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仗剑行 连载

天涯仗剑行

分类:武侠修真 作者:天下致锐 字数:3万字 标签:天涯仗剑行,天下致锐 更新:2024-05-25 05:32:09

不可一世的金人,在蒙古与宋的南北夹击下而亡,可世间哪有永恒的友谊,南朝武林也是纷争不休,随着铸剑大师独孤宜山的新铸宝剑出世,各路武人纷至沓来,看江湖小子卓一凡如何在乱世中鲜衣怒马,碧玉宝刀,书写自己的 ...

多雨的江南,致命的温柔,它如小家碧玉般的玲珑总使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临安,淅淅沥沥的雨永远遮掩不了熙熙攘攘的繁华,文人墨客,风流世子,歌姬艺女,不用泼墨便构成了无数美好的画卷,貌似一片繁华,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襄阳府,这个曾经的大宋中域已经沦为了国之北境,更北边名为三合的小镇更是十室九空,为免金兵侵扰,很多人拖家带口沦为难民。

只在小镇最西边的茶馆偶尔能看到几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苟延度日,门口的那个茶字已经像小镇一样旧的不成样子,茶馆的主人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满脸的皱纹似在诉说老人一生的操劳与平凡,只有偶尔露出的手背上的伤疤与挺直的脊梁,或在告诉旁人老人的曾经。

“老张,老李,你们两个真的不走了吗?明天可能是咱们这里最后几个要走的人了,留在这里,金兵随时都有可能过来。”茶馆老人向两个喝茶的老人问到。

“故土难离啊,刘老哥,我们两个在这里活到快入土了,不像年轻人了,倒是你老刘,在这里不过才八九年,哦,说起来你孙子前半年说跟着说书老头去临安府了,怎么还没听说回来,都好久没见他了,那小子不在还真是挺想他的,没他在这里更没人味了现在,不过不回来更好,临安府哪里有官家在,起码不会担心金兵,”老张惆怅着说。

“乱世中哪里有安全之地,不过那臭小子说的要回来,估计就是这一两日了,等他回来,我准备带他去大名府投奔他的一个叔叔。但愿金兵晚点来。”老人低声说着,但遮掩不了神色中的焦急之色。

“那你们这一路可不太平啊,去年听说书老头说大名府那边现在是一个叫做蒙古的国家,也是跟金国连年打仗,哎这年头到处打仗,哪里都不好过啊,我跟李老头就守着这三合,活到那天算那天。”老张喝完最后一口茶后看着天色就起身对刘老说。

“不早了,如果小凡子回来了你们走的急的话,我没在,那就多多保重,”老李老张起身走后,茶馆老人在心里默念了几遍保重。老人关上茶馆的破旧大门。回到后院自己的屋子,在床底下拿出那把制式长刀,默默擦拭了几遍,老人的眼中满是怀念与惆怅。如果有人认识的话这把长刀是曾经岳家军的制式长刀。

在离三合镇三十里的地方有一风尘仆仆的少年,骑着一匹胭脂色的高头大马,满脸焦急的不停飞奔,疲惫的声音一直架架的催着马儿快跑。自从听到大将孟拱联合蒙古人攻入金国的消息后,少年便马不停蹄的向着襄阳府飞奔,他生怕像听到的那样,金兵失败后狗急跳墙的乱兵劫掠宋朝边境,身在三合镇的刘爷爷便首当其冲。

1233年,曾经不可一世,灭辽攻宋的大金,也尝到了敌人屠刀的威猛,在宋朝和蒙古的夹击下,金兵一败涂地,丢了一城又一城,残余的大金乱兵,四处劫掠,无数宋朝边境居民便遭了殃,三合镇便首当其冲。

天黑,夜色的遮掩下一二十骑金兵飞奔而至,本来的疲惫不堪看见宋人村庄便个个眼漏精光,挥舞着弯刀呼啸而至,故土难离的老人与不及走脱的百姓便成了他们的猎物,听到镇子东头传来的喊杀声与惨叫声,刘性老人便拿起长刀立与茶馆门口,只见他脊梁骨越发挺直,眼中的浑浊已被精光全部代替。

