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弄懂芯片制造原理90(2 / 2)

把脸盆大的承载所有电子原件的电路板换成一块手指甲大小的单硅板,再把所有的电子原件变小安放在这块单硅板上,这就是芯片的原型。

如果就此使用,很容易损坏,于是就要把它封闭起来,封起来再测试一下功能有没有受损害,没有的话就是一个ic,也就是一个完好的集成电路块。

由一块脸盆大的电路板缩小到指甲盖那么小,可想而知,那块底板就不好做吧。

这就是做芯片的第一步:作为整个电路承载的底板——硅片制造。

首先是生产硅片,从效益上来说,拉单晶硅柱就要大,比如说一棵树,树越大,给树切个圆片片就越大,就说切的操作,切一个直径12厘米和20厘米的圆树片花费基本没区别,但是产品出来价格就差几倍了,这就是效益,意思就是,圆晶片弄得越大效益越好,赚钱越多。

这就是要人来做研究的地方!想办法把晶圆做大!

硅片整个都可以通电,于是要先在上面涂上一层不通电的物质,然后再把需要电路的部分清理干净,就好像雕常用的印章一样,按需要雕刻掉那层涂上去的绝缘膜。

于是就形成了电路,有复杂的还要在那层绝缘膜上喷一层薄金属,再把多余的去掉,一样形成电路。就如用电线在晶圆板上铺设线路,只不过这电线就是一层薄薄的金属。

于是这里就要用到两种机器,蚀刻机和光刻机。

蚀刻机就是把整层金属膜去掉不要的,留下来的部分形成电路的一种机器。

光刻机,稍稍有点不同,不同在哪里?晶圆上涂的那层东西还跟照相的底片上涂的差不多,把需要留下来的部分,用光刻机给它曝光,再定影,然后一洗就把不要的部分洗掉了。就如照相馆拿到的照相后的底片。

于是,蚀刻机和光刻机,就是需要研究的机器,精度越高必定越好。(光刻机,荷兰做的好,但是1996年西方国家制定了《瓦森纳协定》就不卖给咱们国家。)

然后就是按照需要的功能来设计电路图,在图上如何安置电子元件,最终成品集成电路块能达到预定的功能。这就是芯片的逻辑设计。

接下来就是芯片制造了,将大块晶圆硅片切割成如小手指甲大小的块块,在上面弄电路图,再安上电子原件,然后用绝缘的材料封起来,测试结果,这就把芯片做出来了!

简单吧?

每一地方都不简单。特别是芯片越做越小,功能集成越来越多,电路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精度越来越高的光刻机就突显地位。

偏偏咱们国家现在做不出来精度高的光刻机,所以,这是攻关重点!

从那些材料上,王耀强整整研究了一天,才搞懂了芯片制造的流程,也搞懂了芯片制造的难点。

全流程自主生产,压力山大啊。

钱,需要的资金多了去了,无底。

人,需要的人才多了去了。

需要的人才还得知识、能力高高高!

说实话,搞科技公司有点头脑发热了,当然如果挂羊头卖狗肉就无所谓,能赚钱就行,可是搞芯片的科技公司,那得拼命,王耀强脑子不停的在权衡,怎么办?芯片搞不搞?还是换个其他容易赚钱的项目?

自己大学是经济类专业,结果搞起来跨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能不能弄好弄出成绩呢?王耀强此时是真的心里没底了!

</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