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蓝玉返京10(1 / 2)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大将军蓝玉平叛南蛮,奉诏返京。

太子朱标亲率文武百官于应天府北门外十里相迎。

六部官员除吏部与礼部外无一缺席,倒不是这两部蛮横,而是此时的吏部与礼部已经忙的掀开了锅。

正常来说,科举有关的事情应该由礼部来办,但昨日朝会,第一个站出来的文官大臣是吏部尚书,而吏部的本职工作中,亦有官员升迁一责。

故一早,朱元璋便下了旨意,科举改革一事,由两部协同。

孔捷第一天上班,不是在皇帝钦点的文渊阁,而是在吏部。

巧的是,吏部今天当值的干部不是吏部尚书詹微,而是在朝堂之上被孔捷大骂腐儒的吏部左侍郎王轩。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所以在孔捷进门的一瞬间,立马就感受到了来自某处那幽幽的凉意。。。

吏部大小官员共十六人,除一位尚书(正二品)外,有左右侍郎(正三品)两人。

而孔捷的文渊阁大学士一职,则是与正五品的郎中一般。

吏部满堂,大小官员办公的案台上的书册多的已经堆积成山,大多数是些史书。

孔捷象征性的向王侍郎打了个招呼,便小心翼翼的跨过满地的书卷,来到了早已为他准备好的案台上。

因为是另加的案台,孔捷的办公位置要比吏部的其他官员少了一个台阶。

好在身旁一侧的工位已被史书堆满,不然孔捷每每侧头,都会看见王侍郎的脸。

有种被班主任盯着的既视感。。。

孔捷心里有底,像科举改革这样的大事,官吏们第一反应肯定是查阅史书,看看各朝各代有无科举改革的先例,好借鉴一下。

所以孔捷也压根没有打算和吏部的官员讨论一二,思想不在一个层面上,自然没有任何的共同话题。

于是自顾自的写了起来:科举改革之法一:申论。

。。。。。。

应天府,绘春楼

绘春楼是应天府内数一数二的酒楼,来往者无不是达官显贵,京城名人。

而今天,绘春楼却是被人包场了!

包场之人,正是大明朝刚刚凯旋而归的大将,大名鼎鼎的凉国公蓝玉。

是的,蓝玉进入应天府后,并没有第一时间面见朱元璋,也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凉国公府。

一是为了打听一下朝中近来大事和朱元璋的态度,二则是有重要的人要见。

绘春楼三楼最为豪华的包间内,冯胜坐在座位上,等的有些不耐烦,索性直接一挥袖子,抡起酒壶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一壶入口,直呼道:“痛快,还是咱应天府的酒最是味道!”

与冯胜同一桌的几个凤阳老弟兄见状,也是指着冯胜的鼻子,一口一个大酒鬼的调侃道。

引得桌上的其他的人也笑呵呵的跟着乐。

欢声笑语之中,只听门外传来了一个粗犷的声音:

“好你个冯小国,回来吃酒也不说等我两天!”

众人听到声音后,心里一阵犯嘀咕:“是谁如此大胆?敢直呼宋国公的外号?”

别人不熟悉,冯胜可是立马就听了出来!

宋国公冯胜这个冯小国的名号,可有些来头。

洪武元年,冯胜曾因为犯了一件小事,被朱元璋贬了职,从那之后,冯胜就有了新的外号,“冯小”。

又因冯胜原名为冯国胜,在朱元璋登基时,因朱元璋字“国瑞”,避免与其犯冲,便去了国字,改名为冯胜。

故此便有了冯小国这个外号。

随着蓝玉推门而入,冯胜也是顿时喜笑颜开,张开臂膀相迎:“兄弟啊,想你呀!”

冯胜与蓝玉虽同为明朝的大将,却也有好些时日未见,一个镇守西南,一个在南方扫寇。

蓝玉见冯胜如此热情,也是指着他的鼻子,笑呵呵的调侃道:“好你个冯小国,这么长时间没见,也没说给我准备点礼物,你这想我不会是演的吧!” 瞬间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返回