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 1)

  甘遂看一眼她的脸,问:“你也跟着两位老人吃素了吧?看你多瘦,你有九十斤吗?”

  茵陈扑哧一笑,不回答。

  吃完饭,甘遂带她去到外滩,去见识一下著名的情人墙。茵陈也颇有耳闻,传说上海因住房困难,青年男女没有恋爱的空间,不约而同的约在外滩防汛墙前,一对一对的肩并肩,脚碰脚,各谈各的恋爱,各聊各的心事。微有细语过耳,却彼此不干扰。没想到甘遂会带她到这里来。

  茵陈到了防汛墙前,虽然早知道是这么个情况,但仍然被眼前的情形惊了一下。从黄浦公园往南,防汛墙上一对挨一对,全是男青年女青年,一对对面朝黄浦江,靠在齐腰高的防汛墙上,一眼望不到头,估计总有几百对。陌生的情侣挨得密密的,中间不过隔着一拳的距离。有的搭着肩,有的挨的头,有的互揽着腰。在防汛墙后面半米的地方,就是半人高的花坛,上面种着树摆着盆花,下面是供人歇脚的长凳。那些长凳上,也是一对一对的侧身坐着面对面低语的情侣。看来是早来的抢到了凳子,晚来的只好靠墙站着了。

  这防汛堤岸上其实有路灯,但被那些花坛上茂密的树木遮了光线,使得整个防汛墙一带都影影绰绰,看不真切。这样的灯光,正好合了来这里谈恋爱的人们的心理。没有亮光不安全,太亮又不自在,这样半明半暗的,恰恰好得不得了。

  茵陈看了这画面直笑,甘遂却一本正经地牵着她的手,在情人们身后巡视,对茵陈小声说:“我们也进去挤一个位置。”茵陈说不要了,甘遂说要的,到也到了这里,怎么也要在这里靠一靠,就好像去风景名胜地要刻个“到此一游”一样。茵陈被他拉着,还真的在一处稍宽松的地方挤了一个位子出来,却只能站一个人。甘遂把她推进去靠着防汛墙,自己站在她身后,双臂前伸撑在防汛墙上。这样一来,比别的情人都要亲密。

  茵陈万般的不好意思,直推甘遂,让他离开这里。甘遂却不理,只管嘻皮笑脸的在她耳边说,咱们就呆一会儿,你看多有意思的地方。你在杭州我在北京,都看不到这样的奇观呢。茵陈听他说什么奇观,忙嘘了一声。两边都是人,他说人家是奇观,太没礼貌了。甘遂就贴着她耳朵说,那你还扭来扭去的,就不怕打扰别人?

  在这样人多的地方,越动越会惊扰旁人,茵陈只得老老实实待着,用眼光瞄瞄左边再瞟瞟右边,没有人对他们这样人贴人站着有任何侧目的意思,大家早就见惯不怪,到这里来,不就为了这个吗?他们不能在马路上手拖手,那会被小孩子嘘;不能在弄堂里没有路灯的地方亲吻,那会被居委会大妈管;家里更是没有个人单独的小空间;除了这里,诺大个城市,没有让他们亲热的地方。他们化公共为私人,变广场为角落,用人海战术强征了一块领地,让整个城市默许了他们无声的呐喊。这是他们的地盘,他们作主。

  茵陈安静地凭在防汛墙上,身后是她的情人。她从来没有这么满足过,她跻身在几百对情侣中间,人群让她觉得安全。她终于和同龄人一样了,一样有男青年钟情她,一样有恋爱的表现,她万分享受这个过程。她靠在甘遂的胸前,在心里把这一刻变成永久。

  秋风从江面吹来,夜越来越凉,但因为有身后甘遂的体温,茵陈心里情热如火。左边右边的情侣一对对的少了,防汛墙空了一大半,甘遂问她累不累,要不要坐一下?现在后面肯定有空的凳子了。茵陈回头看他,说:“我们回去吧,明天不是要乘火车?我行李还没收。”甘遂说好的,又问你冷不冷?茵陈摇头说不冷。把手放进他的手里,真的不冷。

  又转两次公交车才回到宾馆,已经快十点钟了。甘遂把茵陈送到她的房间,他在路上买了一串香蕉,准备明天在火车上吃,这时就顺手把香蕉放在茵陈房间的桌上。茵陈看一下桌子上的东西,随口说,咦,江老师已经离开了。甘遂看一眼室内,两张单人床,一张上面还放着书和一个布包,另一张已经被服务员整理过了,掸得平平整整的,可以和军营的床单媲美。

  茵陈忽然觉得不自在,甘遂也看出来了,便说你早点休息,我明天来叫你。茵陈把他送出去,关上门,心还在跳。一晚上她都睡不塌实,老是觉得有敲门的声音。第二天一早真的敲门声响起时,她已经没精神。甘遂看一眼她的脸色,关心地问,怎么,昨晚没睡好?茵陈不好意思地拎起整理好的行李,说没啥,走吧。

  甘遂说:“我昨晚也没睡好,和我同屋的老刘聊了半夜。”茵陈好奇,问你们都聊什么了,甘遂说我们聊现在最流行的书,《大趋势》啊《基辛格评传》啊《艾柯卡自传》啊。茵陈听到这里,自己倒先笑了。

  看她笑得古怪,甘遂问你笑什么?是我不是看这类书的人?茵陈忍住笑说:“是刘老师看上去不像看这类书的人。”甘遂说:“哦,老刘阅读面很广,什么书都看过。我们甚至谈了《我的奋斗》和《金陵春梦》。”茵陈一本正经地点头说:“是的,还真都是不相干的书。”

  在火车的软座间里,两个人因为昨天晚上都没有睡好而在补觉,梦中茵陈听见有人敲门,她打开来看,不出意外是甘遂。她本来就睡得浅,这时半梦半醒的,心里倒也清楚,这其实是她心里的绮梦。心里深处,她是希望他能来敲门的。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