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96(1 / 2)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林炳新出了酒店大门,一看太阳还没有落山。时间还早。刚好没有什么事情。于是他对女儿说,“我们看海去?”

孟雯略微迟疑了一下,回答说,“我还是要等一下储齐名,我看他今天饭桌上挺郁闷的。”

林炳新点了点头,把孟雯带到不远处的一家咖啡馆门口放下后,他独自驾车朝海边驶去。

《我们看海去》这段文字,有时候不由自主的就会在林炳新的耳畔回响起。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到BJ卖过服装。有一天卖完了服装,天色已晚,他骑一辆三轮车回住处,经过一家露天电影院时,他听到电影中有个人物说话,带着自己家乡的口音,他觉得听了很亲切。于是他就停下来看了一会电影。果然电影上的一个男子就是福建的,他女儿叫英子,人长得漂亮可爱,说话带童音,很好听,她和小伙伴们齐声朗诵,“我们看海去,我们年海去.....”他听了那美妙的童音和美丽的诗句后,顿时心都醉了。

身在BJ的林炳新想起了遥远的家乡的大海。在他的心里再也没有什么事物比得上大海那样能给人美的感觉和浑雄的精神的力量。一如朝日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海面上,闪烁着万道金光,这时的大海就像年轻人纯真的内心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林炳新当年就从BJ回到了家乡。

这倒不是他听从了家乡大海的召唤,他的年轻时候的生活没有那么自由和浪漫。促使他回家的是,家里的服装厂生产上出现了困难。他要回去帮助父亲扭转被动局面。

他回工厂一看,他家生产的各种服装鞋帽被大批大批的退了回来,库房里堆得满满的,厂房的过道上也堆满了服装。有的还露天存放着,天一下雨。这些服装就被淋湿了,时间一长就散发出阵阵的霉味。为什么自己家生产的服装会被退货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生产工艺落后,生产的鞋子傻大憨粗消费者不喜欢,市场不买账。这些服装最后只能以最低的价格甩卖。收回的资金能不能抵不上成本的三分之一都不好讲。

必须马上上新的先进的生产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可是这事先得过他父亲这一关。因为他父亲认为上一条生产线得花许多钱,万一不成功又把家底花光,日后一家人的生活都有困难。

父亲的心情可以理解,父亲的苦闷应该体谅。

父亲出生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满目疮痍的景象。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片土地上推翻了黑暗的旧社会,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人民翻身做主人。但短时间内还没有能够彻底消除贫困,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解决好人民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也是改变这片土地的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定性一招。从那以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像火山似的爆发出来,像海潮似的不可遏止,滚滚向前。在国家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当地的干部群众找到了一条符合地方实际、并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行动起来的发展路子。其中一点就是发展个体家族企业,生产市场紧俏的轻工产品,鞋帽服装、食品等轻工产品等异军突起,在短时间内产生出许多领军企业和拳头产品,并开始稳稳的占领了国内市场,不久便开始走向世界,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出口创汇能力,有了与国外知名企业驰名商品一比高低的能力,让天下人刮目相看。

市场经济竞争是其最大的特点,优胜劣汰是最基本的规律。在激烈竞争中,有些企业稳住了,有些企业因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黯然消失了。

现在自己家的企业就面临着生死抉择。

他反复向父亲讲利害关系,他父亲也是有见识的人,听了他的话以后觉得句句在理,于是果断的把企业经营全交给他,让他放手一搏。

这一年他一下子就上了四条新的,国内最为先进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服装鞋子样品分送给国内外的新老客户手上,绝大多数客户返回来的信息表示满意,并且给他家工厂下了大订单,表明愿意与他家企业长期合作的意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