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援浙?平浙!69(1 / 2)

奇怪的是,王有龄一支两千两千的要兵,庆端也是两千两千的调兵。

两人都有一点小心思,两千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战斗单位,王有龄可以派一个绿营守备接管,庆端也不会害怕上万凝聚在一起的乡勇无法控制。

所以两人其实都防着刘勇强,王有龄那边,送过去一批,他就派一个营官接手。两人合作密切,以为这样就能瓦解刘勇强对部队的控制。刘勇强却毫不担心,这种基层控制力如果那么好瓦解,皇帝还会担心湘军?

曾国藩的湘军,一级管一级,就注定了曾国藩这个大佬控制一切,不会懂最开始曾国藩是不是就设计好了这一切,如果是,那这个人就太厉害了。但最初的湘军,并不是曾国藩拉起来的,而是罗泽南。人家整建制的投靠了曾国藩,所以这个设计应该是罗泽南这个乡村教师的。罗泽南带着他的学生,组建了这支部队。

如果那么容易瓦解,刘勇强最初的老部队,也不至于被李云梯一句话就打散。

现在送过去的,除了最初的2...精锐,其他都是太平村的战士。这些基层关系,比建宁乡勇更紧密。他们分散在一个个山村中,许多村子甚至没人知道在哪里,官府甚至都没给他们登记户口。村里有他们的亲人,老婆孩子都在。别看这些人穷,都是有老婆的。这却不是刘勇强给娶的,大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抢的。太平军大部撤离,这些人之所以没走成,不是不想走,就是因为舍不得抢来的女人没能走脱,这才落草为寇。除了极少数是拖家带口从江西过来的,绝大部分都在本地抢了女人,甚至还不止一个。

要这些人放弃曾经的收获,选择跟清军混,光靠军饷恐怕不行。

刘勇强还通过他们的村长交代过,他们的身份不要透露出去,这些人一个个讳莫如深,因为他们也不想让人知道他们当过反贼的历史。

另外王有龄最多派营官管理他们,基层建制是不敢也不能打乱的,湘军为什么一个县成一军,因为十里不同音,离开一个县的区域,山民们甚至无法跟人沟通。王有龄手下的一群浙江绿营军官,怎么可能跟这群背景复杂的,流落在闽西的赣南籍士兵沟通呢。所以还得是各村管各村的兵,营官只能管军官。

这种情况下,只要刘勇强过去,振臂一呼,这些人立刻就回到他麾下。王有龄给再多的钱,这些人也不会感激王有龄,只会以为是刘勇强给了他们这个挣钱的机会。

刘勇强没想到的是,这点王有龄也算到了一半,从始至终他和闽浙总督庆端都没有招刘勇强过去带兵。

庆端只是让刘勇强不断招募乡勇,始终是两千加两千,绝不多一个。每隔几天就会送来一封这样的命令,还有给银子的承诺,但银子必须到了浙江才能给。

超过一万之后,速度大大慢了下来,因为建宁府附近的太平村己经全部征召。新来的都是从延平、邵武府一带赶过来的,汀州府的赶过来还得一个月时间。

这时候刘勇强开始诉苦,聚集在建宁府大营外的探子,肯定也将零零散散的乡勇情况汇报给了庆端,这会造成一种招兵越来越慢的假象。

这种假象迟早会被戳破,迟早庆端会从个地方县令口中得知这些人都是从深山里走出来的,会想到刘勇强当初奉命安置过的那些乱匪残部。

但现在他至少还没彻底弄明白,否则不会一封接一封的免礼刘勇强。

“王有龄野心不小啊!”

如果是借兵几千,那肯定是为了保卫杭州,这都过万了,恐怕是为了反攻。

王有龄想靠自己的力量,打退太平军,一方面是在湘军面前狠狠出一口恶气,另一方面大概是看到了拥兵就能自重的现状。曾国藩有几万湘军,就能做两江总督,如果他有几万大军,凭什么不能做闽浙总督呢。

一队队乡勇开往杭州,一船船银子送到厦门或者上海。都是结给科利洋行的军火尾款,1..万两很快就填了进去,就这还不够你。1.万支步枪,一支算他2.两,这就得2..万两,1.万支之后,还有2.万,科利一共向英国的武器承包商订购了3.万支1853式,大量武器占满了英国各种公私兵工厂的车间。3...门大炮之后,还有1万门大小拿破仑炮。

这批军火总价值超过千万,这2..万两远远不够,却让科利看到了巨大的红利,他确信刘勇强真的打通了对清军的军火供应渠道。

终于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将两万太平村大军全送了出去,王有龄给每个兵光是武器,就提供了1..两,步枪5.两,还有大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