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帝见王(不是说王不见王么)(2 / 2)

姬昌趴在原地,直身跪正:“臣无所虑,只是臣尚有些许贡献要呈上,请帝批准”

帝辛听完,摆了下手,身边的卫站到门口,对门外高声叫:吧西伯侯的贡献呈上来。很快的,一个身量中等的青年从大帐口俯身走了进来,手上拖着一个大漆水纹托盘,只是盘子上只放了几片竹简编成的小册。只听男青年高声奏报:

“小臣姬邑奉周侯命奉献贡献,这是这次贡献的物品祥册,请帝左右点验,贡献已经放在帐右,请帝示下”(不是伯邑考吗)

帝辛转身对着200多斤的妲己,这些是奉祀用品,你去看着收了吧。

藏狐精领命而去。

此时,刚刚爬起来的姬昌恭敬说:“今大帝善抚万氓,小臣虽放心国邦,但荆人身体不适,我需要对家人稍事安排一下”

得到同意的姬昌走到姬邑面前,克制住激动:“我这次有机会去奉祀先王,是我们周邦的福缘,你在你母身边,(你一定要好好干呀)汝好为之”。说完这句,然后不等姬邑回答,走到大帐门口,站在大臣的最后

物品交接完,帝辛对姬邑赐食及酒。正式宣布,明日起三天大蒐三日,必不使岐山还剩下一只兔子。

大蒐成。

最讨厌注释:

伯邑考三个字里既没有他的姓,也不全是他的名,伯是指儿子们里居长的那个,就是老大,邑是他的真名,结合他的姓:姬,他全名应该叫姬邑,而考是当时对死去的父亲的尊称,在姬昌被囚的几年里,姬邑就是周国想当然的“假君”,意即代理君父,也可以认为他是太子监国,这一点毛病都没有。所以,后期把他列入宗庙,以考的名义祭祀,只完全没有问题的。结果,姬邑就成了名字叫做邑的在家居长(老大)的老父亲。当然,这是网上一部分人的认知,正好也是我的想法。如果我写书研讨你们可以骂我,甚至到大扒鸡市来打我,可是,我现在写的是小说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