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尔滨战役103(2 / 2)

讨论的结果是,俄国最合理的目标依然是保住松花江以北地区。底线是可以接受松花江以北,黑龙江以南区域交给福建,因为这块广袤的土地他们根本无法控制,但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必须得到,因为海参崴在这块土地的最南方,那里是目前俄国在远东地区最好的出海口。

沙俄完成这些调查的时候,正是东北正在开冻,新一轮军事行动可以展开的时候。

闽军继续向北进发,攻占吉林将军驻地吉林,这里距离四平并不算远,吉林将军早就跑的不知去向。俄军南下的时候,暴揍过敢于阻拦的清军。正是因为看到三千俄军几乎就扫荡了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的八旗兵,才让英法彻底对清政府失去信心,知道让他们控制东北,早晚是俄国人的盘中餐。与其到时候英法被迫亲自上阵,在东北跟俄国打一场长江保卫战,不如提前找个合适的代理人,替他们在这里当着沙俄。

四月、五月,闽军一直在北进,有水路就靠水路,没水路只能靠牲畜。在六月底终于抵达了松花江中上游地区的尔滨一带,没想到在这里遭遇了驻防的俄军。

相比吉林,黑龙江人口更少,才十几万人,尔滨一带算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但也只有几个村屯。俄国人选在这里,也是看上了这里有人居住,可以提供生活必需品。

大军向北推进,电线杆子,电报线也向北延伸,得知俄国这时候就盘踞在美丽的尔滨,让刘勇强挺惊讶的。

知道下一场大战就要在尔滨进行,还颇有点惋惜,以后尔滨的俄式风情街恐怕是没了。

闽军攻到尔滨时,已经疲惫不堪,四五月横扫广袤的吉林后,已经有点夯不动。所以并没有直接攻打尔滨,而是就地扎营。

闽军出现在尔滨的消息让穆拉维约夫极为恐慌,不久听到对方不断往前线运送物资,他不顾沙皇的命令,将集结在伯力的俄国大军通过松花江源源不断送往尔滨,并且立刻展开进攻。

他知道福建人打算复制去年冬天的战术,这在穆拉维约夫看来很不公平,对方完全是靠着物资优势消耗死俄军,根本不是凭借勇气和战斗力赢得胜利,他很不服气。可偏偏在物资供应上,俄国占据绝对劣势。

日常物资,对方可以从辽南一带甚至山东、河北采购,通过水路运输到东北腹地。俄国占据的边缘地区,人都没几个,除了少量粮食,其他物资基本无法生产。幸好穆拉维约夫从朝鲜和日本采购了大量日用品,才不至于让这批千里迢迢通过西伯利亚赶来的沙皇精锐陷入困境。但军火就没办法了,日朝两国能生产的军火跟俄制武器差距太大,拿着日本鸟枪这仗就不用打。

军火还得从俄国运来,这就是最大的劣势。不管通过波罗的海还是黑海,运输路程都太远,得绕过大半个地球。西伯利亚以北的北海航道倒是近点,但速度会更慢,因为冰封期根本无法通过那条海道,因此得在沿海窝冬,运输时间长达两年,反而不如走波罗的海,至于黑海,该死的法国人封锁了苏伊士运河,检查每一条经过的俄国船只。气不气人?当然气,可是国弱民贫有什么办法。

而对方,却有法国提供的陆军训练,英国提供的海军训练,英国的军火伺候着,成本价还包运输,这不是俄国在跟一个小国战斗,而是俄国在同时跟英法福建三方战斗,这很不公平。

所以穆拉维约夫的计划是,不跟对方拼消耗,赶在入冬之前,歼灭对方侵入松花江流域的主力。迫使对方乖乖坐到谈判桌上,接受沙皇恩赐的‘宽容条约’。

穆拉维约夫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被前线俄军的‘拙劣’表现给击破了,增兵到三千后,就对对面上万敌军阵地发起进攻,结果在对方坚固壁垒前死伤惨重,阵亡一千,被俘一千,残兵退守尔滨要塞。

英法顾问再次恭喜刘勇强。

刘勇强破不满意:“歼敌一千自损八十,这仗怎么打的?让我死了八十个兵!”

英法顾问面面相觑,难以置信福建的统帅取得这样的胜利竟然会如此愤怒,这也太不把俄国人当人了吧,就算英法两国联手,也不敢如此瞧不起俄国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