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航天器(1 / 2)

随着无数组高精度打印群的建成,杜维正式开始的对高新科技产品的设计和建造。

两个星期后,光刻机设计完毕并开始着手进行建造。

一个月后高精度工业机床设计完毕,随即立刻投入建造。

三个月后十六条电磁悬浮运输轨道建设完毕,杜维的金属生产能力达到恐怖的日产22万吨。

半年后第一台可回收运载火箭设计完毕,杜维着手开始制造起来,花费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连同火箭发射架、回收架、维护装置一并建造出来。

此刻在距离火星基地往北三百多公里的一处平地上,占地面积达到数千平米的大型火箭发射平台矗立在哪。

火箭的表面十分平整,高精度三D打印机的出现使曾经粗糙的制作产品成为了过去式,经过了半年多的更替杜维目前的产品和人类时代的产物已经没有了多少差别。

这枚复兴号火箭便是最好的体现,由于火星的引力远不如地球,所以这枚火箭是高度仅有不到20米的二级火箭。

而且因为火星上的矿产资源和地球不同,固态和液态燃料进行一些改动。但总体来说,都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助推将火箭带入太空。

复兴号火箭的质量为800多吨,搭载了十二枚人造卫星(从复活一号到复活十二号),平均每颗重达五吨。

虽然它是作为一枚实验性火箭,但是杜维对他充满了信心,或者说是对自己的计算充满了信心。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成功率,杜伟在自己的计算机中模拟了不下上万次!这便是他的底气所在。

“倒计时一分钟60,59,58,57…5,4,3,2,1点火!”随着倒计时的结束,杜维发出了命令。

这条指令在几微秒就被火箭成功接受并且处理完毕,液态燃料和固态燃料被点燃,然后是助燃剂被释放出来。

在极短的时间内,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生了。巨大的火焰从喷射口喷射出来,火星的大气比地区要稀薄很多,但杜维隔着很远,依旧能感受到巨大的声音,可见一般。

火焰越来越大,喷射气流的反作用力也越来越大。直到推力已经超过了复兴号火箭本身的重力,它开始缓慢的上升。

尾部喷射的火焰还在变大,火箭的速度不断加快,突然火焰熄灭,第一阶级燃料耗尽。随后在智能化程序的指引下一二阶级脱离。

在火焰消失的第三秒钟,第二级发动机启动,耀眼的火焰再次被喷射出来,火箭的速度再一次得到提高。只过了一会儿,便超过了火星5公里每秒的逃逸速度。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加速后,复兴号火箭最后的恒定速度为5.7公里每秒。

时间仍在流逝,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了,复兴号火箭已经成功的来到了火星同步轨道,和火星空间站处于同一高度。

“投放卫星。”杜维下达了投放的命令,无线电信号从地面的通讯站发射出去,迈过17000公里的距离的被火箭上的接收器收到。

复兴号火箭顶部的连接处断开,保护层被分成了两部分内部的十二颗人造卫星如同蒲公英般四散开来,相互分开。

“推进器启动,立刻进行轨道调整,参数如下。”杜维有条不紊的下达这一条又一条的指令。

在他的指挥下,人造卫星自身所携带的小型推进器发动起来,一束小型火焰被喷射出来,虽然反作用力很小,但是在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同步轨道也足够了。

“嗯,应该没多少问题了,最多再过十二个小时这些人造卫星就可以正式开始工作。”杜维在内心想。

人造卫星的作用是巨大的,杜维目前的建设范围是以火星基地为中心一千公里半径的圆形区域。

其实杜维的建造能力足以支撑在半径为两千公里的圆形区域内进行物资开采和基地建设。

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并不是因为资源不够或者说运输能力不行,而是通讯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只有两个办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