选择住在了埋剑山下的陈家村里。”

戚玉霜摸了摸她的头,道:“玉云,跪下。”

戚玉云听话地走了过来,与戚玉霜并肩而立,戚玉霜撩袍跪地,二人并排跪在坟茔之前。

戚玉霜面向坟茔,沉声道:

“父亲,恕孩儿无礼了。”

旭日初升,戚玉霜二人沿着山路走下埋剑山。下山的路上,正碰到早起的陈大嫂上山拾柴,陈大嫂看到她有些惊讶:“霜儿,这么早上山干嘛呀?”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