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师姐是个菩萨(1 / 2)

扶玄睡着了,可是今夜的苏晓靖怎么都睡不着。抬眼看着屋顶,想这些年来斋里发生的事,想大师姐这些年究竟过得开心吗?

师父曾吩咐过她,说她的两位姐姐常年呆在僻静处,未经世事,既不懂人,又不会办事,让她把坊间的新鲜事,江湖中的人心争斗多讲一讲给他们听,让她们涨涨见识。

尤其扶玄,性子太过温良,无缘很是担心她。无缘想让她学习管家的。

就在半年前,无缘还让扶玄管了一次家,管理田庄。扶玄一直奉行君子之道,怜贫恤病。田里有工人病了,扶玄照样给了工钱,还给了抚恤钱。

她以为自己处理得很好,之后便是一个又一个,病了一轮,扶玄只能都给了钱,给了一轮。后来便听到有人闲话,这个大当家好是好,就是笨了些。说话人语气神色间露出算计得逞后的炫耀之感。

扶玄听后,被愚弄的感觉在心头缠绕了好些天。后来知道是赵芷君搞的事。

赵芷君知道她的性子,故意让工人装病,只用这么一个小计策,就让人看轻了她。

这事苏晓靖劝过,苏晓靖觉得要查清楚,工人是不是真病了,真病了,也只能给抚恤钱,不能给工钱,要说清楚。

扶玄心地善良,她觉得多给钱,对他们好,别人自会感激。会尽心尽责的完成事情。

苏晓靖问她,“不做事,还给他工钱,那其他做事的人怎么想,圣人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其他人要是闹起来呢。”

扶玄说,“他们同来,彼此间没些情分吗?同事病了,他们理应去关心,怎还会计较这些?”

苏晓靖很语重心长的跟她讲了一件事,“我家的邻居,王大娘有一儿一女,我经常听到隔壁孩子吵架,争风吃醋,有一次,那位母亲给女儿买个几跟头绳来,按理说,男孩子不需要,不需要计较吧。可是因为这件事,兄妹俩打架,母亲又出去给儿子买了条头巾,这才平息了纷争,血缘之亲尚且如此,何况是外人。人们只管自己,哪里会去管别人。”

扶玄听了,只道,“小孩子不懂事而已,长大就好了。”

扶玄不听建议,就是被骗,被愚弄。她并不笨,只是她读了太多圣贤书,圣贤之言,一厢情愿,她的这些学问,让她遇事时总是仁而无度,不问情况的做好事,在受到伤害后,依旧没有解决之道,那便用佛法来修理自己,强迫自己放下,如此煎熬,其实并不开心。

因着她大师姐的身份,又一直在师父身边,斋里没人敢明目张胆欺她,她不需要因为琐碎利益而计较,从不计较,也就越来越不会计较,越不在意,也就越发懒得在意。

她的日子大概过得还是可以的。

偶尔也会受一些气,赵芷君管着这里的人事,斋里雇来人,雇工们会用轻蔑的眼神看她,弟子们会用烦躁的,随便的态度对她。只是偶尔,并不经常。

扶玄想着别人并非故意,一时有情绪而已,总之情有可原,每一次她都选择了原谅。

这种偶尔的刺痛她能忍受,佛前坐一会儿就是。又因为如此,人人都夸她好脾气,大度,扶玄以此为傲,就更加不计较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