转眼之间,金人残兵便来到老人面前,高头大马上的壮汉嘴角的不屑似在嘲笑不自量力的老人,马背上为首的金兵弯刀一挥,匹练般的刀光便朝着老人颈部卷来,真正是人借马力,刀借人力,这一刀快到了极致,可惜这次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见到人头翻飞而起,这个金人的保义校尉愣了一下,但见刘姓老人一刀挡下敌人弯刀,再一挥长刀,两条马前腿便应身而断将金人掀翻在地,再一挥刀便取了敌人性命,也许这个金人的保义校尉到死都没想到自己身经百战,会在这里死在一个老头手里。

剩余十几骑,便将刘老围在门口,也许是老人顷刻间砍死了他们校尉,他们便围而不攻。原来,这支金兵是昭信校尉麾下,自从**连败后他们剩余的三四百人便一直以劫掠为生,后方他们的大多数人马即将到达,已经隐隐听到了马叫声与呼号声,老人看到金兵围而不攻,又听到马蹄声的接近,老人越发着急,便主动挥舞长刀朝金兵攻去,一把长刀大开大合,在老人所修叫做撼山劲的内力加持下更显威势,又有四五骑死在老人刀下,老人默默望了一眼临安方向,心里念到,终究放心不下,老人便一人一刀朝着襄阳方向杀去,乱战中老人后背与胸口都已被弯刀砍伤,血迹斑斑,拖延中,敌人后续骑兵已经杀到,金人校尉看到老人下砍马腿,上砍骑兵,大开大合的刀法后便下意识的想到了那支传说中无人能敌的宋军,便大喊到“可是岳家军后人”,老人已经杀了金军十三四骑,好像回到了年少时跟在父亲身后一往无前的时候,胸中热血激荡,便回道:“踏白军后人,刘在复,”。

老人尽力冲杀,可终究孤身一人,又年老体迈,面对骑兵围攻,已渐渐内力匮乏,就要支撑不住,这时老人的耳边听到有人大声呼喊刘爷爷,老人身形一滞,顿感绝望,自讨“难道我爷孙俩都要死在这里,终究愧对了桌先生的嘱托,”,他运起仅剩的内力,大声喊到“小凡快走,”。

少年名为卓一凡,年方十四,目似朗星,自幼与刘老在三合镇相依为命,这时又怎会独自逃生,正是少年意气,便策马而来,独自冲阵,老人目眦欲裂,卓一凡自幼生性好动,本想让他一生平凡的老人拗不过他,便教他刀法

武功,卓一凡心想擒贼先擒王,便直冲领头金兵而去,却不想这时有人抢先一步提着卓一凡肩头轻轻两点便到了刘老身边,仔细一看是个面目清朗的老人,金兵一时之下竟愣住了没有再出手,只听老人说到,“听说这里有茶,老夫便来讨口茶喝,没有打扰诸位行事吧?”,又对着刘老点了下头,金兵校尉一挥手金兵便又向前攻来,只见清朗老人一跃便跳上马背,拿住金人校尉,又抓着校尉跳下马背站到了爷孙身旁,神情自若的对金人校尉说,“看来今天这茶是喝不了了,那就麻烦阁下护送老夫几位离开这里了,”金人校尉无奈,便喊手下骑兵让开道路,老人便抓着校尉与爷孙俩缓缓离开,等走到卓一凡的胭脂马跟前便让爷孙俩共乘一骑,自己骑上一匹金人的马,往襄阳方向而去,金人骑兵赶紧下来查看自家校尉,也顾不得追逐。

卓一凡三人行至半夜,看到金兵没有追击,刘在复老人又伤势严重,便下马在僻静处查看老人伤势,刘在复老人本来年事已高,又苦战多时前胸后背的伤口皆深可见骨,已然支撑不住,清瘦老人说到“刘老哥,收到你的信我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就在复老人只是摇摇头便强忍疼痛喊卓一凡来到身边,说到“小凡子,这次刘爷爷估计不行了,以后得你自己走了,本想带你去大名府见一个人,这次也去不到了,不要再恨你父亲,当年你母亲把你托付给我,希望你一生平凡,一生平安,多的就不说了,那是我们的江湖,你以后会有你的江湖,记住,乱世中人心难测,多多提防,”说着便嘴角露出血沫,刘在复老人便用尽浑身力气抱拳对清朗老人说,“徐老弟,拜托、保重,”说完老人便缓缓闭上了眼睛。

伤心欲绝的卓一凡硬逼着自己将老人入土,草草休息后,便跟着清朗老人一起往襄阳而去,马蹄声渐渐远去,小小的坟包是那么的不起眼,但是清风吹过总像是无言的抚慰。乱世中,江湖路,莫问归期,莫问前程。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