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核聚变发动机(1 / 2)

在没有超距通讯的情况下,杜维当然是无法知道和他相隔8.4光年所发生的事儿。就算知道了,还有能做什么呢?

在将太空电梯建造完毕后,下一步就是要建造真正的宇宙飞船了。和搬运者1号这种初级宇宙飞船不同,杜维希望建造的是能在恒星之间航行的宇宙飞船!

在杜维的计算中,想要达到这种级别的宇宙飞船,至少得先掌握可控核聚变科技才行。所以杜维进入了疯狂的关于可控核聚变科技的研发中。

可控核聚变是比核裂变更高级的生产能源的方式,在建造太空电梯之前杜维就已经开始了对于他的研究。

但是很可惜,或许是因为杜威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了太空电梯上,以至于核聚变科技一直到现在都没什么突破。

不过现在在杜伟发了疯一般的疯狂计算实验下,仅仅只过了半年便在电磁约束推进器这一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突破。

(目前的理论体系中核聚变推进器最有希望采用惯性约束或者是电磁约束来获得成功,其中电磁约束是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

中央科学院内,杜维控制着机器人将最后一块零件安装好。一台体积远超之前等离子推进器的新型推进器被组装好。

这是杜维经过两百多次优化和改进后所制造出来的最新产品,虽然它的体积和质量没什么改变,但是它内部的结构以及所用的科技都已经比刚开始好太多了。

“第233次实验开始。”

发动机点火,在强电磁场的控制下,被持续加热着的氘氚气被约束在了中间被迫做着圆周运动。

经过了几分钟的加热后,这些气体的温度已经达到了一亿多度。氘氚聚变开始了,巨大的内能被释放出去。

同核裂变一样,核聚变也是通过烧开水将内能转化动能,再通过机器变成为杜维所熟悉的电能。不过核聚变所使用的资源更廉价,更加清洁,更加高效。

不过这只是核聚变发电站主要运用到的技术,在宇宙飞船中杜威总不可能建造出一个核聚变发电站吧?他的想法是,直接将聚变所产生的内能转化为电磁力。

这也是目前最难的部分,在地球时期人们只能做到先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成电能。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为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但是在作为坚持不懈的攻克下,热能和电能之间的能量转换率已经达到了17%。也就是说,如果核聚变产生100份能量,那么在电力中能体现出来的就是17份。

这已经是相当大的提升了,在杜维的预计中,未来的核聚变推进器与电能的能量转换率能达到85%他就满足了。

(能量转换率和质能转换率不同,能量转换是将一种能量变化为另一种能量,而智能转换是将物质变为能量。核聚变的质能转换率大概为0.7%)

巨大的离子流从发动机中喷射出来,不错,杜维依旧是采用离子作为核聚变推进器的工质。

在核聚变发动机庞大能量的帮助下,核聚变推进器的最大推力将可以达到100000牛,足足是之前离子推进器的30倍!

在它的帮助下,让一艘宇宙飞船实现恒星级别的航行已经不再是梦幻。距离杜维的伟大目标——为人类复仇将会更进一步。

不过这一台推进器只产生了35000牛左右的推力,距离理想状态还差好一些。但是杜维不在乎,因为这已经比上一次的结果好太多了。

上一次的推进器紧紧只产生了不足15000牛的推力,足足比现在少了20000多牛!

没有停息,在收集完数据后,杜维又进入到不断的优化、改进中。很快,新一台推进器出现了。

“第234次实验开始。”

鲸鱼座uv星系内,数量庞大的星际舰队停留在恒星系边缘。无数的三亚人来来往往,为即将出发的舰队做着准备。

整支舰队由六万艘飞船构成,舰队中央是一艘最大的,长度达到6公里的星际母舰。紧挨着它的是5艘长度为4.1公里的星舰,再外面一层便是平均长度在700米的运输船。一直到最外面一层数量最多平均长度只有40米左右的小型飞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