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核电站(1 / 2)

两年过去了,杜维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大建设任务。事实上,只过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他便完成了任务。

在此期间杜维又建设了五个航天发射基地并发射了超过一百颗人造卫星。当然,除了六十颗围绕火星转的卫星之外。

剩余五十七颗人造卫星则是前往太阳、水星、金星、木星、小行星带、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柯伊伯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地面建筑物的建造。由于第二次大建设所建设的面积太大了,杜维甚至为此专门建造了从一号到四号这四个中型基地作为中转站。

一切似乎都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着,不过很快新的问题摆在了杜维的眼前。他就像一面墙,严重阻碍了杜维的工业化发展。

他发现现在的能源供给已经不够了,尤其是针对熔炉的供给系统。目前度尾的金属材料产量已经达到日产五百万吨,这对于能源的消耗达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步。

“化学燃料所产生的能量已经满足不了我的工业建设了,或许,我可以开始了设计核电站!”杜维在内心思考着,盘算着下一步计划。

核电站作为曾经人类能源科技巅峰的体现,能产生的能量要远,不是化学燃料能够相媲美的。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地球时代普通的核电站能达到日产两多亿度电的恐怖效率!

以一艘核动力航母为例,它全功率运转每小时大概会消耗30万度电。如此计算的话,一艘核电站一天所产生的电量足够核动力航母持续全功率运转20年!

而杜维目前生产建造所需要的用电速度为100万度电每小时,并且数值还在不断飙升。杜维依据计算得知,一座普通的核电站足以支撑自己未来五年左右的能源消耗。

不过他也很苦恼,毕竟建造这玩意儿的难度相比起来超级计算机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啧,预计没个一年是拿不下它的。不管啦,现在开始吧。”说干就干,杜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投入到核电站图纸的设计中。

即使拥有了远超于之前的计算力,想要真正的弄出一座核电站,还是相当不容易的。主要的科技原理倒没什么困难,毕竟地球时代就已经有了。

真正困难是建造,因为火星和地球不相同,火星上的核电站和地球上的比起来也是大不相同。

核电站主要是通过可控核裂变所产生的热量来加热水,使水的内能增加,然后利用水蒸气带动蒸汽机来发电。

它的核心部件便是可控核裂变反应堆,有两百多组燃料束组成,每一束燃料由五根燃料棒组成,每根燃料棒内部有六块纯度为5%的铀—235构成。

除了反应堆的设计外,杜维还需要设计一下电能储存器。杜维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组,当然,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远低于锂硫电池。

至于为什么使用锂硫电池组而不是锂硫电池。原因很简单,杜维目前不具备制造锂硫电池的条件,不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建造精度上来说都是如此。

很快,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核电站的设计图已经在杜维的脑海里有了具体的形状。

“总算是完成了,那么,开始建造吧,我是一刻都等不及了。”心里这么想着,杜维再次召集集团过来。

在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建设后,杜维的机器人数量已经来到了恐怖的8万台!而现杜维调动了整整一万台机器人来进行建造。

此时,在距离二号基地向西北600米处,一出巨型盆底内无数的机器人携带着自己的工具正在建设杜维维所设计的核电站。

在杜维精准的操控下,这一万多台机器人无比配合的工作,常常能看到这一幕。器人聚在一起,无数的机械臂上下摆动,仅仅过了不到几秒钟一台数吨重的模块被组装起来。

很快又是半年的时间匆匆过去了,原先的那个巨型盆地内,一个矩形的桶状建筑屹立在那儿。整个核反应模块高达60多米,占地面积6000平米。

今天是核电站完工的日子,它那巨大的身躯投射出一片巨大的阴影,整个天空似乎都被遮盖了。杜维操控着机器人站在他的下面,只感觉到无比的雄伟壮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